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奶奶
详细内容
篇一:《回忆我的奶奶》
回忆我的奶奶
打我能记事起,脑海里就储存进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张被岁月刻划的苍老的脸,而眼角甚至额头的每条皱纹里竟都总是透着慈祥又阳光的笑意。那笑意盈盈的嘴角让人一瞧就感到轻松快乐,在那屈辱艰辛的日子里,生活也会变得像阳光一样美好。
蒙蒙晨曦中,奶奶的身影就忙碌开了,小小的脚捣着地面,有节奏的脚步声在清静的院落里时隐时现,时缓时急。轮廓的边缘绕着淡蓝的晨雾。
每当这时,我便匆匆起床,像小鸟一样跟着奶奶,帮她取这放那,然后同奶奶一起爬上山坡,我们气喘吁吁的笑笑,我去学校,奶奶去地里。看到山顶东方那鱼肚白的天际像是是散发着笑,我便满足的跑到山那边去上学。
最难忘中午回家。太阳灶上的小壶嘶嘶的响着,夏日的厨房里热气腾腾。听到我回来了,奶奶轻轻的笑语便随着浆水面特有的香气从厨房飘出。奶奶的衣衫被汗水浸湿了,微微喘息着笑着唤我的名字。奶奶总能用最朴素的东西做出最可口的美味,好想念奶奶那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羹一饭。中午返校时,浓密热烈的阳光像凝固的果冻一样,奶奶已去田里劳作了,山顶的风吼叫着,吹起了我勇气的风帆,我坚守着奶奶和我共同的梦想。
奶奶说我的眼睛很有光,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我答应
奶奶等我考上大学就给她买一台大彩电,天天陪她看《情深深雨蒙蒙》,我知道奶奶最喜欢依萍和如萍了。
和奶奶一起干活时,奶奶总喜欢背《三字经》给我听,我便跟着她念。奶奶还总让我读作文给她听,听到从我笔下出来的那些小燕子、大西瓜时,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让我再念一篇。最后的一抹夕阳停留在奶奶鬓角一撮散落的稀疏银发上,应和着奶奶嘴角希望的笑意。
流年匆匆,家道终有所起色时,奶奶用最后的气息给我说了句好好去考试吧。便没再用鼓点般的脚步唤醒清晨。奶奶太苦了,她睡着了,嘴角微微上翘着,还是那么慈祥。
就这样,奶奶安静的离开我已四年了。奶奶微喘的气息总绕在我耳边。奶奶阳光的笑意更是我一双隐形的翅膀。奶奶永远活在我心里。
我想对奶奶说:奶奶,您在那边还好吗?有没有人帮你梳头发,有没有人帮你捶腿,有没有人听你讲故事……我们现在过的很好,我们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的!一篇作文承载不了我们共有的那些时光,只是说说我对您长长的思念。奶奶,真得好想您。奶奶,您的那条手链我已帮您串好了,来世您还是我的奶奶,那是我们相认的信物。
篇二:《回忆我的奶奶》回忆我的奶奶
人说“秋雨绵绵无绝期”,可是,今年进入冬季好长时间了,气温一直比较高,连日来的雨
水不断,看见院子里正在雨中嬉戏的顽童,我的思绪又回到孩提时代。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有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好几颗很粗的大树。每到夏天,我就经常和奶奶在树下乘凉。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有着粽子样的小脚,慈祥的面庞,满身的书香气息。经常站在堂屋的门口,笑眯眯的望着在雨中跑来跑去的我,时时拉长声音喊道:“妮子——,回来——,给我的鞋——”雨中的我抬起满是泥浆的脸,也拖着长音说:“不——我还没玩够呢——。”其实奶奶的鞋子在我的脚上早已经湿透了。奶奶的雨鞋是那个时代很难买到的到脚踝的粽子型的,据说是在外上学的三爷爷从济南买来孝敬嫂子的。当时我是家里唯一的小孩,姑姑叔叔都宠着,家里没有玩具,每当下雨的时候,奶奶的雨鞋就是我最好的伙伴。在奶奶的呼唤声中调皮的我模仿奶奶颤颤巍巍的样子,光着脚丫,亦步亦趋的说:“我回来了——”在一片笑声中被奶奶揪着耳朵,“你这小妮子,我的鞋都被你踩烂了”,高高举起的手掌轻轻落下来,拍在湿淋淋的屁股上,“还不快去换衣裳。你爹来了,要揍你了。”
吓得我一溜烟跑进奶奶房里,隔着门帘胆战心惊的问:“我爹在哪,来了吗?”下雪了,坐在奶奶的暖炕上,听着奶奶讲着老掉牙的故事,守着一个泥瓦盆,里面瓯着锯末或者未完全燃烧的玉米芯,一边吹火一边往里放着不是很饱满的玉米粒,一会“啪”的一声,奶奶便一连声的喊着:“死妮子,吓死我了。”玉米粒便爆炸开来变成玉米花,不顾是不是烫手,抓起来就往嘴里送。奶奶忙不迭地说:“小心点,别烫着。”不等她话音落下玉米花早就咽肚子里了。“馋猫”。我在炕上玩够了,转身从暖炕上爬下来,穿上她大大的靰鞡鞋,踢踏踢踏的早就跑到院子里踩雪去了,洁白的雪地上一串三角形的脚印,急的她大喊:“回来,别把我的鞋弄湿了——”当我在雪地里玩耍时,早就忘记她的鞋是不能沾水的。总是在小姑姑回来时,将玩的正起劲的我拎到奶奶跟前,把脚捂在被子里,再将她的鞋烤在炉堂前。长大了,工作了,奶奶老了。又是一个下雪的冬天,逛了一天的商店,终于在商场的角落里发现了粽子型的棉鞋,不问价格几何,买下来飞似的赶回家,“奶奶,我也给你买到粽子鞋了。”奶奶抬起她昏花的眼睛,绽开满脸的皱纹,笑眯眯的说“长大了,我的孙女知道疼人
了。”便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原来奶奶这么容易满足啊。
奶奶在我女儿两岁的时候去世了,可是我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她想起,想起她的一言一行,
想起她的点点滴滴„„
篇三:《回忆我的奶奶》回忆我的奶奶
彭镇杰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总是出现奶奶的笑容,我索性坐起来,写下这篇文章。
奶奶去世已经有七个年头了,我至今都想写点什么,来缅怀我的奶奶,我知道我没有散文家一样恣肆的文笔,也没有文学家一样华丽的辞藻,我有的仅是那颗爱你的心,就着这点,随便说点什么,了了这个心愿吧。
奶奶是鹤庆草海镇人,奶奶和它的名字一样的温柔,就像《渴望》里面的刘惠芳一样温柔。对奶奶开始有印象是从我三岁左右吧,奶奶个子高,人结实,属于那种标准的农村妇女,衣着虽然不华丽,但永远都干净整洁,爸爸妈妈每天忙着上班,从我呱呱坠地就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躺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奶奶没故事了就叫奶奶编故事,还喜欢成为奶奶故事中的英雄。三岁了,妈妈一定要我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幼儿园还觉得新鲜,一大早蹦蹦跳跳的我就去了,可是第二天我就打死也不愿意再走进幼儿园一步,导致每天早晨妈妈都要以武力威胁我去幼儿园,弄的我一去幼儿园哭声震天,整条巷子的人都要目送我,最后还是以奶奶必须每天陪着我等我放学我才去上幼儿园。在记忆中,那陪伴我入眠的小调是最深刻的,那样的轻柔,那样的温婉。
很多童年的记忆,都是奶奶的身影,在每次出门那只紧捂着我的有老茧的大手、那随风摇摆的、蓝色的、有着清新香皂味的围腰……
一切的一切不敢仔细的去想,想一会就难过,奶奶喜欢唱歌,特别是家乡小调曲子,我听奶奶唱过好多,和看电视剧一样,很有意思,例如赌钱调,放羊调„„
奶奶是个很聪明的人,她没有上过学,就上过识字班。奶奶做事情十分有主见,遇到大事不慌不乱,还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幸福的日子很多很多,我也有过和奶奶撒娇,发脾气的时候,这些在我的心里都是蜜汁。
奶奶是在冬季离开我们的,至今还清晰的记得,我放学到家门口就看见我家出出进进好多人,我一下子预感到了什么,我冲了进去,泪没忍得住涌了出来,奶奶,奶奶你的杰宝回来了,你看看我啊,我放声大哭,哭声里有不舍和后悔。在奶奶最后的日子里,我只要一放学就守在奶奶身边。奶奶曾说:“杰宝啊,你要好好读书,不要让爸爸妈妈太担心”。奶奶那弥留之际的话语成为我永恒的记忆。奶奶走了,那曾轻捶过的温热的脚背已变得冰凉,那曾在梳子间飞扬的发丝已回归平静,这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子欲养亲不待,生离死别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我都不会害怕,因为我知道奶奶一直都在保护着我,我在哪里,奶奶也在哪里,奶奶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奶奶啊,用你那双明亮的眼睛,看着你的杰宝慢慢的长大成人………
奶奶,您在那边还好吗?有没有人帮你梳头,有没有人帮你捶腿,有没有人听你讲故事„„一篇文章承载不了我们共有的那些时
光,我只是说说我对您长长的思念。
奶奶,真得好想您。
篇四:《回忆我的奶奶》今天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一个星期的第一天,今天过去了明天的生活依旧继续,今年过去了明年的人生依旧精彩!
回首这一年来的最大的心痛就是我亲爱的奶奶走了,听到消息到回到家的时候还在笑,心里没有感觉,好像我多病的奶奶依旧只是生病一样,没有心痛,见到棺材的时候依旧只是掉两滴眼泪就过去了!发丧后依旧没有多大感觉,可是返回北京后心里却一直在痛,甚至不敢怎么给家里打电话了,少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我的奶奶最近在谁家住,身体怎么样?还记得最早的记忆就是大妈妈妈还有三婶去镇上赶集,奶奶看着三个家庭的孩子,加起来就是10来个,中午做饭,上下午操心,大大小小相差10岁,每到傍晚时分奶奶总会说;“你们大人去买街去了?”熟悉的犹如在耳边一样!
还记得在我六岁那年夏天我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夏天,突然奶奶倒地了,之后大姑妈还有大伯等来了,我当时一晃而过的记忆,深深记得奶奶倒地的一刹那,也许是年轻时候太劳累了,爷爷一辈子在外面跑,奶奶独自在家照顾八个子女【其中一个夭折,是在奶奶走后大姑对我们说的】;【13岁没有了母亲,也是在奶奶走后三故对我们说的】!也许奶奶是太累太累了,一辈子太苦了,想歇着了!不想那么累了,还好的就是七个子女孝顺,孩子们互相尊敬,没有为20年奶奶的赡养问题有过争执!尤其是大姑最多,如果说奶奶走了最伤心的是谁,大姑首先应该是是第一的吧!如果说吃力最多的是谁,那就是三叔三婶了吧!如果对奶奶记忆最深的那就是大堂哥了吧,他是长孙,如果心中最痛的是谁,那应该是哥了,那时候也就刚上幼儿园,奶奶一直在照顾我们,早上做饭,小孩子调皮,尤其我小时候,奶奶罚我在院子里面站的情景,太阳晒着,忽然又逃跑了,奶奶也做饭去了!
逐渐的长大了,懂事了,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去看看爷爷奶奶,还记得刚上大学回来的第一个寒假,把爷爷奶奶的屋子里面窗户的缝全部拿胶带糊上,爷爷见到人就说我守鹏怕冻死我,给我吧窗户糊上了!想想就是开心的!还记得第一次打工挣钱的时候拿钱给爷爷奶奶一人50,爷爷奶奶没有要下!还有去年春节回去给了二老,奶奶那时候已经老了,真正的老了,有点糊涂了,大便都没有知觉了,依旧节俭,舍不得把脏的秋裤扔掉,包起来要洗掉!在守灵柩的时候我说我26年从记忆起就没有见过奶奶花钱,自己买东西,突然我身边的堂哥堂弟哭泣了起来,想想也是我们这辈的愧疚,等走了才知道原来很多举手之劳的事情都没有做到!打牌喝酒等等娱乐100元200元没有皱眉头,却没有怎么给奶奶钱花,心痛心痛!{回忆我的奶奶}.
为20年的脑血栓后遗症奶奶都撑下来了,躺床上奶奶还能再活10年,即使不行5年也行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依旧没有躺下来,撑住,也许是奶奶太累了太累了!79年的人生岁月中,13岁没有了母亲,60岁脑血栓,79岁病逝,到最后没有见奶奶最后一面,大不孝!奶奶您一路走好!也许那边看您老人家在这边遭罪,您的一生是辉煌的伟大的,您虽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话语,然而我们将把您勤俭持家的精神继承!
篇五:《我的奶奶》遥远的牵挂
中山市五桂山学校五(1)班李旭强
算起来,我从老家来到中山读书已有近七年了。老家,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地方呀!但那里住着一个我一直牵挂的人,我一生都牵挂的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半醒半寐之中,我仿佛听到奶奶呢喃的声音在哄我入睡。梦里,奶奶慈祥的面容清晰可见,往事又一幕幕地重现在眼前,让我真切地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我奶奶年过六旬,头上已长满白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常常透出慈祥与和蔼。她一笑起来,就露出两排洁白的假牙,这时,那张表情丰富的脸上,就多添了几道深深的皱纹。奶奶喜欢穿褐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常在腰间扎一条蓝底白花的围裙。
奶奶从早到晚总闲不住。一大清早,奶奶就把她喂养的六只鸡赶出鸡窝,打扫完鸡窝后,还要垫上新鲜的干草,准备好让母鸡进窝下蛋。这时,六只鸡早饿得“唧唧”地叫着,好像在说“老奶奶,该吃早餐了。”奶奶取来装有饲料的瓢,将鸡食一点一点地撒在地上,母鸡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吃鸡食,谁也不甘示弱,惟恐少吃了饲料。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奶奶的脸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在老家的院子里种着,窗台上摆放着好些花花草草。有鲜艳的牡丹,有艳丽的玫瑰,有带剌的仙人掌,有碧绿的君子兰,有娇嫩的含羞草„„这些花花草草全是奶奶一手栽种的。每天早饭过后,奶奶就忙着给花浇水、除草、修剪枝条。事情弄完后,她就坐在院子里,戴着老花眼镜,给爸爸妈妈缝补工作服。快到中午时,奶奶就忙着给快要放学回家吃饭的我和姐姐做午饭。下午,奶奶不是洗衣服就是拌鸡饲料,或是干点其他的家务活。有时,也跟邻居家的奶奶、爷爷聊聊天,讲些如今年轻人没有以前的人那么勤劳能干,勤俭持家。等到傍晚,奶奶照例要把鸡们赶回打扫好的鸡窝里„„
奶奶管教我们可严啦。有一天,我家买了几斤肉,奶奶特地包包子给我们吃。奶奶给我满满一笼的包子,我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阵子,抬头一看,奶奶正看着我笑呢!我问:“奶奶,你怎么不吃呀?”奶奶笑着说:“我不饿,你先吃吧。”,我吃饱后,见笼子里只有一个包子,就把它扔到了餐桌上。奶奶见我这样,就
对我说:“怎么啦?要全部吃完!”我知道奶奶发火了,忙走上前去向她陪不是。奶奶见我知错就改,便摸着我的头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米饭都吃不上。吃的都是野菜,现在日子好过了,可不能白白浪费啊!”我听了这话,低着头坐在奶奶身旁,一声不响。打这以后,我连一滴水也没浪费过。我奶奶和邻居的关系很好,在我家的院子里,往往可以看到奶奶和邻居奶奶们在聊天。有时奶奶还会到他们家里去坐坐,喝喝茶。奶奶喜欢帮助他人,记得有一次,奶奶在公园里散步,见一个中年妇女的金项链一不小心掉了,奶奶毫不犹豫地带着那位妇女去找她的金项链,最终,奶奶在公园的木制弯椅后边的小草丛里找到了项链。那位妇女的家人很感谢奶奶,还经常请奶奶去她家做客,她们也都成为了互相信任的好朋友。
离开奶奶近七年了,但我一直牵挂着奶奶,内心的牵挂拼凑着记忆的碎片。点点滴滴的回忆如电影般播放着。奶奶,我很想你,你还好吗?
篇六:《童年记忆之奶奶》梦想曾在稚嫩的手心里放飞,情感也曾在不断的追求中升华。童年的记忆绵绵不断,如春雨般缠绕着我的思绪。醉在午夜,梦回故乡,痴恋那段曾经的往事。想起我的奶奶。其实故乡和奶奶都是我梦里依晰的记忆。我在故乡出生,是奶奶把我看大,可我并没有印象。大多数的事情也都是听妈妈说起来的才有点印象,那种印象是模糊的。三四岁的时候,我和父母一起到东北定居。那时叫闯关东,因为山东实在是地少人多生活困难,很多人都背井离乡到东北谋生,我们家也成为千万个闯关东家庭中的一个。那时我已经有了一个弟弟。听妈妈说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奶奶曾经用蹒跚的脚步抱着我,在我们老家的祖屋里把我看大。奶奶一共生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一生中受了很多累才把他们抚养大。而我的一个姑姑却在58年最困难的时候因饥饿死了,我的父亲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也差点死掉,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吃饱喝好,才到东北来闯关东的。奶奶的牙齿掉的比较早,看我的时候就已经一颗都没有了,那时奶奶总是用干瘪的嘴咀嚼一些山东的地瓜干什么的给我吃,我依然吃的很香。妈妈说不让奶奶喂我的,怕奶奶的气管严传染给我,也说奶奶咀嚼的不卫生,可没人的时候奶奶还是一样的喂我,我一样长的白白胖胖的。听说两岁的时候我已经能背出很多毛主席语录了,像《愚公移山》什么的,在好多年以后我还能背出来呢。实际上奶奶和妈妈都不识字,我也只是跟着她们去参加一些会议听来的,奶奶那时也很上进。对奶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爷爷去逝的那年,那是我记事以后唯一一次和奶奶的见面。那时我七八岁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听到爷爷病危的消息后我和父亲就赶回山东老家,没几天爷爷就病逝了。那也是我记忆里对爷爷的唯一印象。而奶奶的印象却在我脑海时扎下了根,矮小的个子,能有一米五,瘦弱的风都能吹倒,祖辈女人相同的小脚,脑后梳一个山东人特有一髻,穿一身黑色的粗布大襟衣裤,裤腿在脚踝处用绑腿绑着,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脸上的皱纹特别的多,嘴也更加干瘪。没有什么可以形容奶奶与普通的老年妇女有什么不同。对于我的到来,奶奶这个心目中的长孙可真是高兴至极,毕竟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和奶奶有着特别深感情。奶奶的老宅子在村子的中间,两间低矮的毛草屋,屋顶的草棚上长满了青苔,干打磊的院墙不到一人高,墙头上的仙人掌开着黄色的花朵,院子里的梧桐树长的茂盛,枝叶伸到了胡同里,树上开着一串串紫色的花朵。胡同里摆着奶奶经常推的老石磨。奶奶的屋里除了一个柜子没有什么家具。那个夏天,爷爷的坟就埋葬在了家乡学校旁边的杨树林里,在别人的哭声里,我在爷爷的坟上跑来跑去,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在家的日子很短暂,但这一段时间我和奶奶的感情迅速升温。这一次也是我和奶奶的最后一次见面,奶奶去逝的时候我上学了是弟弟回去的。但是我对奶奶的记忆一直不忘,那种绵绵的亲情一直在我心底,一直梦着在奶奶怀抱里的那些日子。奶奶离开我很多年了,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到奶奶的坟前和奶奶说说童年的故事。看着那些高大的白杨树和那些飘飞的杨絮,仿佛我就是那树上的杨絮,飘的再远也离不开这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的根在故乡,我的心在故乡。
篇七:《我的奶奶》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
当看到题目的那一刻,我的脑袋里浮现出的是我那满头白发慈祥可爱善解人意的奶奶,我能想到每天的此刻她多半是坐在电视机前听着声音,心心念念着她远在外地的儿孙们。对于奶奶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小的时候,我对奶奶的印象不算深,一头白发缠绕于头,细细看去可以看到里面有少许半根黑发外露,奶奶不时紧皱的眉心似乎在告诉我们她也曾饱经风霜。她总是穿着那两套深蓝色的衣服,衣服的扣子在右边倾斜一排,其实就是连着衣服的补丁。对于儿时的事儿,我还记得只要我们姐弟们和村里的孩子打架后,如果受伤的是我们她总会去找人理论,奶奶说话声音略大,远远的就可以听见她与人理论的对话。
曾经我们问起奶奶的生日,她只能模糊的告诉我们大概是在一九二几年出生的,至于具体的时间她便不知晓了,由于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狼多肉少的年代,也许是因为温饱问题远远重于类似于生辰这样的小事,她说老外公(也就是奶奶的父亲)从来不会去理会女儿们的生日,甚至不会对她们提起,后来还是现任爷爷听人说奶奶生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
据奶奶回忆大概在一九三几年,还是到处打仗的时候,村里人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好人或者坏人,只知道称作一路为白军,一路为红军,当两路人马经过村里的时候,她们便纷纷藏在楼层格里不敢出声,直到听着外面的官兵吃了饭走了才敢出来,官兵们也从来不伤害她们,只是借火生点饭菜吃了就走。
奶奶是在十三岁的时候以童养媳身份由老外公家送过来爷爷家的,听奶奶说是因为老外公输钱了的缘故,不仅仅她自己,就连奶奶唯一的姐姐也是这样被送去了将近百里外的地方给人做童养媳,原本奶奶还有弟弟妹妹却都在几岁的时候便夭折了,而老外婆也正为此差点哭瞎了双眼。
身为童养媳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当时奶奶有一个霸道的大嫂,比奶奶大六七岁,已身为人妇的她对奶奶特别苛刻,十三岁开始便要奶奶干家里所有的粗活、累活,每天挑水、砍柴、洗衣、做饭,总之家里大小之事都要干。幸而当时老奶奶还在世,有时心疼她会阻止嫂子对奶奶非人哉的行为。
十九岁那年奶奶和爷爷成亲了,没有特别的仪式,因为从小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只不过是早拜堂晚拜堂的事。奶奶为我的爷爷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养活了三个,我父亲是唯一最小的男孩,在当时太过于重男轻女的社会里,奶奶生下前几个女孩的时候,坐月子都一样需要下田地干活,雨水掺和着和泥土浸泡着奶奶的双脚,疼痛难忍,有时候累得腰板都直不起,每当回忆起这个的时候奶奶总是两眼湿润润的。
原本以为生下儿子后就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却不想在我父亲只有两个月大的时候,我爷爷被人诬陷入狱,当时爷爷是当地一个规格较大的学校的校长,爷爷入狱后三年便死在了狱中,而奶奶是在爷爷死后很久才收到的消息,当时狱中寄往家中的信件全部被上面的人压住了,提前一年多发出的病危通知都没能让奶奶见上爷爷最后一面。
爷爷的去世给奶奶的打击很大,当奶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冷静,心里的悲愤和绝望使她变得安静。也正因此,奶奶憔悴了不少,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很多。爷爷去世后奶奶只好带上年仅三岁的父亲去了老外婆家投靠,那也是奶奶唯一能让父亲活下去的出路,没有了爷爷后家里实在穷苦不堪,收入极微,完全不够养活家里几口人,奶奶只好将二姑送给别人养,大姑则跟着老奶奶勉强度日。几年后奶奶才嫁给了现任爷
爷,也为现任爷爷生了三个孩子。
回忆起五十年代的那几年是她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曰子,父亲的刚刚出世,丈夫的入狱,大生产的社会让她差点丧命,那时的奶奶和家人可谓食不果腹,因饿丧命的人也数不胜数。那时的一切都是公有化,有时候大半夜的都要外出劳动,奶奶说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大家都已经听习惯了,田地间能吃的野菜、草也都吃尽了仍然抵抗不了饥寒交迫的窘状。也许是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奶奶特别节俭,尽管在我们几岁的时候生活过得较为宽裕了,每次我们吃不了的剩饭剩菜她都会拿过去吃掉,她总一边说我们就是不知道五八年的苦日子,一边深有感触的将剩饭吃完。有时候我们看到奶奶脚上的鞋露出了脚趾头,于是让她换一双,她总是笑呵呵的不搭理我们或者一副满足地说一句:“还能穿!还好呢。”奶奶的话很少,却字字珠玑,打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