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对决 适者生存――驳《厂商对决 谁是输家?》(一)
详细内容
原文链接:《厂商对决谁是输家?》
世界充满了斗争,充满了博弈,也就是所谓的对决。那么厂商对决结果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适者生存。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厂家和商家喜欢用这句话来界定彼此关系。这句话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追求自身利益都是合理合法的。正是因为对这种自身利益的追求使得社会充满了激烈竞争,正是由于这种竞争使得市场主体不断优胜劣汰,最终适者生存。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生物的进化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我们可否将一个企业理解成一种生物呢?当然可以。企业就像所有生物一样有产生、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而且企业是由人来支配的,它体现的是人的意志,所以企业也是不断竞争,不断进化的。
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前的国有企业在人们的心中是铁饭碗,所谓铁饭碗在当时看来就是没有竞争也没有淘汰,是一劳永逸的。改革过后,许多国有企业经不起市场的风吹雨打,在经历过市场洗礼的民营企业的追赶下败下阵来,纷纷落得破产、转制。这充分说明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企业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
而片面地认为厂家和商家之间的关系是共赢关系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能达到共赢关系的很罕见,就像奥运赛场上一样,总有胜负产生,不可能人人都拿金牌;人们总是希望和平,但是世界上战争还是频频发生。厂家往往想摆脱商家的束缚,以扩大产品销路,提高销量。但是化肥行业不可能走直销的道路,不可能直接针对每个农民销售,这也就决定了化肥行业不可能缺少商家这一流通环节,所以厂家又摆脱不了商家,只有寻找更好的合作商家。而商家呢?商家也并非被动接受一种产品,他们在经营某一品牌的同时又在寻找有更大利润的产品。这种彼此不同的目的就使得厂商在不断的博弈中成长、进步。
不是共赢就必然是共输吗?答案是否定的。难道我们能说不是大于就一定是小于吗?难道说奥运赛场上不是人人都拿金牌,就是人人都不拿金牌吗?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而易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