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南京的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写南京的作文》
写南京的作文南京这座城南京,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虎踞龙盘的地方,曾是六朝古都的地方,被屠杀洗礼的地方,也是我生活了如此之久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南京,南,京。既是京,那它就必然是一座繁华更胜异地的城。不知从几千几百年前起,它就成了南方重镇。说是南方,也只是相对于北方而言,实际在中国的版图上这里应该处于南北交界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里独特的意义,不论从哪个领域讲,南京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这里有太多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有的是自然名胜,有的是人文古迹。在历史的沉淀中,南京这四四方方的两个字渐渐变成了今天边线漫长、极不规则的模样,昔日的城外也变成了城内,它早已与从前大不相同。犹记多年前,我骑着小自行车,行在半新半旧的水泥路上,向后倒退的景致是斑驳的砖墙,笑呵呵的煎饼阿姨,爱聊天的油条公公和老实厚道的豆伯伯。那是早晨日出之时,我将自行车停在路旁,靠在一旁不知多少岁的桑树树干上,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身前初升的太阳配合着火车极富节奏感的铿锵之声抖开最艳丽的丝绸,晃得我眼中只剩下了灿烂„„我惊异于这一情景竟在我的脑中如此清晰,可惜,那只是一幅画,多年前的一幅。墙上大大的“×”如此触目惊心,已被翻修一新的门面房前不见了和蔼的笑脸。自行车坏了,我只好徒步走向熟悉的地方。老桑树处只剩下了一个被挖得乱七八糟的土堆,听说前一阵子它被移到了哪个公园。铁轨前已设置了栏杆,虽然火车此时并未经过。城市中高楼林立,我已多年没有看到过未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朝阳,可惜现在已是傍晚。铁轨那边原先一望无际的田野四周都竖起了围墙,“某某房产”的字样大得恨不得全世界都看见。我闭眼侧首,土地不甘被挤压在冰冷混凝土下的声音近在耳畔。南京近年来发展得飞快,几乎处处都有在建的工程项目。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地,于是我看到了什么呢?城郊大片肥沃的土地被蚕食,远处的空中总是冒出滚滚黑烟,连长江水都越来越浑浊。媒体频频报道南京的空气质量十分糟糕,每当我看到天上高高挂着的
太阳时都会听到它无奈的叹息——没有人帮它洗净身上厚厚的尘埃。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因为它地处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因为它自古就人杰地灵,因为它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所以它必须走在一切的前沿,对吗?只可惜了那万亩良田。从前,它是一座城;现在,它是一座城;将来„„它还将是一座城,永远是一座城。南京这座城。佳作点评镜头有广角也有特写,内容有昨天也有今天。文笔温婉细腻也不乏老成,见解独到,感受深刻。南京这座城市在小作者的笔下有:历史的厚重,有当今的繁荣。可是城市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却让小作者忧心忡忡。文章以这种忧思作结,让我们也不禁陷入深思。此文出自一位初二的小作者之手,令人欣慰。
篇二:《关于南京的诗句》关于南京的诗句
《金陵五题并序》唐•刘禹锡(772—842年)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湿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①《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③《台城》{有关南京的文章}.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④《生公讲堂》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⑤《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7)
《长干曲》唐•崔颢(?—754年)
长干行
①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③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④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8)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先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祥,志诛篇末》唐•杜甫(712—770年)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9)
《泊秦淮》唐•杜牧(803—853年)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
《咏史》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11)
《金陵怀古》晚唐•许浑(?—858年)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有关南京的文章}.
(12)
《景阳宫井》唐•陆龟蒙(?—881年)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舜没苍梧万里云,却不闻将二妃去。{有关南京的文章}.
(13)
《游栖霞寺》唐•皮日休(834?—883?年)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14)
《台城》唐•韦庄(836—910年),{有关南京的文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
(15)
《啰唝曲》六首(选其一)中唐•刘采春(生卒年不详)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有关南京的文章}.
唐范摅《云溪友议》云:金陵有啰唝楼,乃陈后主(陈叔宝)所建。现在此楼旧址已不可寻。
(16)
《金陵晚眺》(一作怀古)唐•崔涂(854—?年)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比来身世只如浮。
(17)
《游后湖赏莲花》南唐•李璟(916—961年)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写南京的作文700字美丽的南京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吹拂着凉爽的秋风,我的心情格外的好。时逢国庆长假,我邀请爸爸妈妈跟我走进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在秋日金色的斜阳下,我们来到南京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夫子庙。当位于健康路上的夫子庙正门映入眼帘时,便让我们产生一种气势雄浑的感觉和一份悠远的遐思,仿佛让我回到了远古而繁华的时代。走进夫子庙,只见路两边一个挨一个的商铺中摆满了各色小商品,显示了夫子庙的热闹和繁华。最具特色的“捏糖人”、丝绸锦缎装饰品等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舍不得离开。我看着看着,突然阵阵香味飘来,引得我口水直流,哦,原来是“状元楼”、“奇芳阁”、“秦淮人家”等这些扬名中外的美食店在招揽顾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乌衣巷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著名诗句顿时扑入脑海,而此时的乌衣巷在夕阳映照之下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们来到了秦淮河边。秦淮河的桥上,一排排大红灯笼映出一片片火红的天地,当然,也映红了人们笑盈盈的脸颊;河对岸的墙上,两条金龙正争抢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倒影映在清波荡
漾的河水中,显现出一派吉祥如意的景象。此时的夫子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l离开了夫子庙,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华灯初上的新街口。夜晚的新街口,绚丽多彩,热闹非凡。五彩缤纷的装饰灯把新街口装扮得像一个神奇的梦幻世界:高楼上的灯星星点点,宛如天上一颗颗明亮闪烁的星星,七彩的光束从天空中划过,把天空装点得像一个绚丽的大舞台;站在新街口的中心,只见新百、中央、东方、金鹰等现代化的大型购物商城遥遥相对,金碧辉煌:广场前的花卉在多彩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美丽;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或一家三口或独来独往,但都带着轻松与时尚,将新街口烘托得更加繁华。南京,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南京,繁华而美丽。
篇四:《写夏天的作文:南京的夏天》写夏天的作文:南京的夏天[210000]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1)班钱佳盈酷热、暴晒,加上几场酣畅淋漓的暴雨。时而抑郁,时而沉闷,最后爆发。南京的夏天是有
自己性情的,有时又神秘莫测,令人着迷。暴雨,是最后的洗礼,最后的涤荡。天空还是明亮的橙黄,耀眼的阳光直射大地。一回首,便已如傍晚时分,天色阴沉,好像好莱坞奇幻片中的情节突变,一支神秘的黑暗之师瞬间占领天空,赶走了太阳,赶走了光明。还不等人们反应过来,轰隆隆的雷声便从远方传来,为了壮大声势,如猛地锤鼓般!一阵阵响雷让人们心中发慌。各家都有人在阳台上快速地收衣服,路上的行人也加快了步伐。雷声只是前奏,预示着一场伟大洗礼的到来。耳机里的音乐怎么越来越小,最后只能听见——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暴雨来啦!真是让人毫无心理准备。这烈性子的天啊,开始无休止地往下倒水,似乎无所顾忌了!是啊,抑郁了太多,沉闷了太久,它有理由彻彻底底地爆发一次!这雨愈下愈烈,丝毫没有要喘一口气的意思。南京人也好久不曾这样凉快、这般爽快了!下,就让它下吧,就算堵塞了交通,淹没了马路,心里还是欢迎的。长期的烦闷不发泄,还真让人以为南京夏天那烈性子的棱角已被毒辣的太阳磨平了呢!我这么想着,天空也使出了狠劲,泼出倾盆大雨。那雨打在地上的时候,充满了力量,还能迸溅得很高。树枝在雨中低下头,仿佛恭敬地听着暴雨对每一片叶子的教导:要有生命的活力!这场雨,酣畅淋漓,就是来唤醒大地的!我的心中也感到无限的畅快,是该精神一下了!我将音乐声调大,高兴得手舞足蹈。心境就应该如此明亮清澈!下雨的天,总让人感到与大自然无比的亲近。有个勇敢的声音在对我说:要像暴雨一样,做你自己!是啊,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单纯目的只是要投入心灵去感受一切:感受暴风雨,感受大自然,感受人生百态,一切都那么有意义。许久,雨停了。暴雨带来的清凉使人们打开了窗,也打开了心灵的窗。在这南京的夏天里,我端着茶倚靠在窗边,看着阳台上喝饱了水的小植物,看着变了色的瓦墙,看着惹人喜爱的小鸟唱着歌从一杆树枝跳到另一枝上,抖落满枝的雨珠„„我笑了。简评“南京的夏天是有自己性情的,有时又神秘莫测,令人着迷。”小作者通过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到南京的夏天的独特之处。一场暴雨,驱散了长久以来的压抑、烦闷,它下得酣畅淋漓、无所顾忌,它唤醒了大地,带来了凉爽,也打开了人们心灵的窗户。一场暴雨在作者的描述下像是一首歌,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绘声绘色,修辞手法也使用得十分恰当。
篇五:《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感想》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根据百度百科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解释: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第一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永远是我们的耻辱。现在如何的痛心与伤心都是白费的,只有强大自己,才能使这种事情不再发生。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如何是自己强大?如何使自己富?在现阶段就是努力读书,努力融入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真正的服务这个社会,把自己的真心给予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任何一个小爱心乘以十三亿都是一个巨大的爱。任何困难在它面前都是浮云。
回到南京大屠杀的话题中。因为自己深受感触,所以在网上浏览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图片。在纪念馆中看到一座碑,碑上用日文写着四个字:“赎罪慰灵”,而碑上却没有落款。面对此碑,我心中没有半点欣慰之感,却充满了气愤和不平。我很怀疑这块碑到底是不是日本人立的。如果是,那么又为什么不能坦荡地落款?
直到今日,为什么还有一小部分日本人无耻抵赖,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曾犯下的罪行,企图篡改历史。我们希望日本能真实面对历史,能够忏悔自己的行为,能够还历史以清白,告慰我遇难同胞的在天之灵;希望那些日本人能面对历史,从而不辱中日人民一衣带水的深情厚谊。对这一段历史,日本的某些人在逃避,但我们却不能忘却,这是一段血腥的历史、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段历史。
篇六:《与南京有关的成语》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7.危言耸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8.盲人瞎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
,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边自然是很危险的。9.咄咄逼人典故一: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典故二: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10.流芳百世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11.遗臭万年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12.一往情深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时有个叫桓子野的人,善于吹奏笛子,也很喜欢听别人吹奏笛子。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深处的,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的不能控制自己。”13.大笔如椽典故:王珣时东晋大臣,家住南京城南乌衣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送了一只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王珣醒来后,对人说他预感到会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果然,一会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而王珣则被任命担当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14.屋下架屋典故:东晋时,南京有一个叫庾阐的官员,写了一篇《扬都赋》,呈给庾亮,庾亮对这篇赋文大为赞赏,对众人称此赋可与张衡的《两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相媲美。太傅谢安听说此事后,对人说:“不能这样搞啊!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个屋子罢了!什么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学习,那就难免浅薄了!”15.人琴俱亡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王羲之年老
之后,徽之随父亲从建康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献之留在了建康。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徽之赶回建康吊丧。他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无奈怎么也不成曲,王徽之将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16.目光如炬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17.自毁长城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18.寄人篱下典故:南朝时张融一贯主张写作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写道,大丈夫做文章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而不能一味寄人篱下,模仿别人。19.一目十行典故: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据《梁书.简文帝纪》记载,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四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就能写文章。随着年龄增长,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能够一眼看十行字。20.江左夷吾典故:司马睿刚在南京建立东晋时,百废待兴,人心不稳,大臣温峤很是着急。一天他在跟宰相王导交谈之后,欣喜地说江东有王导这样可以跟管仲媲美的人才,我还担心什么呢。21.草间求活典故:东晋王敦起兵造反,大臣周靑对另一大臣温峤说,现在朝廷危难我们做大臣的怎么能够为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而投靠外族呢。22.衣锦还乡发生地:南京新亭,典故:南朝柳庆远治兵有方,梁武帝萧衍在还没当皇帝前就很赏识他。萧衍做了皇帝后,封他重安侯,食邑千户。公元505年,又封他为雍州刺史,并在新亭为他送行。萧衍说,你这次衣锦还乡,有你镇守西部我也就可以无忧了。23.千载难逢典故:南朝齐国大臣庾杲之深受皇帝赏识,在他年老时写了一本《临终上世祖表》给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在这个表中他说,我本是平凡庸俗之人,碰巧运气好得到皇上赏识,这真一千年也难遇到的好运气呀。24.多难兴邦典故:西晋末年晋室衰败,不断受到匈奴的进攻,很多
百姓和有识之士都渡江迁到南方的南京。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士。他多次请求东晋司马睿出兵北伐收复失地都被拒绝。在一份写给司马睿的《劝进表》中写道:“或多难以固邦国,或隐忧以启圣明。”25.解铃还需系铃人发生地:南京清凉山公园,典故:南唐时南京清凉寺有一位法眼禅师,一次他在讲经时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问他。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26.东山再起发生地:南京江宁东山,典故:西晋时谢安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41岁那年,来到南京(当时叫建邺)做了官,在南京城东三十里的土山建别墅,并称东山。东晋初年他指挥了淝水之战,由此登上了他仕途的巅峰。27.画龙点睛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安乐寺典故南朝画家张僧繇在新建的安乐寺墙壁上画四条龙,却都没有画眼睛。旁人不解,张僧繇回答说我怕画了眼睛后龙会飞走。旁人听了此话以为他吹牛,坚持让他画上眼睛看看。结果画上眼睛的龙真的飞上天去了。28.坦腹东床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住在南京乌衣巷,有一次太傅郗鉴派人到乌衣巷的王家选女婿,王羲之的兄弟们听后都打扮得油头粉面希望被选中。唯有他不以为然,照旧半扣着衣服躺在东厢房的床上读书,结果反而被选中。29.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发生地:长干里。典故:唐代诗人李白在南京的长干里游玩时,写下《长干行》。诗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30.入木三分发生地:南京小九华山,典故:王羲之写字很有力度,他写了一块祭祀用的祝版立在九华山上。几年之后当工人准备把这块旧的祝版削掉换新的时,发现墨迹已经浸入木头三分之深。31.龙蟠虎踞发生地:南京清凉山,典故:诸葛亮受刘备委托要到京口(镇江)联合孙权抗拒曹操,路经南京登上清凉山石头城,发现这里地势非常适合建都,随口说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32.破镜重圆发生地:南京,典故:南朝时期陈朝在灭亡前,乐昌公主的丈夫徐德言怕亡国后夫妻失散,就拿出一面铜镜一分为二,夫妻各拿一半。陈朝灭亡后,乐昌公主夫妇失散,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他们以铜镜为信物得以团聚。33.改邪归正发生地:南京江宁路,典故:南朝建康有个叫周处的,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被称为当地“三害”之首。后来在母亲和乡邻的感化下,改过自新,打虎斩蛟,筑台读书,成为为国领兵打仗的大将军。34.哀梨蒸食发生地:南京,典故:汉朝时秣陵有一个叫哀仲的人,他家里种出来的梨子个头很大并且味道鲜美,被当时人称为“哀家梨”。到了南朝时期,桓南郡每遇到别人不高兴,就责怪他说难道给你个哀家梨你还要蒸熟来吃吗?35.天花乱坠发生地:南京雨花台,典故:相传南朝时云光法师在建康城南的一座山上讲经,讲到精彩处天上鲜花纷纷坠落,形成雨花石。此处得名雨花台。后来在宋真宗时,道原和尚编了一本《景德传灯录》,记载了这个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36.不敢越雷池一步发生地:南京,典故:东晋时苏峻起兵叛乱进攻都城建康(今南京),镇守江州的温峤写信给朝中大臣庾亮,希望能让他回去解围。庾亮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更重要,拒绝他回京解围,回信让他坚守江州不要越过雷池(地名,在今安徽)一步。37.江郎才尽发生地:南京朝天宫,典故:南北朝时,文学家江淹在古禅灵渡的船上做了个梦,有个人跟他讨要寄存在他那里的彩色绸子。还有一次,他在冶山冶亭睡觉时做了个梦,一个叫郭璞的人向他讨要寄放在他那里的五色笔,他向怀里一掏果然有支五色笔,还给了郭璞。自此,江淹的文章就大不如以前。38.步步莲花发生地:南京台城,典故:步步莲花原是佛教用语,后来南朝齐的末代皇帝萧宝卷继位后非常奢侈,在台城里皇宫的地上铺上黄金凿成一朵朵的金莲花,让他的宠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39.管中窥豹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站在院子里看家里几个下人在玩樗蒲。看着看着王献之发现其中一个人要输,遂脱口而出喊了一句,提醒那个人他要输了。下人欺负他是个小孩子,就对其他人说:“这小孩只不过是从管子里看豹子,只能看到一个斑点。”40.后起之秀发生地:南京,典故:东晋名士王忱的舅舅范豫章夸奖他说:“你风流倜傥、受人尊崇,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呀。”王忱回答舅舅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里来这样的外甥呢。”41.新亭对泣发生地:南京新亭(今地点不详)典故:,东晋初年很多北方的名士为躲避战乱来到建康(今南京),他们想家时经常在南京新亭喝酒聚会。在一次宴会上周靑道:“这里的风景跟京都洛阳的风景很相像,放眼望去只是山河改换!”有些人听了不禁感慨万千流下泪来。这时候王导突然一脸严肃地正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