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七星岩游记作文800字》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清风初夏的日子,爸爸带我、妈妈和爷爷去肇庆国家4A级风景区七星岩旅游。七星岩分了四个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奇怪奇怪真奇怪,一走进星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根全在岩石上,怎么吸取养分呢?莫非七星岩的树都是神树?我怀着这个疑问,好奇地走前去看了看,原来树木的根用它最大的力气攀在岩石上,再把岩石挖了一个个大大的洞,再伸到洞里去吸取营养,怪不得它这么有活力,原来是受了环境的影响。看完了树,当然就只剩下山和水了。七星岩的山与众不同,因为七座山是连起来的。七星岩还有由来呢,七星岩像卫士一样守着星湖,像保护女王似的。而我的猜想是:七代表七座险峻的山,星代表秀丽的星湖,岩代表金钢石一般坚硬的那种很大很大的岩熔石。星湖的水倒映着七星岩的山,山也围绕着星湖,那种美,是任何景区无法比较的!因此七星岩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不管走到哪个景点,都是人山人海,几乎看不到脚下的路了。在景区午餐的时候,我们各点了一碗康师傅快速面吃,只多加了一杯开水,结果每碗面却需要10元,这时我就讲了一个冷笑话给爸爸妈妈听。有一次,一位大人物来到一个大餐厅,他要了三杯可乐,三杯橙汁,三杯阿萨姆,这时他又发现有一种叫‘心痛的感觉’,于是他就点了这杯,最后服务员把所有的端上餐桌,他才发现,原来这杯最贵的‘心痛的感觉’竟然是一杯凉白开水!故事讲完后惹得我爷爷也大笑起来。午餐后我们来到了七星岩的最后一个景点铁索桥,胆大的过去,胆小的闪开,特别是到了中间,有的大哥哥故意使坏,使劲的摇呀摇,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首儿歌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走到青桥上,摇晃小竹桥&&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七星岩风景区真好玩,我下次还要来七星岩玩,希望下次来时,七星岩变成5A级风景区哦

篇二:《七星岩的山作文450字》

[七星岩的山作文450字]

常听说,七星岩的山集合了桂林之秀美

.百闻不如一见,在暑假里,我们去了七星岩.

来到七星岩,我一下子惊呆了.七星岩

的山拔地参天,山势雄伟.而山的四面八方都是湖,山环水抱,能够生活在这里真好.

一会儿,下起雨来了,从远处看,磅礴的山

好像披上了一件白茫茫的外衣,若隐若现,雄伟的山峰变得分外妩媚.虽然下着雨,可那和风细雨不仅使山峰变得妩媚多娇.而那迷蒙的的雾却给山峰添加了迷人的色彩.山峰又像一个淘汽的小孩子,时而隐在浓雾背后,时而又趁着迷雾散开了,露出秀丽的倩影.雾气和雨气包围着高山,那雾气萦绕着山腰,好像仙女们翩翩起舞.{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雾散了,山峰又变回磅礴气势的模样:

高耸入云,,山势挺拔.看,那3座山多像佛像,看,那4座山,多像骆驼,真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别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我看是"不识七星岩山真面目"呀!因为,七星岩的山峰从远看就像几个巨人守位着七星岩,而从近看,就像一架通天梯耸立在你面前,树木就是通天梯的花环.

谁说桂林的山是最美的,我觉的七星岩的山有自己独特之处,我爱七星岩的山!

篇三:《七星岩作文400字》

走进七星岩景区的大门,眼前一片浓荫,一瞬间,炎炎夏日的暑气换成了清凉舒适的微风和清新。随着绿树成荫,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走过了仙掌岩、铁索桥、交通船码头等景点。来到了最值得欣赏的龙岩洞。进入洞内,首先我从左边出发,踏在湿漉漉的小石桥上,我看见五彩缤纷的灯光里衬出了西游记里景色,有孙悟空翻不过的五指山、猴群们居住的花果山&&栩栩如生,让我大开眼界。然后,原路返回。从左边的小溪流里坐船继续观赏。坐在小船上,两旁的彩光和奇石让我兴奋地在小船里左瞧瞧,右瞧瞧,差点撞个大包。船在慢慢前进,我仰起头来一看,上面好高啊,我找了许久,都找不到顶处,真是无边无际啊!直到头上的一条长龙,才吸引开我的注意力。那条龙约30米,有着数十颗锋利尖锐的牙齿,它的身体凹凸不平,似乎在空中翩翩起舞。船又慢慢

返回,我仔细看着四周。突然发现了墙上非常清晰的鱼印,我联想着&&四年级:赵锴瑜

篇四:《重游七星岩》

重游七星岩

谷培生

桂林山青水秀,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九六年夏我游过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初入仙境,乍见仙景,心醉神驰,象刘姥姥进大观园,赞叹不已,而又昏头昏脑;似猪八戒吃人生果,囫囵吞枣,所以不知其味。于是九九年暑期,与朋友再游桂林七星岩。

七星岩是个溶洞,我原不知为什么将洞叫岩,购得一本简介,方知因七星山而得名。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七星山多溶洞,七星岩就是普陀山腹的一个喀斯特溶岩洞。

一进七星岩洞,就感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右边明代桂林进士张文熙所写的“第一洞天”四个大字,铁钩银划,气势不凡;左边南宋福建莆田人柯梦得写的隶书手笔《迎送神曲》,遒劲有力,大家风范。

进入洞中,一步一景。仅导游住足讲解的景点就有三十多处。景致生的好,导游讲的也好。你看那些动物,个个生动活泼:“鲤鱼跃龙门”、“月宫白兔”、“倒挂蝙蝠”、“狮子回头望骆驼”、“雄师怒吼”、“巨石镇蛇”、“狮子抢黄沙”、“群龙戏水”、“双狮戏熊猫”、“奇象异洞”、“双蛇入洞”、“孔雀开屏”等等,惹人喜爱。再看那些景物,处处惟妙惟肖:“老君台”、“古榕迎宾”、“广寒宫”、“边塞风光”、“五谷丰登”、

“水帘洞”、“花果山”、“云山壁画”、“棋盘山”、“银河鹊桥”、“石林幽境”、“毛毛月”、“万里长城”、“祝寿蟠桃”等等醉人心脾。还有那些人物,个个呼之欲出:“老人看戏”如醉如痴,问他看什么戏,他顾不得回答,你顺他的眼光望去,啊,“桃园三结义”演的正酣,故事好,演得好,无怪乎老人陶醉;“仙人洒网”,仙人已走了几千年,空留一副烂网兜,给人以世事沧桑之感;“三姐歌台”似在犹唱“多谢了,„„”还是那么圆润,那么清亮;“叶公好龙”,二龙活跃,叶公僵硬,印证了叶公好龙乃非好龙也。

七星岩洞雄奇邃,千奇百怪,气势磅礴。洞外芳草绿茵,繁花似锦。游洞如升仙境,出洞似在梦中。

人出了七星岩洞,心还想着洞内的奇景。814米长的岩洞,忽宽忽窄,忽上忽下,更兼阴暗潮湿,道窄路滑,游人蛇行洞中,应当说十分难行。我是当工程兵凿山洞出身的,那时凿出的山洞比七星岩宽敞、平整,还有矿灯、探照灯、通风机等设备,进去后还觉得压抑、沉闷,三四百米的洞就觉得很长很长。可为什么游七星岩就不知不觉得走了八百多米呢?很明显是因为洞内景观所致。古人道:“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就是,赏景路上脚底轻。

七星岩洞布有电路,景点都打灯光,所以男女老幼皆可一游。我游过,远没有七星岩洞深,而王安石“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是因为“无物以相之”。倘若宋代的

褒禅山洞也有电路,王安石就不必“与四人拥火以入”,更不必“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也就不会在《游褒禅山记》中有所叹有所得了。这么一联想,我除有尽兴之兴外,还觉得尽兴有尽兴的欢乐,不尽兴有不尽兴的体会。我也游过庐山“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人洞”,才不过数米之深。洞内可以说除摩崖刻字处,什么景观也没有,根本不能与七星岩相比。然而仙人洞妇幼皆知,闻名天下,是因为有闻名天下的伟人为它做诗,以致于仙人洞与“无限风光在险峰”名句一样脍炙人口,千古流芳。与“天生一个仙人洞”一句相比,张文熙“第一洞天”的题字,则黯然失色。不是此洞不如那洞,而是此题字者远不能比那洞题诗者。可见,洞不在深,景不在美,题字者伟大,洞也就名大了。{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我边走边思,同行友人呼我,使我的思绪从洞而及人。可惜志的才疏,游洞偶得一点感慨,与人不敢妄议,遂上车离七星岩而去。

篇五:《美丽的七星岩》

美丽的七星岩

兴工小学四年一班刘未然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来到肇庆市的七星岩游玩。传说这里是七仙女曾经下凡过的地方。

只见这里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犹如一块漂亮的蓝宝石。空气中蕴含着淡淡的花香,空气新鲜极了,山间枝头都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我们坐船途经仙女湖,来到了火烈鸟岛、丹顶鹤岛、天然睡佛和出米洞。首先我们来到了火烈鸟岛,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是给岛盖上了一层绿色的被子。在岛的中央,有一个火烈鸟圈,里面的火烈鸟有的在跟另一只嬉戏,有的在那里“叽叽”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还有的在鸟圈中呆呆地站着仿佛在思考什么难题,那一只只色彩优雅的火烈鸟啊,真的就像一团团烈火,让我的眼睛不愿有一时的飘移。就要离开火烈鸟岛了,我恋恋不舍地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些可爱的火烈鸟们。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丹顶鹤岛,我看见栅栏后的丹顶鹤是那么生动,有的静如雕塑姿态高雅,有的调皮活泼,你追我,我追你,正在欢乐的嬉戏着,像一群可爱的孩子在玩游戏,还有的昂着脖子在引吭高歌,我也被它们深深的感染了,仰起头长长地叫了一声,结果把它们惊扰了,它们向着我纷纷高声鸣叫着,我又惊恐又兴奋地捂着耳朵快速逃走了,跑了好远还隐隐听到它们的叫声,太刺激了!我开始放松地散步,看到这里的树同样如此葱郁,加上丹顶鹤在自由地奔跑,犹如一幅流动的油画„„

我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丹顶鹤岛,来到了天然睡佛。登上了小亭子,向海的那一边遥望,只见一块大石头平静地躺在远处,真的像一尊巨大的睡佛静静地躺在水中,仿佛又做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梦,这睡佛可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所以“天然睡佛”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望着那渐渐远去的小岛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我的眼帘,我带着不舍的心情来到了下一个景点——出米洞。听说,这出米洞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在这里有一块岩石,上面有一个小洞,听说那个小洞每天都会流出一些米来,正好可以供人们一天糊口,后来,有个和尚非常贪心,心想:如果把洞再挖大一点儿,岂不是能产更多的米了吗?于是就把这个这个小洞挖大了,本以为会流出更多的米,谁知那个出米洞却从此再也不产米了。而现在的出米洞则又换了一个位置,一则警示人们不要太贪心,再则将这里的米带回家和家里的米放在一起做

饭,就会给你带来好运气!

七星岩,这里不仅风景如画山清水秀,那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也那么让人神往,美丽的七星岩,我会将你的美丽永远刻画在心里!

篇六:《广东导游词肇庆七星岩》

肇庆七星岩{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讲解线索:

七星岩位于肇庆城北约3公里处,是个历史悠久的风景区,游人到此游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1982年,取七星岩的“星”和鼎湖山的“湖”,合称为“星湖风景名胜区”,这是旅游行业界定的,广义的“星湖”,它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当时全国首1999年、2000年星湖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我们前面的这个湖,是狭义的“星湖”。是当地俗概念的“星湖”。古时候它叫沥湖,原来是西江古河道的余沥,后来经过文人墨客的渲染,成了“天上银河的余沥”,美誉为“星湖”,“星湖”一名最早见诸文字是在明代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了。星湖由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东湖(仙女湖)和里湖组成。总面积约为6049万平方米。

清代陈恭尹写了一首《七星岩题名歌》:“娲皇未补星辰漏,神人驱石如云走。赭(zhě)鞭鞭断云不前,天风吹落西江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说:七星岩“盖帝车之精所成”。这就是七星岩得名之由来。从东到西,依次为阆(làng)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及北边的阿坡这七座岩。

面前这座岩山就是天柱岩,高约114米。峰顶上的摘星亭,是七星岩最高的建筑物。

天柱岩犹如独柱擎天,半山上的天柱阁,曾住过陈毅、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也曾在此就餐。当年郭沫若十分欣赏此阁,曾作诗留记:“七星落地上,天主立中流。山多红豆树,窗对白凫(fú)洲。月下开菱镜,云间结彩楼。勾留过一宿,灯火是端州。”

我们在附近找找,看谁能捡到散落在地上的红豆——相思豆。

1962年2月,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来游七星岩,曾写下一首古体长诗,其中对石室岩的摩崖石刻有这样的赞美:“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

什么叫“摩崖石刻”?中国人自古习惯把刻有图文的方形石板称为“碑”,圆形的则称为“碣”;对于镌刻在天然岩石上的图文,则称为“摩崖石刻”,也简称为“摩崖”或者“石刻”。“摩崖石刻”原来是为了铭功和记事的,发展至后来,也加入了选刻诗文、佛经、佛像等内容。

七星岩的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石室岩的龙岩洞内外及莲花洞。自唐宋以来,历代诗人墨客在此赋诗题字者,络绎不绝,现存有摩崖石刻410余件。这些石刻,有古今体诗、长短句、四言韵语、四六骈文、歌行、散文、游记,还有对联题名、题榜及经文。论字体,篆、隶、真、行、草,样样俱全。使人恍如置身于碑刻书法艺术的宫殿,浏览于诗文荟萃的长廊。

在这些摩崖石刻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幅李邕(yōng)的《端州石室记》了。

像初唐其它散文一样,这篇文章仍沿袭汉魏六朝赋体骈文的句式,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文字已残缺难辨了。宋朝时,这里又多了个马蹄形的损痕,所以后人又称它为“马蹄碑”。{游七星岩500字作文}.

这篇《端州石室记》的价值,在于它是七星岩现存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篇,刻于唐代开元十五年(727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还在于它的作者“文名满天下”!连李白和杜甫都崇拜和颂扬他。更在于它精湛的书法艺术,开一代书风,印证了初唐疏朗瘦劲书风向盛唐丰厚磅礴书风的转变。

唐代在这里题刻的名人还有稍后的李绅。李绅,他是中唐时期的有名诗人。对于他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他有两首古风,倒是家喻户晓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后,,宋代的清官包拯、《爱莲说》作者哲学家周敦颐,哲学家祖无择、诗人郭祥正、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yóu)、“永历三忠”之一的陈子壮等,都留下题刻。至于清代的石刻更不胜枚举了。

所以,2001年这条“千年诗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都看到山门檐下的“水月宫”三个字吧,宫名为“水月”,一说岩下本有一座观音堂,供奉着水月观音;一说取“水月双清”之义。

水月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万历三年重修扩建,后废,崇祯九年又重建,并铸造铜像。1985年春由国家拨款重建。

水月宫占地6000平方米,红墙黄瓦,采用了中国传统沿中轴线布局的院落式格局。

大殿里特设供奉“摩利支天”。所谓“天”,实际上是神的异名。佛教说共有二十天,他们本是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沿用其说,把他们作为护持佛法的神。我国许多寺庙的大殿内两侧都塑有二十诸天神像,但像这里这样把摩利支作为主神而专祀,在国内倒是罕见的。

摩利支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阳焰”、“威光”、据《摩利支天经》说,她常常行走在日神跟前,但有隐形法,使日神看不见她。所以在古代,摩利支天是武士崇信的偶像。明朝两广总督熊文灿设殿专祀她,据说就是因为他派遣两广总兵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在征剿刘香的海战中,得到摩利支天现形助战而大获全胜之故。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摩利支天铜像,是1986年重铸的,高5米,重6吨。她旁边两位是天女。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摩利支天菩萨得以重铸金身。

我们面前的石山东西相连,气势雄浑,并列如屏,古时合称为“屏风岩”。明朝开辟这岩时,人们将东、西峰分开,东峰称“阆风岩”,古书云:“高门为阆、阆风乃昆仑山极顶之门户”;西峰称“玉屏岩”,陈毅元帅形容“玉屏如铁墙”。

早在明万历年间这里就修了蹬道,清乾隆年间又再次重修,所以沿途可见明、清的摩崖石刻。

好了,都上来了吧,这座亭名为“十友亭”,从这里俯瞰,平湖幽堤、村落城郭,一览无遗。请过来看看这副石刻,它叫“状元碑”、诗是清代诗人、书画家黄培芳作的,字却是清代广东三状元之一的林召棠写的。待会我们还可以看到

清初诗坛著名的“岭南三大家”——顺德陈恭尹、南海梁佩兰、番禺屈大均的题名石刻。

各位游客,参观了三仙观,过了扶啸台、环翠台,我们终于来到玉皇殿了。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598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建筑物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檐下的斗拱铺作繁多而且精细。瞧,这就是“莲花托”,这就是“燕尾昂”。支撑殿顶的四根金色木柱,前两根镂刻云龙,鳞甲毕具,形若飞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往西走,经过玉屏峰的小石林、叮咚井、一线天、双珠径、到马鞍亭下山。

我们现在抬头看见的这座石山,就是阿坡岩,阿坡是“阿婆”、“禾婆”的转音。

相传古时有一仙女,在这里教打鱼为生的乡民种植水涨禾高的大禾,使四乡获得鱼稻双丰收。她老了,乡民便称她“禾后”、“禾婆”。至今在岩山东北麓还有明代阳刻的“禾后岩”三个大字。

阿坡岩下周围的石壁上,遍布当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很有书法价值。

岩下这个水洞,全长300多米,是七星岩“八洞”中最长的一个水洞。这是属于冷冻型的脚洞,夏天进去,凉风习习,令人暑气全消。如果乘船进洞探胜,里面的钟乳石丰富多彩,景象为七星诸洞之冠。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这片湖面是东湖的一部分,因禾花仙女的传说而称仙女湖。它是星湖湿地公园的核心游览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水深平均达2米,是最能体现湿地环境的游览区。现在请各位上船游览。

湿地公园你们听说过吗?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咸水、咸淡水的水体,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它是鸟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乐园,是物种的基因库,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这个概念早在1956年由美国政府提出,1971年由美国等36国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共签订了《湿地公约》。1994年我国开始全面履行《湿地公约》。2004年12月12日,我国首家湿地公园——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正式被确认。

大家请往两旁看,招鸟岛、月亮岛等20多个小岛浮现在湖面之上,前方的岛上就是南中国第一大的丹顶鹤园了。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只丹顶鹤,中国约有1000多只,这个园内有50只,这在中国排第四位。丹顶鹤被誉为“湿地之神”,成语“童颜鹤发”、“松鹤延年”的“鹤”都是意味着长寿。园中还有火烈鸟、白鹳(guan)、蓑羽鹤、白枕鹤和冠鹤等,共几百只珍惜禽鸟。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充满欢乐和诗意的天地。

各位游客,1961年叶剑英元帅曾以诗句对七星岩景色作了最精确的概括:“借得西湖水一环,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今天我们游览的地方也算多了,但这只是七星岩景区的一部分。其实,七星岩景区包括“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二十景”,有些景点我们还未涉足呢!

今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