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狼读后感300字
详细内容
我的好朋友300字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作文300字 人类的朋友 动物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最好的朋友,即使是人类也只不过是在动物前加上了“高级”两个字。动物现在已经越来越不被人类所尊重,并逐渐变成一种可以取悦人类的一种工具,成为人类所追求的珍奇食物。高级动物和动物们的关系已经从朋友转换成对立面。但在《苍狼》这本书中我再一次看到人和动物伟大的人格魅力。 对于动物小说,我一向都不是非常关注。总认为动物终究是动物,没有人那样丰富的感情和魅力。但《苍狼》这本书彻底扭转了我的想法。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比人类与人类之间更加深厚,更加没有所谓的一切利益关系,只是最纯洁最质朴的情感。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动物身上找到许多人性的影子就像;两只警犬拉拉和维奇面对光辉闪耀的巨大光环怎样才能公平的竞争,控制自己保证不让自己的一己私欲占了理智的上风;一只漂亮的野鸭阿西,在做了猎人的枪魅后,面对自己最亲近的妹妹时是不是该继续保护她;小猎豹在最不谙世事的时候,被自己的母亲已经惨死在猎人的枪口下,而自己被捉到马戏团表演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将他由无忧无虑的童年一刹那被拉扯到沙漠般的现实。在生存和自己是最后一只猎豹所坚守的神圣信仰,会胜利的终究是残酷的现实。这虽然是一部动物小说,书中的故事短小精悍,却寓意着高尚的人格品质。这让我想到了在之前我和朋友一件事。对于她的文具盒是我最喜欢打开看的东西了,里面的文具精致漂亮。其中有一支笔是我早早就想占为据有的。“用这支笔和你换好 吗?”我小心翼翼的问她,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了,我心里很清楚我的笔根本比不上她的。因此我暗自得意了好久,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经常会想着故事的情节,思考着在这件事情我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动物都有比人类还伟大的感情,让我们一起用心珍惜这些动物,不然在不久的将来动物的感情竟会变成一种“奢侈品”。 苍狼秘史读后感 还记得毛主席那首沁园春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实我是很崇拜成吉思汗铁木真,个人领袖魅力和个人能力不说。我欣赏他在逆境中的那种乐观向上的心态,那种不屈不挠的意志,那种为家族杀兄长的魄力与胆识,那种对朋友以诚相待的真诚。 斡难河畔,九岁的铁木真需要面对的是家族内部的分裂和外敌的入侵。作为家中的次子,并不能在家族中处于领袖地位,这也就造成和别克帖尔之间的矛盾。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为了黄金家族的崛起,他冒着弑兄的罪名,联合其弟合撒尔将别克帖尔杀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铁木真具有领袖气质,至少具有领袖的基本能力。 同样是斡难河畔,成年的铁木真遭到蔑儿乞惕人袭击,新婚妻子孛儿帖被抢走,痛苦的铁木真没有放弃,在那个作为自己一生精神成长圣地的不儿罕山,找回了力量。决定联合脱斡邻勒和安达札木合,抢回自己的妻子。这铸就了草原上的一段爱情佳话,更使铁木真踏上通往鲜血与尸骨铺就的伟大之路。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安居乐业。但历史选择了铁木真,注定要让他成为一代天骄。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札木合 和桑昆组成联军袭击铁木真,结果铁木真只带着十九人逃到了巴勒渚纳湖畔。十九个人共饮湖水,对天盟誓。这就是著名的“巴勒渚纳誓约”。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铁木真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部落首领蜕变为一个超级领袖的痛苦铸炼。他不再一味迷信自己秉承的长生天意旨,而更加看重这支小小团队带给自己的精神力量。 铁木真,虽然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但他一手挥舞着王者之鞭,令整个世界都不得不驯服在他的马鞭下;他用自己的滚滚铁蹄,踏出一条东西文明交流走廊;他以自己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方式,发现并且重塑了这个世界。当他的背影在历史的隧道里渐行渐远,身后这个帝国的大厦亦随之在时间那滚滚的车轮碾压下轰然倒塌,只留下人们对往昔辉煌一声饱含沧桑的叹息!黄金帝国,这个游牧文化在全盛时期所缔造出来的神话,如同流星般短暂,然而却在一瞬间照亮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天空,并且最终融入了世界文明的海洋。成吉思汗和他的黄金帝国,不仅仅作为一个有着辽阔疆域的真实王朝,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永恒的思考和追问…… 《苍狼秘史》是一部全面揭开游牧民族的神秘面纱,全景式再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从崛起,草原到建立显赫古今的黄金帝国的传奇史诗。虽然是一部小说,但能让你知道一段 真实的历史,一段伟人的成长历程,帮你重塑自身性格,完成精神世界的超越与升华,锤炼完美品格。 水本无华,相荡方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方生灵光。愿我们都能以书为友,评书交友,成就一生的真挚友情。 读林彪全传感受 以前不怎么喜欢去了解放战争的事,对于毛、林的了解比较少,只是知道林彪叛国。 我个人认为林彪对中国所做的贡献不大,认为他是有罪的。是他搞毛泽东个人崇拜,然后导致毛头脑发热,发起文化大革命,直接导致中国少发展几十年。我这里的主要是提的是要学习林的精神,就是要自信,不自信,别人就觉得你很软,不能事事听别人的意见,敢于承担责任。没有自信的人,一定也是个怕承担责任的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就做不成大事。要想毛泽东那样沉住气,遇事不乱,紧紧抓住别人的弱点。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很好相处,要保持自己的意见。在这个社会,别人觉得你很善良别人就会欺负你。做人就要做自己,努力改变别人,不要让别人改变你 都说刘少奇主席是个经济人才,可在那个建国之初的年代,在人人崇拜毛泽东的年代,一个大力追赶英美经济的年代,一个懂得经济规律的主席那来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啊!又如朱熔基,为什么在那么高的年龄了才当上了中国的总理,他的才能在这之前就没有吗?不是,因为在这之前,他的才华和中国的经济大风向不对路,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许可。所以在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才发现了这块被埋藏的金子!所以说,做人要和时代的风向一致,要不就埋藏自己的才华在众人的面前等待机会的展露。 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要是每个人的命运都公开的话,那么世界将就是最大的不公了。苍狼读后感300字 你的才华是什么,你的性格是什么,那就决定你的命运会是什么,要改变命运,那就从改变性格和才华取向开始 《狼图腾》的读后感 记得初读《狼图腾》时,我刚刚读高中,那时《狼图腾》已经是一部风靡全国的超级畅销书,它是作者姜戎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2007年,《狼图腾》就获得第一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而且现在《狼图腾》也被拍成了电影。我不能说,现在这电影拍得有多好,但拍摄的人一定是尽心尽力完成这部作品,当看到这部电影时,我就想起了这本书,将它从尘封的箱子里找了,将它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又看了几遍。所以经过对比,我觉得它没有小说好看,没有体现出这本书的精髓,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感情。 虽然我不知道被姜戎称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核心的狼图腾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内涵是些什么?但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以及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那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怨曲„„ 狼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团队精神,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的危机意识,从而在有限或劣势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 虽然自古以来狼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动物,死去的狼的身体也会被狼吃掉,但为了生存,为了保持团体的整体素质,老的、弱的为强壮的所杀。对于头领的狼王,更是一种说不出是喜欢或是害怕的感觉。敏捷的身手,超越群体的洞察力,以及对狼群的绝对控制权,可以说狼王就是整个狼群的精神所在,一只优秀的草原狼。古语说:“套不着孩子,打不着狼”。牧民的孩子从小学捉狼,那些狼崽就是靠孩子们钻进山洞,抱出来,也就是说,孩子是冒着生命危险得到小狼,小狼如果是很小的,就可以训养成和狼狗差不多,可以说训练一条小狼是非常难的,小说中的那只小狼,就是死也不愿训服,最终也是以死亡而告终。人和狼共存于一个大草原,可以说是有点休戚相关的,人们恨狼,猎狼,却又崇敬的膜拜狼,甚至有传说狼与人是共有一个祖先的。草原上人的智慧是代代相传的,愈老越是精华,一辈子生活在在草原,对于气候和每一寸土地都是熟悉的,他们是真正的草原英雄,不倒的丰碑。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它描述了大草原上腾格尔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他的描述,我仿佛也身在大草原,感觉草原的广阔,人民群众的热情好客,以及人与狼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那种生在草原,死后躯体还于草原的高尚的情怀,一种对死的无所畏惧,和对死后的那种从容。 一种图腾,一个民族的灵魂的精神,蒙古额仑草原毕利格老人为了保护狼和草原,与外来无知和愚昧的汉人的进行了自然正义的战争,他的那种崇拜和信仰狼图腾以及保护草原家园的精神,使我非常的感动而又无奈,也是我对草原狼以及草原生态命运的惋惜,昔日的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额仑草原被我们华夏农耕民族糟蹋的面目全非。 另外,我们也应该学习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贪”,指对工作、对事业要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残”,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野”,指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暴”,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 读《狼图腾》苍狼读后感300字 读完《狼图腾》,我发现要想凭自己的水平写出对这本书的评价似乎太难。一遍下来,我明白想要真正读懂这本书必须先懂得历史以及一些人类学、社会学的东西。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的东西实在太少。想要真正理解《狼图腾》,恐怕还要做些功课然后再读两遍。 这是发生在蒙古草原上的故事。有人跟我说过,他向往骑着快马飞奔在草原上。向往骑马驰骋在草原上的人,真正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中的草原上有最辽阔的原始和自由,脚下绿色的草夹杂着黄色的土向四周铺开,莽莽苍苍、一望无垠。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冒着炊烟,奔驰的骏马、悠然吃草的牛羊、高空中盘旋着的健硕的鹰,空气中飘荡着蒙古歌曲悠长的颤音…这一切展现着草原浑然天成的原始的生动和美丽。拿起这本书翻读几页,忽然间这和谐的画面中闯进了一条杀气腾腾、目光如炬的狼…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狼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似乎不太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关于狼的许多词语,表现了人对狼的厌恶和恐惧,看了一半《狼图腾》,我开始觉得这些是不了解狼的人对狼的偏见并且开始赞同蒙古老人对狼的观点。 我总结了一些狼的特点:勇敢、强悍、智慧、狡猾、凶残、贪婪、狂妄、野心、雄心、机敏、警觉、体力、耐力。顽强不屈的意志、永远昂着高贵的头颅、虔诚、巨大的野心以及自制力、重视亲情、团队集体意识、精通兵法、有随时战斗的精神。 狼的兵法让人望而生叹。黄羊是草原上速度最快的四蹄动物,即便是草原上最快的大狗和狼也追不上。狼却可以让黄羊发挥不出这个优势,围杀成群的黄羊。其中狼群三面打围的战法尤为精彩。头狼瞅准一道山梁,那道山梁后面是额伦草原出了名的大雪窝,等大雪盖满雪窝,头狼就把这道山梁作为它们打围的主战场。狼王能够料到饥饿一冬的羊群将会在哪一片新草地上犯下大错,当黄羊群贪婪地啃食鲜草时,狼群早已悄悄地围住了黄羊并潜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等黄羊个个吃得肚皮鼓鼓准备休息的时候,头狼带领狼群发动了全面进攻。惊慌失措的羊群,跑不动的被狼牙一口撕破喉咙,跑得动的被狼群驱赶着向头狼给它们预定好的坟场飞奔。有些精明强壮的黄羊识破狼的诡计,想要在狼阵打开一个缺口,狼王站在缺口旁,故意开闸放水,尖角锋利、体格健壮的公羊们冲出包围圈后,缺口立即被补上。剩下的失去主力的羊群更加溃不成军……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群狼如此艰苦卓绝地按捺 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地等待到了多年不遇的最佳战机,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黄羊的武装。狼不仅懂气象、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还懂战略战术,近战、夜战、游击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狼拥有顽强不屈的意志、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他们总能生存下去。草原上没有虎群、豺群、豹群、熊群、狮群和象群,他们都难以在蒙古草原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即便能适应自然条件,也适应不了更残酷的草原生存战争。草原人和草原狼是蒙古草原生物的激烈竞争中唯一一对进入决赛的种子选手。狼把恶劣的环境用作自己发动进攻的天然武器。它们可以在冰天雪地里趴上整夜,等待围攻的最佳时机;内蒙古的白毛风风力达十级以上狂风裹挟的雪粒像砂抢打出的砂粒,可以吹爆人的皮肤,吹跨一切障碍物。狼专挑这样的夜晚行动,对人类掏狼崽的行为实施报复。想想自己,天一冷就冻得不想做事,今年寒假家里异常的冷,结果一寒假都碌碌无为,白白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有时候做事常常在乎周围的环境,其实无论怎样的环境,只要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和顽强的意志,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呢。若人有狼一样的意志,生活会因奋斗而有意义得多。 狼永远昂着高贵的头颅。即使是死,狼也是永远不会屈服的生物。打狼者用现代化吉普车和远程猎枪追杀一条头狼,为了获得完整的狼皮,他们开着车对狼紧追不舍却又始终不开枪,想要把狼活活累死。聪明的头狼明知自己跑不过加足马力的吉普车却仍拼尽狼所有的意志和顽强拼命狂奔,当跑得已经吐不出白沫、跑得几乎喘破了肺泡时,它突然停下,用最后的一丝力气扭转身体蹲坐下来,双眼射出钢锥一样的目光,摆出最后一个姿态。当人类的手触碰到它的身体时,巨狼像一尊千年石像,轰然倒塌……倘若在狼的脖颈拴上铁链,狼是宁愿被铁链勒断喉咙也不会被牵着走的。草原的蒙古人都知道:熊可牵、虎可牵、狮可牵、大象也可牵。蒙古草原狼,不可牵。狼的这一高贵的特点,让我想到了中国历史的屈辱一页。北宋年间的“靖康耻”,北宋不战而降,徽宗、钦宗被掳,后妃沦为金人的奴婢。还有清朝末期的丧权辱国。倘若当时的当权者能有一点这种宁死不屈的气概,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这样的一笔。当时的国民性恐怕早已在安居乐业中被浸渍成了羊性,而温顺的绵羊又怎能敌得过狼性侵略者的血盆大口。中华民族流动的血液中的确应该输入一些涌动的狼的血液。 狼是贪婪的动物,但和人比起来,它们的贪婪并不可怕。小群狼敢围攻大群的黄羊,狼吞食食物的时候有一个形容词叫做狼吞虎咽,他们会饕餮一般地把肚皮吃到滚圆。可是头狼会把狼群吃不完的食物留给跟不上狼群的老狼、瘸狼、半瞎狼、小狼、病狼和产奶喂崽的母狼。母狼吃食把肚皮几乎撑破,也是为了回去反喂给小狼。狼能霸住草原,也是因为它们比老虎、豹团结顾家。在人类社会,某些贪官的胃口大得吓人。“文强”一案令人咋舌,文强之贪,岂一个数字了得。价值连城的收藏品、他自己都弄不明白到底有多少房屋别墅、巨额存款、藏在水塘里的巨额现金,文强的贪婪绝非判决书上“1211”万余元这个干巴巴的数字所能体现。 狼虽凶残,却有一颗虔诚的心,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蒙古人常说,蒙古狼是腾格里的宠儿,狼对去除草原鼠、兔、旱赖、黄羊等草原大害,防止草原沙化起了重要作用,狼为腾格里下草原的存在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蒙古人打狼却从不过分滥杀,所以狼的数量一直保持在一定范围。草原蒙古人敬狼、学狼。狼仰天长嗥的狼嗥姿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为了让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更匀。蒙古草原的老人却相信,那是狼在和长生天腾格里交流。狼杀起牛羊马时毫不手软,常常是一口毙命然后贪婪地啃食倒在血泊中的猎物。然而狼在获得大面积的食物时,在享用之前,会集体围着食物跑出一个规整的圆环道,就像是西方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在用餐前虔诚的祈祷仪式一样。作者的这个解释是否符合科学性还有待考证,但这是他众多猜测中最具说服力的一个。看的有些玄乎,感觉狼像成了精,但事实如此。狼是几千年来草原人心中的图腾,或许在狼的心中也有一个它们自己的图腾。我总觉得狼的精神支柱坚不可摧,这或许就是它们的信仰。一个民族确实该有自己的信仰,蒙古族的信仰是狼,他们从狼那里学到的东西太多,可以说狼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老师,蒙古人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什么信仰狼图腾。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龙象征着强大、神圣威严、和谐祥瑞、团结凝聚、奋发开拓。在古代,龙更多的是象征着专政、至高无上。作为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我对龙的感觉似乎不是太深。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而蒙古人对狼图腾的崇拜,到了可以为狼落泪的地步,他们深刻地继承着狼的勇敢和顽强。可见信仰对民族性格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现在的许多人是无信仰、无主义者,这种现象值得担忧。 读完《狼图腾》,像是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许多东西在逐渐缺失,连自己都不知道。以上是我对这本书里的关于人性方面的一些看法。除此之外,这本书所包含的兵法,对于实战、商战都很有借鉴意义,还包含天地人和谐持续发 展的观念,为人处事的社会生活法则、历史发展规律、民族性格对民族发展的影响等。苍狼读后感300字 这是一本好书。印在封底的四个评价,比我浅显的语言更具概括性: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很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的时候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这当然是一部奇书,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名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煌煌五十万言,五十万只狼群汇合,显示了作家智慧、阅历和勇气,更显示了我们正视自身弱点的伟大精神。 作家、评论家周涛 “苍狼乐队”感谢《狼图腾》他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悲壮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 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 《狼图腾》在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他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作为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读他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又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显然,这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 文学批评家孟繁华 徐姣 09针艺 张明B0751126 《狼图腾》读后感 前天看到一篇批判《狼图腾》这本书的文章,看了之后,觉得作者观点和我很相似。而且凡是被批的最狠的书,都应该是写得十分深刻的书,触及了痛点的书。尤其是被“大汉青年”所谩骂的书,更是弥足珍贵。所以立即决定去买一本研究,毕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看之下,确实是一本奇书。同学问我这书怎么样,我只是说:ItistherightbookIamwaitingfor. 姜戎先生是位与狼共舞过的知青,从哪个时代走过来的他对中国之病有很深的体验。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他的本名,不过从姓名的构成看,我似乎已经看到了最古老的华夏部族。 我没有通读全书,全书由十几个狼故事组成。序文和后记的理性探掘却仔细地咀嚼了一遍。 作者在全文中的作用点是农耕民族性格。中国的病根在于农耕性格。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两种民族性,一是狼性,以游牧文化为代表;一是羊性,以农耕民族为代表。狼性本来就是人类的本性,洪荒时代的初民们完全是依靠这种野蛮的兽性才战胜自然,得以延续,华夏民族也不例外。 作者认为龙的来源便是狼,我为这个想象拍案叫绝,由此我想到很多。 从历史角度看,华夏的来源是炎黄二族,很多人会发现作为失败者的炎帝排在黄帝之前。那时因为炎族曾创造过辉煌的游牧文明,使入住中原的第一批“狼族”,而黄帝族则是第二批。 当炎帝族逐渐进入定居农业生活,狼的血液逐渐为羊的血液所取代时,便被西北方黄土高原的黄帝族所击败,黄子古文是兽形,所以说崇尚野兽的皇帝族是比崇尚火的炎帝族狼性更强的民族。(蒙古之名一说我们的火,又自称苍狼之后,既崇尚兽性、又渴望光明,这才是最强的狼族) 由于黄帝族狼性与炎帝的半羊性相中和,双方才缔造出中华文明之始华夏族。后世的学者目光短浅地掩盖了狼羊哲学,而把上古描绘成伊甸园式的天堂,这对我们的误导才是最愚蠢的。 可以说华夏族从诞生之始,就与以狼为图腾的游牧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联系(虽然后世的人极力试图说服自己忘记这种沉睡的力量)。但狼性与羊性的对立统一之路注定要以千年为时间单位。 草原狼族羌-戎-狄-胡-东北夷等等又开始取代炎黄二族原来的位置,走上中华历史的舞台。 华夏人从狼退化为羊,并从狼异化为龙,并在羊质龙皮的幻觉中自恋自大自我萎缩的过程,正是中国走向没落的过程。 在另一文《人文芹议》中,我这样写道:大凡爱己国族甚者,多好摘国恶以曝扬之,期自善也,永不自满,方可自新。误读者多称其民族虚无主义,误矣!昔鲁迅尝举投枪以入无物之阵,勇哉!固知铁屋中人且死,醒之或徒增终恨,然既醒,必求生途不挠!即不可得,亦不做梦死之鬼!夫人立于世,必求成有血有肉有骨气之人,有尊严有德行之人,有良知有智慧之人,有责任有抱负之人,有胆有识敢做敢为之人!倘国人皆负成人之志,则中华文化之兴,翘首可待矣!————可见崇尚自由、创造的狼性正是我所呼唤的主题。 让我们都从狼做起吧!雪狼、海狼、天狼们,出来聆听野性的呼唤吧!那些披着羊皮的狼们,挣脱软弱的羁绊吧!那些走上龙椅的狼们,不要受到权利的腐蚀,快快走出禁城的坚牢,拥抱无比宝贵的自由吧! 让我们狼奔豕突、狼子野心地做一番狼的事业,开创狼的时代吧!
【写作指导:中小学生作文如何做到语言流畅】
1、语言通畅的具体要求
语言要流畅。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2、怎样做到语言通畅
第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第二、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从全局看是好的”“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第三、语言连贯。
要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第四、语言得体。苍狼读后感300字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