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对高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索(一)

对高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索(一)

详细内容

一、优化教育内容,实现诚信教育的全面性
在高中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是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从以上现实需要和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对诚信教育基本内容的有关规定,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传统诚信思想教育。如“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传统诚信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宝贵资源。
第二,正确的交往观教育。通过真诚待人教育,使学生懂得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使他们学会通过培养和完善自身“诚信”品质来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中蕴含着诚实守信等公德意识,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公德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
第四,纪律及法制教育。把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纪律教育之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
二、进行整体设计,突出诚信教育的层次性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诚信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为使诚信教育取得实效,遵循学生人格形成的一般规律,把整个高中阶段三年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案,使诚信教育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高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以“做诚信社会的高中学生”为主题的理想教育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通过对高二年级的教育使学生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他们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再内化为自觉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
高三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诚信人格形成教育。通过对高三年级的教育,使学生站到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人生的理想,将远大的理想同眼前的具体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养成求真务实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形成诚实守信的人格。
三、打通三条渠道,强化诚信教育的协同性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建设人才。因此,诚信教育要打通社区、家庭、学校三条教育渠道,形成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