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富人物>牛根生:一个市场创造者(一)

牛根生:一个市场创造者(一)

详细内容

蒙牛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已有定论,但似乎没有人讨论过蒙牛对其所处的行业的贡献。可能有人会问,这种讨论有何意义?首先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家本人不会去说这样的事情,

  因为这样说会在行业内外留下一个骄狂的印象,即使你有这个能耐最好还是免开尊口。企业是讲效益的组织,不是伦敦的海德公园,能挣钱就行,为什么要去指点江山,搞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英特尔的葛洛夫,公然说英特尔是狂人组织,引领行业的方向。葛老能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英特尔是行业开创者也是老大,有资历也有实力。AMD再有能耐,在业界和大众的眼光看来,也不过就是一个优秀的挑战者而已。所以事实是,为数众多的巨头基本不会说自己对行业有什么样的贡献。

  其次是能否让媒体挑头搭台来唱唱戏?打开时下的财经报刊杂志,基本模式就是三讲讲热点,讲典型,讲策略。热点是财经问题点评,重在兴风作浪;讲典型是与企业家对话,重在评点英雄;讲策略是南山论剑,重在交流经验。这三样都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至于讨论企业与行业的关系,企业对行业的影响与作用,似乎过于学术化,只是商学院教授的玩艺,不会有读者市场。

  其实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企业家不说不等于他们不会这样去想这样在做,也不等于财经报刊杂志部不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熟悉蒙牛创业史的读者可能记得,在老东家伊利的围追堵截下,牛根生还口口声声地说,蒙牛与伊利是一家,蒙牛是小学生,要向伊利学习。今天蒙牛与伊利和光明处于同驾并驱的地位,与牛根生的这段话以及相关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如有看官不信,请容我一一道来:

  蒙牛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伊利集团的液态奶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南市场。此时上海的光明乳业也已经初步完成了其在华东市场的战略布点,市场优势地位明显。对于蒙牛来说,如果其采用挑战者的身份进入该市场,其必将受到伊利和光明的打击,所以其选择了一种差异化产品利乐枕来攻入市场,这样就可以避免引起伊利和光明的注意。不仅如此,蒙牛乳业初期的市场选择也有意识地避开与伊利和光明之间的竞争,选择山西、山东、河北等边缘市场。并且,为了借伊利的东风,还打着向伊利学习的旗号进行宣传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其被消费者接受的速度。随着蒙牛产品在西南市场的走俏,蒙牛乳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开始进军长期被伊利和光明占据的华南、华北和华东市场。此时的蒙牛已经是今非昔比,其产品除了利乐枕之外,也开始生产纯鲜牛奶和酸奶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