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富人物>杨勃:一个人的“豆瓣”(一)

杨勃:一个人的“豆瓣”(一)

详细内容

一年前,北京朝阳门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这个30多岁、衣着休闲的年轻人是豆瓣网创始人杨勃,网名阿北,每天都会在这里饮着今日咖啡工作到下午4点多。据杨勃讲,豆瓣网几乎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几家星巴克写成的。

  从2005年3月至今,由一个人开发、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5万多注册用户,成了Web2.0们的明星。这对于曾经把物理作为事业,计算机不过是工具和兴趣的杨勃来说是玩出点名堂。

  从驴宗到豆瓣

  2004年7月中旬,辞去一家物流咨询企业CTO职位的杨勃跑到美国求职。面试官是个华人,他说很羡慕我,有在大陆创业的经验。杨勃说,跑了一圈之后,觉得还是应该回来创业。

  我选择项目的方法就是和朋友聊天杨勃说,很多朋友是MBA,他们点子很多,提出了很多建议,直到一天说起旅游。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命名为驴宗,但后来他又觉得,自助旅游的人群还是太少了,于是,杨勃将目光投向了书。

  如今,杨勃将豆瓣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可以找到不同的东西,并且适合自己,他解释说,朋友的推荐往往对购买某种产品非常关键,现在豆瓣扩大了推荐的群体,你会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在确定以书为主要方向前,有人曾建议用时髦的数码产品、汽车等,但是杨勃认为手机的新品也就那么几十种,很容易研究透。对每个手机的评价虽然具有价值,但是让大众参与,让每个人都点评的价值不大。这种产品更适合由几个工程师完成评论,采用类似硬件网站目前的模式。书就不同了,每年出版的书大约数十万种,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种类,因此需求是最为旺盛的,价值也是最大的。杨称。

  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