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大海的色彩

大海的色彩

详细内容

第一篇:《大海的色彩》

大海的色彩

记得在青岛旅行时大海那作为生命摇篮的神圣与纯洁令我深深折服。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大海缤纷绚丽的色彩: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慷慨地赋予了它彩虹的颜色。

蓝,是大海的主打色,是毋庸置疑的主角。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放眼望去,是满眼的蓝:绿蓝浅蓝天蓝靛蓝。更远处的海域甚至带着一种隐隐的蓝灰色。大海的蓝,是一种纯净的蓝,深沉的蓝,犹如婴儿宝蓝色眸子般,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圣洁与唯美,望着这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的蔚蓝色彩,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蓝比它更美,更令人陶醉。蓝色,给大海增添了一种朦胧的庄严与神秘。

金,是阳光与沙滩。耀眼的阳光跳跃在海面,像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星星,化作一汪灿烂的晶莹,闪耀着太阳那代表活力的金色,使大海熠熠生辉。而沙滩的金色则显得更为柔和。金色的线条勾勒出这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我想,大自然在给它上色时,一定是酣畅淋漓地挥舞着蘸满金色颜料的画笔,要不,这金色怎会如此浓郁,如此醇厚?

白,是浪花的舞裙。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它们像一簇簇雪白玲珑的茉莉,盛开,怒放,似乎还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它们相拥着荡漾在海面上,手拉手跳着优雅的华尔兹,大海是它们的舞池,海鸟为它们伴奏,游人是它们的观众。这是海的韵律,是大自然永不停息的舞会。

绿,是大海生命的象征。在大海蓝色绸缎般的海面上,在阳光碎金般的闪耀下,在哈达般雪白浪花的簇拥下那一抹抹绿显得犹为清爽,惹人喜爱。而拥有那绿色的是普普通通的海藻。海藻本身极为寻常,可它们是犹生命的。它们身上散发的勃勃生机,是任何一种颜色也覆盖不了的。它们是海洋生命的缩影,它们再一次证明大海作为生命摇篮的神奇。

摇曳梦幻的蓝,活泼欢快的金,晶莹纯洁的白,生机无限的绿。这些斑斓的色彩像一个个音符,大自然巧妙地将它们穿插在同一首曲谱上,构成一页和谐的乐章。但,大海的颜色远远不止这些,它是多彩的丰富的。只要用心体会,你就能融及大海的灵魂,感受大自然的奇迹!

第二篇:《《大海是什么颜色》教案》

《大海是什么颜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并能工整、正确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练习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结合图文理解本课的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

3、能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奇特现象的兴趣,产生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范读录音带。

学生:搜集关于海洋颜色的各种资料。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引入语:小朋友见过大海吗?请见过大海的孩子来说一说大海是什么颜色„没有亲眼见过海的孩子可以讲一讲在电视或电影上看到过的大海是什么颜色。

其实,大海是位有趣的魔术师,它会变出些什么来呢?

颜色是不是跟你们见过的是不是全部一样呢?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

走进3课:大海是什么颜色。(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找一找诗歌介绍了大海有哪些颜

色。

2、同桌互相证音,达到读正确即可。

3、你觉得哪个小节你已经能正确、熟练地朗读了,就读给全

班小朋友听。大家评议正音。

4、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小伙伴边读边研究这种颜色是怎么

来的,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合作,趣味识字。

1、同桌合作。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大声读一读。

一匹北冰洋冰冻辽阔非洲闪烁蓝

(2)相互抽查读准字音。

选2—3个最有意思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引导孩子用有趣的方法记忆生字。如猜谜语:门字里面有个活。

(3)用生字卡片或书上的生字认读生字并会组词。

2、识字游戏“摘果子”:看谁读得又准确又响亮,记字的方法

最巧妙,就把“生字果”送给他。

3、组词游戏“生字开花”,8个小组,每组分一个字,看哪个

组的生辽开出的花最多。(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8朵花,注意画上足足够多的花瓣,学生把组的词写在花瓣里,就成了生字花)

四、自由正确地朗读课文。

1、生自由读。

2、师巡视,纠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大海是什么颜色。

二、读中有悟,熟读成诵

1、再读课文,找一找大海都有哪能几种颜色?用——画出来。

2、你觉得哪一种颜色的大海最美。找个伙伴一起边读边研究一下。这种颜色的大海有什么特点?它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3、练习朗读:可以用多种问答形式来练习朗读。可用同桌问答,可以分组问答,也可以师生问答,可以全班问,一个小朋友答„(注意读出问的语气;答的一方要读出大海的美,对大海的喜爱。)

4、引导学生想象“火红的太阳,蓝锦缎,清亮”等词的含义。

5、试着背诵: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小节先背,也可以用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带着学生背诵。

三、指导写字。

1、先描红,再学着把每个字写一遍。

2、选一个自己写得最美的字,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写好的。(老师重点指导:匹字的笔顺,先写兀,再写竖折;阔的门字斟句酌要写大一些,才能让活舒服地住进去。

3、自己觉得写得还不够好的字再写两次。

五、拓展迁移,升华情感

1、你知道大海这位魔术师还会变出哪些颜色吗?可以把你搜集到的图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

2、学习课文之后再给大海画一幅画,自己写一段话介绍一下。把小朋友们的画贴在教室的展示栏里。

第三篇:《海的颜色》

《海的颜色》说课稿

小学语文鄂教版第十一册六(3)班邱腊梅

一说教材

《海的颜色》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以“海的颜色”为题,并以此为线布局谋篇,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本单元的话题是新奇的发现,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一训练重点和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

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严格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原则,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中的提示法,设疑法,讨论法同时还有朗读法,因为语文教学应以语感培养为核心;语感只有通过多读、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

2说学法

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阅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品读的方式。以疑促学,以疑导学。课堂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逐步解疑,品读佳句,学以致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说教具准备

为了让学生对海有直观的了解,准备相应的图片。为了突出重点,准备小黑板设计出课后的思考题。

三说教学程序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师:说到海水的颜色,你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作者最后又得出什么结论?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海的颜色》。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质疑部分?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部分:你读到了什么?(引出四个问题)

生:什么蓝?怎样的蓝?一定是蓝色吗?

师:当你看到这一个个问号时,你想干什么呢?(引出这一个个问号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使我们迫不及待地往下希望一探究竟)

师:现在,咱们就来读一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观察到的海的颜色吧!

阅读要求:1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海?

2边读边勾画写这些海的颜色的词句及作者的感受。

3看看哪里的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指名代表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书都非常认真,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现在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

交流。(

师:指名小组代表交流,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注意:起来交流的同学要求

先说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读一读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最后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预设师生的对话)生:渤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第4自然段。)渤海平时基本上是草绿色,阴雨天又是灰蒙蒙的,浅海处还是黄褐色,真是变幻莫测。

师:多么神奇的渤海呀!它的颜色居然还会变呢!对于渤海的颜色谁还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吗?生:阴雨天海天相接,仿佛天与海连为一体,那是多么壮观哪!

师:此时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海天一色。

生:风浪特别大时,上面是白色浪花,下面是黄褐色的海。色彩那么分明,多么惹人喜爱。

师:多么亲切、自然的颜色啊!

师:渤海的颜色真是千变万化!为什么浅海处是黄褐色呢?课文是怎么写的?(教师引读:大屏幕出示因为„„因为„„因为„„因为„„)

师:作者怎么知道这么多原因的?

生:作者去过、见过。

师:你怎么知道作者去过?

生:因为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作者就说了“例如在渤海湾,我就没有获得过蓝海的感受”。这说明作者到过渤海。

学生齐读含四个“因为”的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还会说海是蓝色的吗?

生:不会。

师:难怪作者会说“例如在渤海湾,我就没有获得过蓝海的感受”。那渤海到底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生: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师:为什么渤海的颜色会令作者觉得温暖,亲切,随和呢?

(引出因为“草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让人觉得亲切。因为浅海处是黄褐色,黄褐色让人觉得温暖。)

师:是啊,渤海那么温暖,亲切,随和,就像亲人抚摸着我们,就像朋友等待着我们,让人愿意接近。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我们接着交流,还有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预设师生的对话)生:西沙群岛的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笫6自然段。)西沙群岛的海是深深的湛蓝色,阳光下映出金色的光辉,飞鱼在海面上飞行,军舰在海面上行驶,令我向往。

师:理解“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这湛蓝色的西沙群岛会令人肃然起敬呢?

生:海面上有海军战士驾驶军舰巡逻。

师:教师补充:你们知道吗:西沙群岛是我国龙卷风最常发生的海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有报道说:“在西沙群岛生活,连狗都会发疯。”食物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但就是在这里,长年驻守着我国的海军和边防武警官兵。战士们常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这一切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

师: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描写的表达方法。

师: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读一读,简单谈谈体会,并依交流顺序订正表格的答案。)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大屏幕出示句子: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生:作者看到的景色让他感到害怕。

师:哪是作者看到的?哪是他的心理感受?

生:“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是作者看到的;“让人汗毛倒竖”是作者的感

受。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再次强调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名读。)

师: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师:感受了这四处海的颜色,最后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生:海不一定是蓝色,就算是蓝色也不尽相同。

师:所以说“海的颜色是富于变化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而应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板书:善于观察、实事求是、严谨求真)

师:此时,老师想问一下: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海?

知识拓展:我知道我国的黄海,是泥沙染成的。

亚非的红海就是水中死亡的水藻呈红褐色造成的。

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呈白色,就是因为那里常年积雪的原因等

海水的颜色除了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决定外,还与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因素有关。但是,不管海是什么颜色的,用手捧起海水来,却都是无色透明的,似乎这个海那个海与湖泊与江河并无区别,都是水嘛。不过,就是水,也可以美得让人陶醉!谁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缈大屏幕出示句子:溶化了的盐也是没有颜色的,浪花又都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师:小结本文结构特点。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举例事实证明﬌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叧࿡。

(三)学生主动,发展创造

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