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抒情性散文
详细内容
篇一:《写景描写性散文》
写景描写性散文
风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案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选自《贾平凹文集》作者:贾平凹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
都江堰(节选)
余秋雨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节选自《读者》2008年第13期《都江堰》一文
也是被名家们所注重。七转八弯中都江堰如海啸山崩而来,震惊了作者也震惊了读者。未见面先闻声,气势逼人。随后通过精致的描写,将都江堰夺人心魄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发出感叹,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诚哉斯言!信哉斯言!
夏日草原
席慕容
若是问我,每次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地到了蒙古高原,最想要做的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好的事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地,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也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沙弯泉极尽曲折地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境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吧?【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1年第7期有改动】
的美妙清香浸染着你浑身的每一个细胞,让你的生命苏醒。看那沙中的小溪蜿蜒曲折,你不疑到江南?水草丰美,就是如此,古人追逐,今人羡慕。作者捻笔调思,极尽描写之能事,读着这样丰腴的文字,也补不能去之遗憾啊。
1、概括文章主题,了解描写内容。其考察形式主要是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策略:理解题目含义,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能利用原文词语的尽可能使用。
2、把握写作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写景的文章一定会有观察点,考察写景行文的线索是比较常见的题型。描写的材料顺序也是写景散文考察的内容。形式一般是找出过渡词句,或者插入抽出的句子,以及段落及句子的排序。
3、赏析文章妙处,品味写景描写语言。题型有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对规定的句子进行赏析等。答题策略:赏析句子最简洁的是找出句子中的修辞结合主题来作答。
4、明白表达方式,弄清写作手法。写景描写散文主要是描写,但一定也会有抒情、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它与记叙文略有不同,这点要注意。写作手法主要考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等。答题策略:要掌握各种方式的特点和运用环境,对侧面描写、象征、动静结合等手法也要了解。
5、按照格式仿写,进行主观思考。进行仿写和谈主观感受是常见的题目。答题策略: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或例句格式进行思考。谈感受一定不能脱离文章中心,要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
林中速写
张守仁
这里是方圆百里的原始森林。空中,叠翠千丈,遮荫蔽日;地面,葛藤缠绕,落叶盈尺;地下,盘根错节,根须如网。这几乎是一个密封的世界。这里有巨栋大梁,珍禽异兽,奇葩硕果,灵芝妙药。高大挺拔的望天树是林中巨人,直冲云霄,傲视碧海大青树广展绿冠,庇荫着众多伙伴。
松杉竞生。乔灌咸长。荆棘丛集。低层杂草繁密。荫翳处蕨类葳蕤,卧倒的枯树上覆盖着苔藓,又有小树从苔藓中探出新苗。巨蟒似的绞杀植物盘绕于树干。大蚜趴伏在校杈上吸吮汁液。野雉在林梢飞翔。猴子在树冠摘果。孔雀在泉边开屏。野蜂在花丛中采蜜。蚁群在腐殖质上蠕动。这里蚊蚋成阵。蚂炸跳跃。长虫在拥挤的空间里扭曲穿行。林间流泻着婉丽的鸟鸣。更有山溪潺潺,叶丛滴翠。幽暗的草丛中,兰花放出馨香,海芋叶旁,龙舌兰伸出锐利的绿剑。开放红白花朵的茑萝,在枯枝上攀缘盘旋。阔叶下的蛛网上缀着露珠。蜗牛驮着贝壳在湿地上爬行。远处林边大象甩动长鼻,悠然踱步。层林之上,鹞鹰在蓝天里滑翔,用它那对犀利的眼睛,窥伺着下界的猎物。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惊骇于万千动植物形体结构是那么完美:随便一茎小草,一朵鲜花,一颗果实,一株树木,一只飞鸟,一头走兽,它们的躯体组织,它们的色泽、形态,是那么气韵生动,血脉通畅,和环境之间显得和谐无间,浑然天成。啊,那是大自然孕育的杰作。须知每一物种要经过多少万年的演变、适应、竞争、完善,才能达到目前这种鬼斧神工、天衣无缝的状态!和自然界生物的完美结构相比,人间一切科技、文艺作品,都显得相形见绌。万千物种在这里多层次、高密度地孳生、繁衍、更新、斗争。岁岁年年,世世代代,永不停息。物竞天择,各司其职。相克相生,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如果上帝偏爱某一物种,要求纯粹、划一,这无异于毁灭某一物种自身。在这里,同一就是同灭,差异才能互补,共生方能共荣。如果它们分离,许多物种将因失去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生存条件而死亡。它们只有集结、混生在一起,才能生机蓬勃,旺盛葱茏,荒蛮野性。在这里,每一瞬间,都在发生亿万次的新陈代谢。腐烂与新生、繁荣与枯萎,都在这生命的大舞台上演替。这里有最美妙的天籁,这里有最丰富的色彩,这里有最生动的形象。而当暴风袭来,林海枝舞叶涌,俯仰起伏,万千树干就是万千根摇曳的琴弦,弹奏出惊心动魄的交响乐;云雾涌来,一切淹没在白茫茫的浪涛之下,变成一片摇摆晃动的海底森林;但当热带雨倾泻过后,太阳重又照耀,亿万叶片上的水珠,闪烁出亿万颗晶亮的星星,炫人眼目。哦,森林,地球上最繁密、复杂的生物群落,只有用一种不分段、头绪有点混乱的文
篇二:《抒情和写景散文课外阅读》抒情和写景散文课外阅读期末复习指导与训练
一、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写人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
二、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阅读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四、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顺序。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②根据词语前后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词语妙用:①解释词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主题、作者的感情、景物、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或在结构上的作用来回答;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句子作用:①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②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5)语言综合赏析:A、用词之美。B、修辞之美。如: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拟人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排比使语言更有气势、感情强烈;对比突出其中一个;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等。C、句式之美。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人物描写主要是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抒情的作用: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5、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记叙(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②写作手法:对比、象征、铺垫、烘托、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侧面描写、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③结构手法:线索、过渡、照应、详略、设置悬念、曲折迭宕、一波三折等。{写景的抒情性散文}.
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通感等。
6、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等。
7、发展性考题。
(1)仿写。要读懂题旨要求,抓住关键词语思考。(2)谈感受。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3)续写。
窗前的树(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
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
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3分)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5、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5分)
闲读梧桐{写景的抒情性散文}.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
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6、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
7、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6分)
相同:不同:
8、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
9、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写景的抒情性散文}.
答案:
1.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3.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4.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5.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6、外形: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身躯高大,树冠繁茂”亦可)
内在: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7、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每点2分)
8、红衣女孩:“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伴奏: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阳光、旧书: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和生活(以上各题,意思对即可)
9、文章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答案:
1.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3.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4.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5.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6、外形: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身躯高大,树冠繁茂”亦可)
内在: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7、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每点2分)
8、红衣女孩:“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伴奏: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阳光、旧书: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和生活(以上各题,意思对即可)
9、文章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篇三:《写景抒情散文作文》写景抒情作文
1
2
梅
新疆野外不生梅,因此看到梅就成了我童年的一种追求。我想象着被文人墨客赞赏太多太美好的梅,我想象着梅的挺拔,梅的芬芳。
邻人说她家有盆梅,且邀我观赏一番。高兴。
跟着邻居阿姨进屋,阿姨往客厅墙上一指,我笑了,为阿姨的幽默,为阿姨的自赏。那里挂着一幅画——《梅》,清纯的花朵,挺拔的枝条,生机盎然的风采,旁边有几分娟娟小篆,写的正是毛泽东的词《咏梅》,站在房间中,只觉得每个角落都有腊梅的微笑,那样恬静可爱,这也许是主人追求的艺术效果。
凑近那盆梅,花虽不大,却长得细腻雅致,我一直认为黄色是俗气的,而今我眼中的梅,那种黄色却淡雅脱俗,真是“多一分而娇艳,少一分则平淡”。欣喜间,猛然记起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名句,便凑近去,深深吸一口,似乎有一股很清淡的气息,沁人肺腑。香气不浓,但仿佛已久久留在我感觉中了。若能追求得与梅日日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沉醉在梅花的清秀之中,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根梅枝,一下子惊住了,它简直是丑陋的,它长得奇形怪状,外皮粗糙,该平的地方凹下去,该凹的地方凸出来,扭曲盘虬,想不到竟如此丑陋的杖干竟孕育出如此芳香素雅,傲然脱俗的梅花!
是的,美是追求的结果,而追求的过程往往历经艰辛。追求美却又不独享甚至不享受美的成果,而是把这美让给众人来享用,也许这本身就是美的本质吧?而谁又能说这不是梅花的本质呢!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回转身来,正墙上那洒脱的“毛体”直扑我的眼帘,它们似乎变成了马背上筹划天下的伟人,变成在中南海忙碌而俭朴的身影„„
3
篇四:《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练习》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练习
抒情散文一般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常常采用借景(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阅读这类文章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术语知识(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线索、文眼等基础知识),结合对文题、画面、主题、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就一定能有效地突破难点,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初读文章,很难明白作者想告诉我们些什么,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宗璞的写景抒情散文《紫藤萝瀑布》,只有读过两遍甚至三遍以后,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意思来。因此,阅读时急于求成是不可能答准问题的。神奇的丝瓜(2008武汉)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