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本学期的第一个语言活动《微笑》
详细内容
因为前段时间忙于各种繁忙的事务,好不容易才开始慢慢理顺了起来。一直坚持自己每周能进班上半天课,今天上午终于又走进了熟悉的课堂,感觉好亲切好快乐。
今天上午准备了一个中班语言活动《微笑》,课前我好好分析了此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并准备好了教具和幼儿操作材料,自信满满的进入课堂。
因为是第一次进这个新中班上课,对这个班级孩子的情况还不熟悉,所以开始上课前我和孩子们作了一番交流,目的是拉近我和孩子的们的距离,感觉孩子们对我很热情,我便带着孩子一起进入主题。
整个活动我预设为三大部分:
第一是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首先我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多半的孩子都说喜欢微笑的表情,微笑的表情好看,微笑的表情很甜的等等,这里我觉得教师所要出示的表情图一定要比较形象突出些。)
第二是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为了避免新中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没有一开始就出示图片,而是运用丰富的表情、稍作夸张的语气来分段表现故事,提问也尽量的简单,以次鼓励更多的孩子来参与到讨论中来,(如: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呀?它们都为朋友做什么事情了?小蜗牛为什么不高兴了呢?)从这些简单的提问着手,我慢慢观察该班孩子的一些大概情况,然后对后面部分作随机的对应变化。分段欣赏故事后,再请幼儿边看图片,边完整欣赏故事。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4)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呢?想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最后的提问有点难度,孩子能感受,但不大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三是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爱的教育。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着重从"为爸爸妈妈做什么?"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家人带来快乐的:最后制作"微笑"标志:启发幼儿将"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把微笑带给周围的人,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小结:从孩子们的参与情况来看,他们喜欢听故事,思维也比较活跃,语言能力的差异性比较大,有几个孩子的语言和理解能力都特别的突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多半的孩子能积极参与,但是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一些孩子由于刚入园,还处在适应期,显得有些胆小和茫然似的。虽然说这节语言活动的基本情况在我的预料之中,但发现自己在对故事内容的深入方面不够深入,也是导致一些孩子不是很明白故事的寓意。不过,走进课堂的感觉真的很好,能让自己有更多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