论中专声乐教学模式赏析(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中专声乐教学的教学特点,根据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关 键 词:声乐 艺术表现力 辩证关系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7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彭丽媛、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