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青龙寺游记》

山间定是清净。有了花儿,树儿便有了山间的气息,再加上那让人吸入后既觉得清新又觉得沉醉的芳香,还有鸟儿,虫儿清脆的叫声,或者是庙宇里时而响起的阿罗声,每一件都是令人十分兴奋的事情。这儿庙宇不算高大,除了庙门有两三层外,就不见其它庙屋有多大,这样也好,屋小,屋外的院子就显得格外宽敞。特别是这庙宇门口,极大一个草场,上面中满了花,各种姿色的,应该叫做花场才对了。各种芬芳的气味混杂在一起,让你都不知道是何种滋味,怎么呼吸也感觉吸不够。花场上,有许多老人和小孩在那嬉戏,其中也不乏有几个姿色的美女在那娇羞可爱翩翩而过。不论是小孩,老人,长的漂亮的,长的丑的,有烦恼的,无烦恼的,在这庙宇的门口,借着佛气,除掉一切的烦恼,忘掉尘世的孽缘吧。在这呼吸感觉真好,自在,满足。青龙寺,建于隋朝,兴起于唐朝,在烟火昌盛的年代也远近闻名,后来在历史轮回的浪潮中不幸破败。据说当时有许多日本的和尚来此庙学经,对于日本人为何千里迢迢的跑来学佛一直没明白,或许是佛家的精髓广大无边,佛家的道义深入人心,可日本人学了回去后又做什么用了?以至于现在这般无知,总觉得应该是用变态两个字来形容的。不过变态的群体中也不乏有不变态的,或许正因为是学了我们的佛法后保留下来的正常体,只是这佛法的无边却也挽救不了他们的大多数…其中深究的缘由也不多说了。现在的青龙寺是1963年在原址上建起来的,后来又有日本人的援建而扩大了规模。这青龙寺的历史我也无心多说了,怎的跟日本人扯不清关系了。写这优雅清净的地方总得保持好的心情。从庙宇的门口走进,拐过一个岩石的屏风后,就见到满园的樱花树了。园子里,有些花儿开得满枝头都挂不住,有些还在含苞待放仿佛等待着哪个迟迟未到的美男子,有些却才刚刚结出花蕾来等待着春雨呼唤。原来我们来的有点早了,还没到樱花竞相争艳的时候。不过,这样也好,能看到各种阶段的花儿,亦可多学点知识。樱花是比较饱满的,一片片粉嫩的花瓣围着花蕊整齐的排成圆形,然后一层一层的叠在一起,极像贵族妇女的晚礼服。那淡淡的粉红色彩,不,鲜红色,红的像心,更烈,浓的化不开。这种品味的极致,或许只有化作蜜蜂去采摘,去吃了它,方能体会到这种甜美的极处,方能满足这种爱慕之情的无限欲望。伸手,想去触摸,却又生怕刺痛了那毫无防御的美丽化作的肉体;想去采摘,却又生怕那无尽的美,世上只此一件,失去便不再有。可这种爱的欲望,又怎的去满足呢?好一个可远观不可亵玩也!除非你有了佛法的超度,没了尘世的思想,方可抑制住这种欲望。超度,超度,我要除掉尘世的欲望,再来品味这种尘世中无法品味到的美,一种极致到原本的美。在这,爱的自由,美的自在。在温暖的阳光下沐浴本已是一件让人十分愉悦的事情了,况且还有这么多美丽香艳的花儿伴着你,让你在这园子里坐着感觉就像是坐在蟠桃园里一般,只是周围飘的不是仙气,是那浓浓的却又淡淡的香气。这种感觉胜比美女的陪伴,就单说那香气也是任何一个美女所散发不出来的,就更别提这种悠然的自在。你想去哪个树下,就去哪个树下;你想看哪个枝头,就看哪个枝头,花儿都是那么的大方,所有的美都毫无防备的尽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都会有点害羞了。不尽是这些,你去那枝头稠密的花丛中,但万不可碰伤了那花儿,去扮个迷失的小蜜蜂,让朋友给拍下来,这种迷色的感觉到老了你都会笑出来。也不知怎的在这寺庙里竟没见着和尚,香堂屋里还是烟火昌盛,时而有求财的、求缘的或者是求好运的人来跪拜片刻,沾点佛气后便匆匆离去。不知佛祖置身于这般花儿的世界,香气扑鼻的浓烈,还有闲暇去照顾你这匆匆的过客吗?不,在佛祖的眼中万事皆空,无色无味,美即是空,空即是美,无求便是美,美便是无欲无求。瞟过佛祖的这一瞬,或许让我领悟到了为什么会在一个破寺庙里种了这么多美丽的樱花了。站在佛前苦苦的思量,苦苦的祈求,佛会告诉你转身去那美丽花园子里,这多么美丽的花儿围绕着你,多么幸福的一个世界啊,你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你还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呢?求佛不如赏花,赏花思佛,便能领悟所得。除了赏花,这儿还另有一番风景。看那繁茂的樱花树下,有对新婚夫妻,新娘穿着长长的白色婚纱,有一大半都拖在身后,斜倾着身子,拖着樱树的枝头,

做着正嗅花的姿态。新郎当然也穿着白色的婚礼服,拿着一支樱花,欲眼望着新娘。借着这温柔的阳光,繁开的花儿,佛门的仙气,游玩的人们的祝福,他们留下了那美丽的一瞬。这种幸福也可以分享,不只是他们,我似乎也感觉到了这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虽是游玩,但我也喜欢静静地呆着,静,便能让我思考,让我去哪梦想境界里游玩。寺庙中的一切事物似乎都蕴含着深意,树、花儿、木鱼、祭台、石块等等。当你站在这静静地思索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净,或许,清净就是佛的告诫。离去,似乎已感觉不到花儿的香了,可这种清净却一直存留着。

篇二:《乐游原上青龙寺》

公交车报站器里报乐游原站名,我毫不犹豫下去。一直以为这三个字只存在于唐诗中,没想到它竟真实存在,而且离我不远。平日奔波忙碌,每天三点一线,没时间从这里路过。要不是今日无事闲逛,恐怕依旧无缘得见乐游原。既然途径此地,又无甚事,登乐游原也算是个乐事。高大的宫阙立于眼前,拾阶而上,入门就看到充满沧桑的黄土崖,想必就是久仰大名的乐游原。土崖上载满了树,中间用石板砌了台阶让人沿着它们往上登。我迫不及待的三步并作两步上到原顶,举目四望,心情煞是激动。要知道早在汉代,只有皇帝、皇后才能在此俯视全城,宣帝刘询就曾带着许皇后来此赏玩,乐不思归。而两千年后的今天,身为凡夫的我也站此远眺。极力想象宣帝他们站在这时的情景,只可惜那时四周开阔能将长安城整个南城收于眼底,而我能看到唯有对面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除此都被高楼所遮。就在我唏嘘间,不远处传来稚嫩的声音:“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循声而望,一个小女孩在父亲的注视下背李商隐的《乐游原》。是哦,晚唐的某个黄昏,心情不好的李商隐,为了排遣不适,亦驾车来此,望着夕阳的景色,看似赞美,实则哀叹日益衰弱的国运。寄情于景,流传千古。一阵风吹过,冷的我紧紧衣领顺着石板继续往行,不久便下了土崖。一池塘映入眼帘,过小桥往后走。白色院墙挡住去路,走几步便见大门,门楣上挂着由赵朴老题的“青龙寺”,进得寺内发现是唐朝风格建筑,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青龙寺与其他佛刹有所不同。只有普贤与文殊殿,而没天王殿。中间一座大殿未显示名,门紧闭,只放一张案供大肚弥勒。殿前左侧栽着从日本和歌县里归的白皮松,右边立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碑。心中疑惑,这里怎么处处有日本的痕迹?待看了青龙寺介绍明白了:青龙寺初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名为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唐会昌五年(845)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九年(855)该寺又复名青龙。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眼前的寺院是在遗址上重修的。青龙寺为密宗寺院,唐朝时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于此,日本著名留学僧空海就在这拜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国创立真言宗。除空海,还有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等日本僧人也都在此学习。因此,青龙寺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难怪如此。绕过大殿,就看见惠果坐于榻上双手捧着佛经递于空海,空海跪地,满脸虔诚,双手举着接经卷的铜像。走到正面才看出它的真面目“惠果、空海纪念堂”三五个善男信女虔诚的上香。我驻足于旁边刻着的空海所撰《惠果和尚碑》前欣赏,看累了将目光转移,离碑不远几根大柱上吊一口大钟。纪念堂对面为“世界和平祈念塔”,塔中间供奉华严三圣,拜完起身离去。入旁边另一间院子。放生池直对门,池边的迎春花绽放,迫不及待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喜讯,鱼在池中自在游。旁边回廊里三三两两的人驻足观看者墙,有耄耋老人,有黄髫小儿,有举手机拍摄的,也有指着墙给孩子说着什么的。我亦上前,原来墙上是刻着唐诗的石碑,诗旁边还有画,相映成趣,都是王维、王缙、白居易、裴迪等大诗人登乐游原访青龙寺时所作的。最令我喜爱的是贾岛的:“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及空海回国前给义操的赠别诗:“同法同门喜遇深,游空白雾息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寺中数数寻”一块块石碑看,完全陶醉于诗画中,走出诗碑廊还在沉吟回味。有人入旁边的院,我也跟着进。院里有展出跟密宗及空海有关经书画卷的陈列室和空海纪念碑。院里植有许多从日本引入的樱花树,每到三四月间竞相绽放,春色满园,吸引八方来客。只可惜现在不是时候,树枝光秃秃,心中颇为遗憾。不过还好,离得近,樱花盛开时再来观赏也就是。出院子,除了云峰阁,再没有其他建筑。此阁亦是古色古香,只可惜门锁着进不去。阁楼四周错落有致的种着松柏、槐柳、瘦竹,使小院更显清幽雅致,倘若不是纪念碑与陈列室,都忘了这是寺院,更像是园林庭院,少了肃穆庄严,多了轻松悠闲。正在赏景时听到鹅叫,循声而去,一个角落里围了个栅栏,里面是六只白鹅,有卧地养神的,有来回踱步的,有低头吃食的,还有只正曲项向天歌,为院子增添了活力与趣

味。再往前,便到了门口,意犹未尽。一圈转完,青龙寺从石刻到树木无一不见证了中日宗教界、民间友好往来的源远流长,只是当下日本政府的态度令人遗憾愤怒。出庭院,无甚景点。决定离去,路过乐游原那片黄土崖,思绪万千。我们平日辛辛苦苦,追名逐利,然而最终都是同样的归宿。从古到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高僧大德。无论是官宦诗人,还是布衣平民最终都化为一缕青烟。就像眼前的乐游原、青龙寺,千年前都是皇帝、高僧所在之地,可经过岁月的冲刷都成了遗址,曾经的辉煌都埋于黄土,留在唐诗中。为了生活拼搏奋斗没有错,然而一味忙碌,令人心情浮躁,也错过许多精彩。倘若为了得到想要的,不择手段乃至触犯国法则更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物质生活是我们所需,精神世界亦不能缺少。名利最终都将成为浮云,业余时间用文字绘画记录下点点滴滴,也会像那些唐诗一样代代传下去,让后人也能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场景。汽车的鸣笛声打断我的浮想,将我拉回

现实,过马路等车之际,望着乐游原的大门,期待过阵子与青龙寺樱花的相见。

篇三:《西安青龙寺导游词》

西安青龙寺导游词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青龙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唐代佛教兴盛是空前的,而城内的佛寺更为突出,其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当时日本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甚多,最著名的有八人,日本称为“入唐八家”,而其中六家即空海、园行、园仁、惠运、园珍、宗叡曾在青龙寺受法,使青龙寺成了向外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亲爱的朋友,您现在看见的就是西安著名的青龙寺。

在进入青龙寺的时候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台之上玲珑雄秀的云峰阁。它西向俯临的这一汪泉水叫做青龙泉,泉池之畔,一根蟠龙石柱掘地而起,柱顶是石雕莲花。大家会发现青龙寺不同于其他的寺庙,进门之后没有看到熟悉的钟鼓楼和大殿,而是这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这是因为青龙寺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所以它的整个建筑风格是仿日式的。说话间我们就到了云峰阁。大家可以登上楼阁俯瞰一下青龙寺美景。登楼的时候请大家一定小心哦。

我们看到的第一通碑石是迎客第一碑,上面青龙寺的简介,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该寺始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由于隋文帝从小在青龙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同时又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皇帝,为了建立万世基业,废弃了残破的汉长安城,

以新建大兴城为开端,将城中的陵园坟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灵感寺。

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据传,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灵感寺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古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道理,寺庙的名气大小不在于建筑的宏伟与否,而在于有没有好的住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青龙寺的住持惠果和尚了。惠果和尚天资聪颖,佛法精进,是唐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国师,他的弟子也是五湖四海,成百累千。在所有弟子中最有成就的就是空海和尚了。我们看这通碑石上的就是空海。空海(774-835年),日本赞歧国多度郡(今日本香川县普通寺市)人。公元804年随日本第十六次遣唐使入唐求学,抵长安后拜慧果为师,受法于青龙寺。空海不仅认真修行佛法,还对中国的书法很有兴趣,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样样精通,被称为五笔和尚。空海回国后共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个是在日本创立了真言宗,第二个是根据中国的草书创造了日本的假名,第三个兴修水利,第四个兴办教育。所以空海和尚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声望。在诗碑廊还有很多古代著名的诗人在游玩乐游园时写下的诗作,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好了各位游客,看完诗碑廊,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看到的这座别致的建筑呢,就是空海纪念碑了。这座碑呢,1981年7月动土,1982年5月竣工。是日本国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人民,为了纪念空海和尚对中日文化交流做的贡献,与中方合作在青龙寺遗址共同建立的。碑高10米,由青石汉白玉相间砌成。最上面有五块造型别致的石头,这五块石头都是从日本运来,代表着空风火水土。碑身上的几个字为空海记念碑,我们会发现记字和碑字与我们现在的写法不同,那这几个字是日式的写法,碑字是古代写法,所以是没有撇的碑座之上有波浪状的花纹,代表海,寓意空海和尚千里迢迢渡海来到大唐求经的不易。最上为空,最下为海,连起来就是空海,不得不说设计构思之精细。纪念碑整个造型奇特,自然洁静,稳重大方,神似空海和尚坐在船上西渡的形象。陈列室好,在看完空海纪念碑之后呢,我们转身这边走去参观陈列室。进入陈列室,我们看到最上面是一幅字,那是由玄奘法师翻译空海和尚手书的般若心经。在它的下面是慧果和空海的画像。再下是一块很特别的石头。这个石头像是一把剑,但是我们走近去敲打它,是不是有音符的声音呢。所以有说法是这是一件乐器。好了,我们这边走,这边陈列着青龙寺发掘时候的出土的一些文物,还有青龙寺的古今对比图。

参观青龙寺的人很多都是冲着樱花来的。这些樱花是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植于寺院的,有12个名贵品种,早期开放的有彼岸樱、红枝垂樱,中期开放的有一叶、杨贵妃,

晚期开放的有普贤像、关山等樱花品种。还有很多名贵的品种,比如绿樱。最好看的要数杨贵妃了,因为它很密集整簇整簇的长在一起,有贵妃的那种丰满姿态,所以叫做贵妃。樱花好看有三点,一个是长得很密集,一个是因为花是朝下长的,我们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整朵花,最后一个是樱花的花期只有7天,一棵树从花开到花落只有两周时间,更加显得它的珍贵。

篇四:《青龙寺》

龙瑞佛光

——青龙寺{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青龙寺位于邛海东岸,地处邛海“三最”处——最宽、最深、最清。也就是说,青龙寺所处位置,邛海的水面最为宽阔、水最深,达18.3米、水质最为清澈。

其实还有一“最”——邛海周边最为陡峭高悬处。

数“最”齐聚一处,更兼打城区方向望去,很多时候,青龙寺一带岚气氤氲,烟霭迷濛,云蒸霞蔚,青龙寺乃成为邛海周边各景区、景点最为神秘,同时各种传说故事最多也最为离奇的地方。

话说乾隆年间,一个叫墩子的小村里有几个人去海南大石板赶场,走拢两棵黄葛树处,听到海里有细吹细打的音乐声,就都停下步来朝海里张望,乃见一块条石,浮在水面,众人将它捞起来,但见上有“千年古浮石”几个大字,还有些不认识的小字。他们认定这是一块有仙气的石头,是龙王送来的宝物,决定把它搬到坪坪上去供起来。没有绳索,他们就解下头上的帕子接起,再找了根木棒,轮换着抬。不料这石头愈来愈沉,待大家停下歇气,再起身抬时,却挣断帕子、木棒,也抬不动了,只好就地搭了个茅亭,以水养护,将古浮石供奉起来。有水养护,此条石竟“活”了,每当城里发蒙寺晨钟暮鼓敲响,这奇石在水里竟随钟鼓之声而稽首沉浮。每逢干旱,乡人便向奇石祈雨,每祈必应,十分灵验。明万历年间,有游方僧人来此,亦称奇叫绝,乃募化筹资,将茅亭改建成了庙宇,名青龙寺。

之所以叫青龙寺,是因为据传这海底下有一“海眼”,一直通到螺髻山青龙塘,且有青龙不时从这里钻出来,在邛海里玩耍。居于此,乡人在庙里的柱子上也塑了一条青龙,此青龙受香火之灵气,久而久之,也成器了,常跑到海里戏水、打架。某次,青龙尾

巴一甩,居然将寺门前一段缓坡刷落海里,此寺前面就此成了齐崭崭的高崖。乡人于是再凑钱,打了些大铜钉、大铁钉,将青龙钉牢在柱子上,它才再没有到海里去任性了……

据《西昌县志》记载,青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主要奉祀青龙王,至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地震所毁,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修,2006年又再次重修并大规模扩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西昌县志略》对青龙寺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青龙山,治东三十里,临邛池东浒。相传有一石浮水面,渔屏之至山半,堕地不能动。建龙神寺其处,寺边有泉水入海,遇旱祈之,应。”

由此可见,青龙寺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的产物,反映的是中国西南山地民众因生产力低下,大抵只能靠天吃饭,因而祈盼年年风调雨顺的朴实愿望。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龙抬头”,四乡八洼的人都要聚拢来举行隆重的祭龙仪式。而清末民初西昌籍著名画家马骀所画青龙寺“龙行甘雨”图,则是这一愿望的直观再现。“龙隐沧溟,守一方水土风调雨顺;寺牵青岭,瞧百代江山斗转星移。”龙王殿前的这一副楹联所表达的,也正是这一层意思。

青龙寺因地势高挑又远离尘嚣,主要突出眺望赏景和宁静休憩,以体会邛海恬静淡雅的风景韵味。

青龙寺由寺庙建筑群、观景平台休闲区和小青河野趣露营休闲区三部分组成。

青龙寺寺庙建筑群位于环海路上侧,最前端是四柱凉亭甘雨亭。此亭之名,就来源于马骀“龙行甘雨”画。甘雨亭上的四柱环联:“龙腾谷雨后,凤舞芒种东,海吟白露时,山醉小雪中”,以二十四节令中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四个节令入联,动感十足地状写青龙寺在本地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精神指向,那就是祈盼一直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家家丰衣足食。

转过甘雨亭即分两路,左侧横向一路,入山门而面迎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像一尊、四大天王座像四尊。弥勒殿上还有一层天王殿,供奉着韦驮菩萨站像。弥勒殿两侧的楼道墙壁上,沿途绘有彩色壁画,左绘诸龙王,右绘药师琉璃光佛十二大愿图。

天王殿两侧的偏殿,左为药师殿,右是龙王殿。

药师殿内供奉“东方三圣”:正中主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此东方三圣两侧,立药师十二神将,皆为顶盔贯甲武将姿态。佛经上说,他们每人统率七千眷属,以药师如来的神力保护众生。

龙王殿内,主供龙王座像三尊,青龙王像居中,左为白龙王,右为黄龙王。主像两侧各塑立像四尊:左有虾兵、鳌臣、雷公、电母,右有龟相、蟹将,风神、雨后,像前立滚龙抱柱二根,墙上绘“邛海青龙的传说”连环彩图多幅。由此,构成了森严却不失热闹的海龙王世界。

三圣殿是最后一层主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圣都端坐于莲花座上,法相庄严曼妙,幢幡上绣满莲花,殿两边的墙壁上,精绘着“西方极乐世界”图。门柱对联:“本来心是佛,一朝入定,便可悟明大道;毕竟人有愿,十年坐禅,却难勘破机关。”虽说“佛在我心”,然而佛教的博大精深,滚滚红尘中人,又了解多少。

过甘雨亭右侧直上则是财神殿。改革开放,人内心里正当的物质利益诉求被唤醒了,这是财神殿香火旺盛的缘由。由殿内登楼,可吃到青龙寺风格独异的豆花饭。

青龙寺观景平台分为上中下三级,上级紧连环海路,为寺庙和观景台之间的过渡停留空间,中级设青龙寺传说浮雕墙及“海浮石”石景小品。下级为游人观景空间,突出林荫观海特色。而此平台上最为突出的,是两棵大黄葛树,其树之高大,远在西昌城里的

高楼顶上,也能隐约看到。传说它们是龙王头上的两只角,虽历尽沧桑,犹葱郁劲拔,浓荫蔽日,人在树下闲坐,凉风习习,观山望海,但见四面山岚接倒影,一围晴翠绕芳亭;又见青山横卧由云绕,碧水轻摇待月升,怎不心旷神怡!

自观景平台沿陡峭曲折的风雨廊桥而下,就到了小青河野趣露营休闲区。廊桥中部一侧设一“龙眼”,到了晚上,有灯光自眼底下网状裂隙射出,分外迷人。

临水的小青河沙滩浴场区,是我国内陆高原湖泊现有的规模较大的人工沙滩浴场。浴场沙质颗粒均匀、洁净,入海平缓,水质清澈。此浴场区内设观景亭廊、花岗石生态步道、生态餐厅、生态茶楼、生态游廊、小木屋等旅游服务设施。是理想的冬春阳光之旅和夏秋避暑胜地。

小青河野趣露营区,芳草如毡似毯,垂柳依依,野滩迷蒙,是一处回归自然,寻求野趣,追怀绿野仙踪的地方,也是喜欢浪漫情调的现代都市青年男女远离尘嚣、放飞自己的理想之所。

篇五:《青龙寺》

题青龙寺贾岛朝代:唐代体裁七绝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

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题青龙寺朱庆馀朝代唐代体裁无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

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

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崇圣寺斌公房贾岛

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题青龙寺镜公房贾岛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

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

疏慵岂有事,多失上方期。

题青龙寺镜公房马戴朝代:唐代体裁:五律

一室意何有,闲门为我开。

炉香寒自灭,履雪饭初回。

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

禅心方此地,不必访天台。

山中寄姚合员外马戴

朝与城阙别,暮同麋鹿归。鸟鸣松观静,人过石桥稀。

木叶摇山翠,泉痕入涧扉。敢招仙署客,暂此拂朝衣。

雨夜寄马戴贾岛

芳林杏花树,花落子西东。今夕曲江雨,寒催朔北风。

乡书沧海绝,隐路翠微通。寂寂相思际,孤釭残漏中。

题青龙寺张祜朝代:唐代体裁:七绝

二十年沈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

病后游青龙寺李端朝代:唐代体裁:五古

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夏日青龙寺寻僧二首薛能

帝里欲何待,人间无阙遗。不能安旧隐,都属扰明时。

违理须齐辱,雄图岂藉知。纵横悉已误,斯语是吾师。

得官殊未喜,失计是忘愁。不是无心速,焉能有自由。

凉风盈夏扇,蜀茗半形瓯。笑向权门客,应难见道流。

青龙寺僧院刘得仁朝代唐代体裁五律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

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秋晚与友人游青龙寺刘得仁朝代:唐代体裁:五律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

一生同隙影,几处好山光。

暮鸟投嬴木,寒钟送夕阳。

因居话心地,川冥宿僧房。

陇上独望马戴

斜日挂边树,萧萧独望间。阴云藏汉垒,飞火照胡山。

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谁为立勋者,可惜宝刀闲。

青龙寺赠云颢法师曹松朝代唐代体裁五律

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

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

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

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

题青龙寺纵公房无可朝代:唐代体裁:五律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

寄青龙寺原上人(一作冬日寄僧友)无可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高杉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赠诗僧无可

寒山对水塘,竹叶影侵堂。洗药冰生岸,开门月满床。

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长。来谒吾曹者,呈诗问否臧

登青龙寺李复朝代宋代体裁无

疏爽岩边寺,秋登更晚晴。

连冈横野断,远水隔林明。

废井余荒甃,残碑有旧名。

几经兵火劫,禾黍徧新耕。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白居易朝代唐代体裁:七绝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白居易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绝句。{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钱诗云:“偶来上寺因高望,松雪分明见旧山。

新雪二首寄杨舍人白居易

不思北省烟霄地,不忆南宫风月天。

唯忆静恭杨阁老,小园新雪暖炉前。

不思朱雀街东鼓,不忆青龙寺后钟。

唯忆夜深新雪后,新昌台上七株松。

篇六:《初中优秀作文范文三十二篇》

作文范文

目录:

1、珍爱无声2、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3、珍惜幸福4、好暖啊,那杯浓浓的奶茶

5、飘着雪花的早晨6、春天的赞歌(写景)

7、人生的目标——前进的动力8、地震——悲惨——感动{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9、我家乡的春节10、游青龙寺(游记)

11、精彩瞬间12、精彩读书行

13、精彩瞬间14、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15、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16、左手·右手

17、思维,请守住幸福18、灵动与沉稳

19、水的成长20、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21、双赢,你我共辉煌22、双赢的智慧

23、八?十八?二十八24、纪念

25、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26、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27、雪花母爱28、妈妈的齿印{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29、我们的校园(说明文)30、母爱

31、感悟生命32、有这样一种声音

1、珍爱无声

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

人,亦在无声中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把持心灵的阴晴曲直,掂量生命的跌宕浮沉,送走时光的斗转星移。

在同时,沉淀下了无声的真情,值得珍惜。

依稀记得小时候淘气顽皮的我爱在妈妈怀里撒娇,从来不愿看父亲不苟言笑、深沉无言的脸。母亲的溺爱娇惯了我,让我无法习惯在父爱面前的拘束地享受。更难谈“珍惜”。

父亲对我有太多的“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画漫画,不许看课外书,不许与同学长时间通电话,不许去同学家玩„„”

于是,在初三的上半学期,我要求住校。在强烈的要求下,母亲答应了。父亲无言,默默地抽着烟。

在那个星期天,母亲为我收拾东西,我兴奋地跳来跳去,却在门口看见父亲静静地翻我的画册,轻薄的烟圈里,我看见父亲不同往常的慈祥的目光„„.住校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像和陌生人说话一样,拘谨地与父亲敷衍了几句。他知道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快让妈妈接。

一个傍晚,父亲到宿舍看我,我接过妈妈让父亲带给我的衣服还有“三勒浆”。在阳台上目送父亲归去的时候,我发现父亲胖胖的身躯,变得有些弯驼。如血的斜阳投在他寂寞的身影,拉长,拉长。

晚上我打电话给妈妈,谢谢她的“三勒浆”。妈妈却是全然不知情。是爸爸买的。

默默抽烟的,翻我画册的,常常“不许”我的,为我送“三勒浆”的,与我拘谨通话的。

那个父亲,在无声中倾注了我那么多的不解,那么多的爱。我一直不懂的,

现在,我想我是懂的,我想用有声的方式来换取父亲无声的微笑。我幻想当用优异的成绩给父亲时,父亲表面的不语,内心的喜悦。这种珍惜的方式。我懂了,真爱无声。

我知道,要无声珍惜。

简评:{游青龙寺的一篇作文}.

“父爱”并不是十分新鲜的话题,但是作者能够把这种流动在心底的无声的父爱浓缩在字里行间,把父爱活化成无声的泉眼,在不经意间渗透到作者的学习、生活和心间!正是这种不经意的流露,恰恰表露出作者的真挚情感。

语言流畅、优美,构思精巧。仅取三个片断,就把厚实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2、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