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1.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两者兼顾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往往把精力和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尖子生身上,而素质教育是变英才教育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口语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即使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口语能力差别也可能很大,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一些思想性格比较活跃的学生往往踊跃举手发言,表达完整而有文采;一些学生虽然课间也能说会道,但真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却又没有勇气,即使回答提问也是言不尽意,甚至顾左右而言他;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就寡言少语,疏于表达,课堂上更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举手发言了。因此,教师一方面注意提问那些积极举手的学生,发挥他们的长处,带动周边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鼓励那些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大胆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对口语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多给他们几次机会。
2.教材教学与课外活动双管齐下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一册均穿插安排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在各单元中,如提问、讨论、朗读、背诵、复述、演讲、辩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刚刚启用的新教材更把口语交际作为单列内容从阅读和写作中突现出来。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第二单元是:说话要真实,要实在,要说得清楚简洁;第二单元是:说话要有条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即席发言;第二单元是:演讲……,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依据。教师应当对语文课本中有关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课内的口语训练具有典型示范的意义,但大量的口语实践则是在课外。因此,要保证口语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的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启发、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内训练之所得,广泛应用于课外学习活动的口语表达之中。如:组织学生举行诗文朗诵会、背书比赛、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经验交流会、时事报告会、每日班级新闻发布会、轮流主持班会等,鼓励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听报告来强化口语训练,纠正口语表达缺陷。
3.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读、写、听、说四项训练。”读写通过书面语言进行,听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课教学的。
在讲读课中,师生的双边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位语文教育大师曾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伴随着一、两个精彩的牵动全篇的课堂提问。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