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西游记的孙悟空人物形象

西游记的孙悟空人物形象

详细内容

西游记的孙悟空人物形象(一)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

民所喜爱。作者吴承恩所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而又有特点,使书中唐僧师徒

四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其中,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他热爱

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志。他不趋炎附

势、不畏神权,可谓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型。对于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长期

以来有着许多不同看法。有人说是农民英雄,有人说是起义叛徒,还有人认为是理想

的奋斗者和改革的英雄。其实,无论是大闹天宫时的英雄气概和叛逆精神,还是西天

取经时屈服的嫌疑和造福于人群,都是他人生成长的阶段,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意义

与价值的历程。因此,研究孙悟空的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悟空;成长;形象;自由;英雄

引言

《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文化资源。此书

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虚幻的世

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更是具有重大意义。

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

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

所拘束”[1]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

佛门,终成正果。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二是护卫

唐僧西天取经。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那就是在困难面前,

他不畏艰险,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西天取经路上,他立下

汗马功劳,可以说唐僧离了他就寸步难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不朽的艺术

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成长的历程。

一、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

1.孙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完全具备了人的性格品质,心理特点。

(1)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

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

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

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

(2)秉性骄傲,争强好胜,略显无赖虚伪。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

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

如来,便道:“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七回)殊不知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过是个雕虫小技。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

大闹天宫的“丰功伟绩”炫耀一遍,再称对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辈,奈何不了妖魔鬼

怪时也容不得别人小看,争强好胜的性格表露无遗。入住水帘洞后,众猴们都陶醉于

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

这种名至实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在日值功曹化

作樵夫告诉他平顶山妖怪厉害时,孙悟空暗想:“„„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

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过他,就算他一;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

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三十二回)可见他有时怕战不过妖怪,坏了自

己的名声,不惜牺牲别人的名誉,内心的虚伪大大超越了兄弟之间的情义。孙悟空靠

着泼皮胆量掌管着许多虎狼獐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他和真正的市井无赖一

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在龙宫索要如意金箍棒后,又要披挂一副,龙王说没有时,他

却说“‘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当龙王让他到其他地方寻寻,

他又道:“‘走三家不如座一家。’„„”,“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三回)”本

来受人宝贝,就该说声谢谢,可孙悟空不但不说,反而索不到还要动粗,浑然一个无

赖形象。

(3)聪明机智、勇敢调皮。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

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等他决定出来的时

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

束手就擒。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都体现了

人调皮的本性。

2.孙悟空的神性

孙悟空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大都是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和手上使的

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还有他那十万八千里

的筋斗云。他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叫

玉帝为“老官儿”;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还因

酒醉误入兜率天宫,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

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甚至白骨

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耍唐三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

一识破。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

能闹得天宫,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经。

所以,孙悟空是一个人、神二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

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悟空与妖魔的

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机警和聪明,反映了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

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这个形象一直受

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不畏神权、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在每一成长阶段的艰难险阻面前从不退缩,失败面前从不气馁,始终保持

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1.蔑视权贵,桀骜不驯

孙悟空本是在东胜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个天生石猴,他出世之后,就在仙山福地、

古洞神川过着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五国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孙

悟空对天神们常常出言不逊。在龙宫得了“如意金箍棒”,打转水晶宫,唬得老龙王

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幽冥界,勾魂鬼把他的魂锁去,

被他打成肉酱,“唬得那些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2],阴间天子十代冥

王,判宫连忙捧笔,饱添波墨任凭他把猴子之类一概勾去,十殿阎王只好躬身作揖。

无奈老龙王与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只好向玉帝进表参奏。

高高在上的玉帝,两次诏见他于天上,封之“弼马温”他不懂官职的品味,能尽

心尽力地看管,精心喂养,他把马养的肥肥壮壮,但这样官职的怎能适合于他呢,乃

实属大材小用,而当他得知受到蒙蔽时,不觉怒从心头起,抡起“金箍棒”一直打出

南天门,无一名天兵天将将能阻止,昏聩的玉帝和众卿不吸取教训,仍不醒悟,第二

次诏仍施加与空衔,有宫无禄,有权无职的“齐天大圣”。他到底还是一个小玩猴,

还是不晓得宫职,也不计较俸禄,只重名罢了,玉帝怕他闹着无事,惹事生非,让他

掌管蟠桃园,一个猴子看桃,岂有不吃之理。地上的仙妖,哪里懂得等级森严,竞想

不到触犯了天规,犯下了十恶不赦之罪,不可饶恕,这是玉帝贤愚莫辩,轻贤所至,

昏聩不会用人所导,玉帝两旁的仙卿也如此,庸碌无比。玉帝发十万天兵在花果山布

下天罗地网,猴王奋起金箍棒,无一兵将可挡,从炼丹炉中出来后,一路金箍棒打来,

灵霄宝殿被打的落花流水,土崩瓦解。玉帝被吓得惊慌失措,面如土色,众天兵也束

手无策。“庶天神将皆无敌,十万雄师不敢挡”。

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她“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应允观

音菩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要求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他还骂如来佛是

妖精的外甥。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

劳,若稍有拂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

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

帝对他也无可奈何。

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皇

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

体现了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孙悟空眼

里,都比他高贵不了多少,他和他们没什么高低贵贱。

从大闹天宫到被压五指山下,到金箍套头,这时候的孙悟空在追求个人自由和幸

福,他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屈服于任何权贵和腐朽规则的束缚和压抑。金箍套头

限制了他自由的本性,在最后封为“斗战胜佛”时,最关心的还是金箍,而不是封号,

他对唐僧说:“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个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

捉弄他人”。

他只是想捍卫自己“齐天大圣”的美誉,拥有他自己的天地,但不小心惹怒了天

神权威,遭受到了个人主义的惨败。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抗争,五百年的高山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