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古商城
详细内容
第一篇:《周村古商城游记》
周村古商城游记
周村古商城,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刚进入周村古商城景区,步入我的眼帘的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听。混杂的声音中夹着小贩的吆呵声、游人的谈论声、轻轻的脚步声、欢快的笑声``````喧嚣的声音使整个城市热闹非凡。
看。起初乍一看这个城区,与别的城市无以异也,但再定晴一瞧,这儿没有楼房,有的只是平房或阁楼;这儿没有马路,有只是窄小的羊肠小道或宽大的步行街;这儿没有汽车,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脚步声;这儿没有高科技工业产品,有的只是融进心血的民间工艺品``````岁月洗不去历史,不是怀旧,而是传承。
行。我先后去了状元府、票号展览馆、大染坊、扬家大院、瑞夫祥民俗展览馆、千佛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历代人的传流,不少古代的东西被保留下来了,在现代可是难得一见的。古代常见的马车、华丽的古式服装、娇小的浴盆、贵重的首饰盒、硕大的药柜`````在离我们那么遥远的年代,用古人的眼神来看待古人所发明的东西,我不禁钦佩古人的智慧。
闻。远近闻名的周村烧饼,我们在古城见到了。烧饼干干脆脆的,芝麻如雪花般十分均匀地分散在烧饼上。闻一闻,淡淡的香,说不上是何物,那大概是周村特有的香味吧。
周村古商城,这个美丽、古老、热闹的城市,我将深深地,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山东淄博张店区张店三中六年级:夏舒燕
第二篇:《眼中的古商城》绚丽多彩的洪江古商城
洪江自明末清初以来,就是湘黔边陲的重要商埠和货物集散地。民国以后形成了湘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曾有“小南京”、“小重庆”、“西南大都会”的美称。解放以后新兴工业像雨后春笋一样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湘西的一颗明珠”。这块神秘的土地,遐迩闻名,令人神往。许多文人墨客,许多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摄影家、戏剧表演艺术家等纷至沓来。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布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洪江古商城以“洪江古建筑群”的名义荣添榜上。现在,已有许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新闻媒体前往洪江古商城考察、采访,香港凤凰卫视也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同一个古商城,却在不同背景的人的眼中留下不同的印象。现将这些千姿百态的印象一一呈现给大家。
一、文人眼中的洪江古商城
1、王炯:清代著名文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他在《滇行日记》中曾记载,洪江是“万家烟火,称为巨镇。”并以“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集”的描述来形容昔日洪江的繁荣。
2、刘揆一:辛亥革命人,曾代理同盟会总理,抗日时期,避居洪江。刘揆一在登临歌诗坡揽胜楼时,曾赋诗一首:
歌诗坡晚眺(五律)
秋气爽雄溪凭虚快品题
树撑亭势峻山压市声低
倦鸟归何暮闲云伴与西
孤怀飞幽绝听到远征颦
原载民国三十一年二月十三日《西南日报》
3、田翠竹:抗日时期曾来洪江,曾任湘潭白石诗社名誉社长,曾作七律《洪江》一首:
洪江(七律)
乱峰平处得雄溪柳岸东风一剪齐
人向阶梯时上下屋随山势自高低
旧年春水寒鸥梦落后梨花胜马蹄
细雨轻烟泥路滑乡愁携过是盼鳖
原载《湘潭文史资料》第一辑
4、唐舜:(经历不详)
登嵩云山(七律)
奇峰突兀并中嵩峭壁凌虚曲径通
古寺奇松重翠深岩野鸟宿珠宫
登高自觉尘襟洗眺望还欣眼界空
高踞雄溪标胜概乾坤无处不玲珑我爱家乡的古商城。
5、沈从文: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边城》
1940年,他在《湘西》一书中写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是洪江,洪江间或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
在同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描绘:“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二十六人至四十人,用纤手三十人到六、七十人。”盛赞当时洪江商业、运输业的繁荣景象。
6、刘芝凤: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2年,2月至3月,刘芝凤来古商城采风创作,并于2002年11月出《发现明清古商城——湘西洪江控幽》。
二、专家学者眼中的洪江古商城
专家们:王文元: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若泉: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张济民:原湖南省旅游局局长;
张京华:国际城市文化课题研究组组长;
邓微:建设部《中国风景》杂志社总编、中国世界文化遗
产专家组专家。
曲冠杰:《光明日报》专职考古记者;
金则恭:湖南省文化厅厅长;
陈远平:文化局局长;
何强:文化局副局长等。
这些专家、教授先后来到古商城考察论证,对古商城的文化价值、人文坏境、旅游资源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洪江古商城保存完好、规模较大、比较集中,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具有唯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科学价值来说都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称的标准;其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建筑特点及内部结构与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构思巧妙,科学合理,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天人合一的人文坏境。这种自然山水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代表了一种创造性的杰作,可作为一种最完善、最成功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或几个重要阶段,提供了详实参照。
2、弘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省人们政府参事。2001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弘征考察洪江古商城,为其冠名“洪江古商城”,并于2001年12月12日在《湖南日报》发表《洪江有座古商城》
1、
3、省专家学者们
2002年1月20日,省文物局专家一行来洪调研、考察古商城潜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经过仔细考察研究后,专家组对古商城所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连声赞叹。并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为古商城申请省级乃至国家级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4、罗哲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全国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2月22日,受怀化市委书记欧阳斌的邀请,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古建筑专家、世界遗产专家罗哲文率领的北京文化旅游专家考察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洪江古商城。考察组评价说,“经历500年风雨的洪江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是我国保存下来完整而内容丰富的古商城之一,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
5、林河:中国民俗学专家。
林河先生用许多考古和史书资料说明,中国的丝绸之路最早是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开始的水上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四川的物资经长江还未到三峡前就转酉水经酉阳、秀山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通过洪江再换苗船进贵州黄平(古且兰国旧址)到达清水江的源头,再换马帮进云南入缅甸或越南,再从陆路或海上过印度洋到达西域。
林河先生提出的水上丝绸之路早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代,也把洪江古商城的历史提前了三千年。同时林先生的理论见解也解释了我们在洪江看到一块据说是元代的文物,上面上铁铅倒的模形洪江街市景图。非常繁华。元代的这块铁板市“洪江上河图”证明了洪江古商城的历史更加久远。
6、刘芝凤: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2年,2月至3月,刘芝凤来古商城采风创作,并于2002年11月出《发现明清古商城——湘西洪江控幽》。
三、名报总编、记者眼中的洪江古商城
张筱农:原《大公报》记者,天津《八小时以外》杂志高级编审,曾
在洪江省立十中读书。1957年、1985年曾两次回洪江。
1957年回到阔别17年的故乡,看到古老的湘西重镇洪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千,挥笔疾书了一篇很好的通讯《湘西的一颗明珠—洪江》,盛赞洪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此,“湘西明珠”的美称不胫而走,遐迩闻名。
原载1957年6月14日《湖南日报》
1、
2、万茂华:《湖南日报》总编
2003年12月3日,万茂华一行不顾旅途劳累,一到洪江便在区工委宣传部负责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古商城。
3、岳奕荭:国际在线消息的记者
岳奕荭是这样描述和报道洪江古商城的:洪江古商城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它起源于春秋,成型于盛唐,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内陆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商业重镇。清朝康熙(1662年)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类商业形态在这里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中国大西南最繁荣的商业重镇。当时,有18家报社,23家钱庄,34所学堂,48个半戏台,50多家青楼,60余家烟馆,上百个店铺,近千家作坊,以及数不胜数宫、殿、寺、堂,盛极一时。
洪江古商城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的会馆、钱庄、商行、客栈、青楼、镖局、作坊、报社、烟馆、寺院等古建筑380余栋,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这些古建筑目前有一些还有人居住,当地群众更是自发组织起了表演队伍,力求还原当时洪江古商城繁华模样,使游客仿佛置身清明上河图之中。
洪江商人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至今仍流传着“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洪江当老板”的传奇故事,“客栈”中复原了当年为穷困客人准备的免费房间的原貌,正是这样的免费房间曾睡出多位巨富,发迹后,这些富商便会出资兴建对当地建筑进行修缮。因此以追求诚信、注重商德、灵活多变、回报公益为核心的“洪商文化”。
洪江古商城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名城,素有“湘西明珠”的美称。走进洪江古商城,就好似走进了一个山与水、人与自然交融的世界。嵩云山,号称“湘西第一名山”,名冠湘西的肉身菩萨,神奇灵验,参拜朝觐者络绎不绝,烧香还愿者接踵而来;天柱峰峦,一柱擎天,雄奇壮观;弥勒坐佛,大圣朝拜,自然天成,天下奇绝。古木参天的密岩尖,登临其顶,观万顷竹海,览河山太极,如临仙境。秀美雄奇的洪江山水构织出了一幅“山为骨架,水为血脉,青山碧水,天人合一”的精美图画。水绕古城,城在山中,洪江古商城处处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旋律。
4、湖南省历史文化名胜新闻采访团
2003年11月19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胜新闻采访团一行15人专程来我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采访。采访团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省政府参事弘征和省政府金融证券办巡视员米建中带队,由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社、湖南电视台、湖南画报社、天涯杂志社、湖南作家杂志社、文史拾遗杂志社及《走进湘西》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摄制组的编辑、记者组成,他们步入古商城对街、巷、码头、窨子屋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并先后到大佛寺、大兴禅寺、水电站观光。
5、湖南省国际旅游节嘉宾媒体采风团
2008年9月15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等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南航的嘉宾150多人组成的湖南省国际旅游节嘉宾媒体采风团成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洪江古商城。
四、高层领导眼中的洪江古商城
1、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王林同志认为:古商城文物价值堪比故宫
洪江古商城被誉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清康熙26年,文人王炯途经洪江时,就被这里的繁华所震撼。他在《滇行日记》里,用“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来描述他对这个地处偏远湘西的“边城”印象。
古城有明清古建筑近400幢,包括18家报社、23家钱庄、34所学堂、48个半戏台、50余座青楼、60余家烟馆、上百家店铺、近千家作坊、十大会馆、五府十八帮。如今,这些作坊、商行、宫馆基本保存完好,近乎完整地再现了中国明、清市井社会生活图景。
王林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古商城的文物价值可等同故宫。故宫是皇家宫殿中的瑰宝,反映的是政治文化和宫廷生活,而洪江古商城则是民居中的瑰宝,反映的是商道文化和明清市井生活。
“景点是渺小的,文化是巨大的。”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王林认为,洪江古商城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商道文化。
2、于幼军: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
2004年2月18日,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同志就湘西地区开发专题,考察了洪江古商城。
3、
4、贺同新:湖南省副省长
2004年8月22日,省副省长贺同新同志考察洪江古商城,指出洪江古商城是湖南继张家界后又一崭新的国际级旅游品牌。同年12月17日,贺同新同志在《湖南日报》发表《洪江:尘封千年的商业之都》并于2005年2月5日,还在《人民日报》发表《千年明珠古商城》。
5、张春贤: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我爱家乡的古商城。
周强:湖南省省长杨正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同志考察了洪江古商城。我爱家乡的古商城。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湖南省省长周强非常关注“中国第一古商城--怀化洪江古商城保护开发工作”,分别亲自作出重要批示要重点保护好洪江古商城!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洪江古商城,打造最有商道文化价值、湖南独家所有、品牌独具魅力、具有高度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无法复制仿造的"湘军"总司令新名片,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因势利导作出了十分机智果断的战略决断,在2007年年关各项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况
第三篇:《洪江古商城导游词20101227》洪江古商城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洪江古商城旅游观光。
洪江古商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蜡闻名于世,素有‚七省通衢‛、‚小重庆‛、‚小南京‛、‚湘西明珠‛、‚西南大都会‛之美称,是湘西南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中心。明清之际,全国18个省、24个州府、80多个县的商人来此淘金创业,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一把包袱一把伞,跑到洪江当老板‛的财富传奇故事。我爱家乡的古商城。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洪江古商城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会馆、商行、客栈、青楼、镖局、作坊、报社、烟馆、寺院等古建筑380余栋,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为国内罕见。这些冬暖夏凉的窨子屋,依山而建,通过曲折幽深的青石板或高低错落的石阶码头相连,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按照阴阳八卦的布局,错落于‚七冲八巷九条街‛之中,‚有如一幅直观的明、清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中国商道文化的百科全书‛,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
潘家大院:潘家大院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是洪江著名绅士潘蓉庭先生的宅府。这是一栋木质穿斗结构的二进三层楼房,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别致,装饰简单大方,格调古朴典雅。这里的天井为湿天井,天井下有一精致的石板缸,我们称之为‚太平缸‛,主要是用来蓄水防火的,有保一方平安之意。其次太平缸还有观赏养心的乐趣。洪江人会根据个人、会馆或同业公会的爱好在石缸上雕出自己崇拜喜爱的吉庆图案。这个太平缸正面为鱼龙变化图,这是洪江商人最
为喜爱的一幅图,它形象地告诉人们,商海沉浮,变化无常,贫富之间的变化,犹如鱼龙之变,只要努力拼搏,把握商机,贫穷者会变得富有;反之,坐吃山空也会千金散尽,一贫如洗。鱼龙变化之道实为经商创业之道,寓含了很深的哲理。
中国人的建筑处处都讲究吉利,抬头举目都可见到吉祥和幸福。在这栋窨子屋的照壁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造型十分奇特的‚福‛字。传说这个福字是两位大臣专门为一位皇帝写的,小小的一个福字竟包含着福、禄、寿、喜、财五种祝福,各位朋友,你们猜猜为什么说它包含五种祝福呢?对了,在这福字中有象征着官禄的梅花鹿、象征着长寿的仙鹤、象征着喜庆的喜鹊、象征着财富的田土,加上‚福‛字本身,真可谓‚五福齐全,福星高照‛。
汛把总署: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汛把总署。汛把总署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是我国清代绿营军基层武装组织。绿营编制原则为‚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兵镇戌‛,在洪江这一弹丸之地,设立汛把总署,足见此地的重要性了。
汛把总署是一座单进三开木质穿斗式建筑,一进两层,主天井围在中央,有‚四水归堂‛之意,也使房屋的通风、采光效果极佳,四周还刻有六句为官之道:‚对天勿欺,罔谈彼短;待人以恕,勿矜己奇;不局不卑,居仁由义。‛这六句话寓意深刻,巧妙地告诉人们对待天子和上级既要勿欺勿瞒,忠心耿耿,也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对待平级则不能随意非议别人长短,以免惹祸上身;对待下级则要宽厚仁义,不可居官自傲。总而言之,为官为人要谨言慎行,仁义为本。
现在整个建筑陈设如故,有演员模拟表演汛把总署的日常起居生活,是人们了解清代兵制与官员生活的生动范例。
忠义镖局:忠义镖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与我们前面看到的窨子屋不同,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前庭后院,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前院是镖师练功习武之地,
墙壁上书有‚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