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园实践反思>乡土化、生活化教育特色研究

乡土化、生活化教育特色研究

详细内容

2003年开始,我园着手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当时申报立了一个平湖市级课题,差不多是幼儿园第一个研究课题。在我的鼓励下,老师们开始了第一次的课程开发研究。模仿浙江省新课程的主题样式,我们也开发了包括《西瓜圆圆甜又甜》等多个乡土资源课程内容。尽管今天看来材料很粗糙,但是教师们在开发创作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执行教学计划到主动开发制订教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转变,初步尝试从教书匠到智慧教师的转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转变。
2004年,浙江省教研室幼教教研员正好要组织一个省级课题也是开发农村乡土教育资源方面的。我园在自己一年努力的基础上,正好有幸被选为课题组成员,我园可以申报立项省级课题子课题。由于是有基础地被推荐,因此在我直接了参加省里的一个会议后,课题就算立项了,省掉了许多的申报论证手续。在省里教研员的推动下,我们做得就更有劲了。
2005年,我们出刊了第一本《乡土资源 乡土教育——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集》,6月初,在全市开展了一次乡土课程挖掘展示活动。当时展示了包括环境、乡土课程文本以及两个乡土化的教学活动。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
2006年6月,我们在这个省级子课题结题时候,整理了一下课题研究成果即乡土化课程开发的成果,包括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教师2003年后立项研究的子课题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活动游戏设计等等,成果还真有不少,其中包括很多已经获奖了。我们整理了一本令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课题成果集。看着这本成果集,老师们相信了我们乡镇幼儿园只要努力也是能够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教科研成果来的。至此,我们幼儿园把自己定位为乡土化教育特色,在全市的幼教会议上还作过介绍。
2006年12月,我园被吸收为嘉兴市陶研会实验学校,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思考和探索,觉得仅仅乡土化教育是不全面的,尤其是使用了上海版的建构式课程后,我们更明白了幼儿教育如果要取得成效一定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像玩游戏,教学活动像日常生活情景再现。由此,我们思考后觉得我园的教育理念应该定位为乡土化、生活化教育。即以乡土化教育资源为辅助,对幼儿实施生活化的教育。因为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即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即坏的教育。你给孩子怎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因此我们想,好的生活化的教育会对幼儿有着良好的教育效果。
2007年,经过提炼我园就有了这样的发展目标:"要树立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创办乡土化、生活化的教育特色;要积淀乡土环境文化,书香校园文化,和谐团队文化。"
2007年起,我园的课题研究开始逐渐与教研组活动相结合,从开展课题展示课开始,逐渐扩展到多方式的课题研讨式教研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同伴互助式教学研究更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的激发,很快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悟性越来越好,教育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掘。
在经过5年研究历程的今天,我们开展乡土化生活化教育特色展示活动。我们乡土化环境创设实现了从原来的原生态乡土环境创设到现在的富有艺术化、教育化的乡土环境创设的转变。我们创编的运用乡土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实现了从懵懵懂懂的主题活动,模模糊糊的主题目标,模棱两可的领域活动到现在比较明确的领域教学确定、教学目标确定以及比较科学的教学环节设计的转变。而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更得到了很大的转变,自信的教师激发起了幼儿的学习激情,学习信心。"阳光教师""智慧教师"也越来越多了。今天的两个教学展示活动中的张老师和沈老师就是很好的榜样。
教研组长何老师作的《课题式教研伴随我们成长》是展现了几年来我园教研组长成长的风采。这份材料的组织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由于她们教研组平时做得扎实,积累了很多的活动素材、研究资料,所以接到任务后,三个教研组长先分头整理资料,然后合成一份介绍材料,再制作成介绍课件,整个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介绍材料内容都很翔实,通过整理又有了进一步的梳理和理念提升。从这学期开始,我园教学研究管理重心下移,以年级组管理为单位,年级组长即教研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成长得也更快了。
今天的文本材料《乡土资源 乡土教育——教师自制教玩具、民间游戏汇编》是我们的第二本乡土课程系列资料,是乡土课程研究的又一成果。今后我们还要生成音像方面的乡土资料,不断丰富乡土教育资源库。
今天的展示活动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与会专家、姐妹园领导老师的肯定,但是我们觉得这块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今后还希望在专家的引领指导下、姐妹园的帮助下不断改进和完善,让我们的这一特色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