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熙: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一)
详细内容
提到公司治理,国内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他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兆熙。他人生中有17年是在企业实践,有20年是搞企业研究。从工厂车间到企业研究,从国内到国外,从微观到宏观,在一个个课题的研究中,他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正规化。
我大连工学院起重机设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起重机厂工作。从19671984年,我一直在企业,这样的经历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我能接触实际,接触工人,对微观的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比较熟悉。
在企业17年里,我有7年是在车间,最开始是抡大锤,搞焊接、组装,生产起重机结构件。当时流行说要解放生产力,文化大革命后期还流行48小时不下火线。一些老工人也跟我们一起想怎么解放生产力,一边抡大锤,一边搞液压机这样的技术创新。当时觉得自主创新很重要,后来我就去了技术部门,做产品设计,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工艺管理、图纸设计。
1983年我到日本高松市多田野铁工所访问和引进技术,当时感觉到中国的技术很落后,但如果只是把人家的图纸拿过来,没有条件消化吸收,也很难搞技术创新。所以我就有一个想法,解放生产力和技术创新其实最重要的是管理,于是萌发了学习管理的念头和愿望。
1984年正好赶上中国政府和欧共体搞了个项目,当时叫中国欧洲管理中心(CEMI),由欧共体管理发展基金会学位委员会和6所欧洲大学联合授予MBA学位,教师都是欧洲的,用英文教学,经过半年的英语强化训练,两年后分到欧洲国家实习。我被分在联邦德国的一家国有企业,叫富里茨维尔纳工业装备公司。当时感觉德国的公司跟我们相比正规化程度非常高,它不是靠人,而是靠制度,靠流程。它的总经理是做战略和对外洽谈,然后分权到各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干什么都有案可查,然后进行业绩评估,整个流程很清楚。而我们的企业管理都是一个人说了算,人家都是书面的,我们是口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