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年轻人机会
详细内容
创业者因为自身经验不丰富,所以很希望找到一些有经验、实战能力强的"老人"来辅佐,因而, 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往往对年轻人比较严苛。马云在创业之初,对应届大学生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但这种情况在后来发生了变化。
开始的时候, 马云觉得应届毕业生没有受过什么委屈,太浮躁,一天三个主意,一年换三个工作。所以, 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机会就是不给机会。马云甚至在"2006年雅虎中国校国招聘"南京站时说"中国的大学只会教人知识,不会教人技能,根本不是精英教育。中国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差不多,无论是聪明才智,还是社会能力。"所以, 阿里巴巴在创业之初所招聘的员工中很少有年轻人。
这种状况在不久以后却得到了改善。马云渐渐发现,这些年轻人都是一张白纸,容易填写,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成才概率相对比较高。阿里已巳曾招了几个刚毕业的员工,现在已经可以管理一个上百人的部门了。针对马云前后不一致的做法,有人向他提出异议,马云则不慌不忙地说"如果一个年轻人今天跟你说他要做什么,三年后他依然说要做这个,而且一直坚持在做,那么你一定要给这个年轻人机会。"
所以,大家会看到,在后来阿里巴巴的人才招聘中,阿里巴巴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招聘,甚至为了招聘到人才用尽了各种招数。马云还认为,公司要给年轻人和错的机会,给他们张扬个性的空间,让他们在积累和锻炼中提升自己。因而,阿里巴巴给年轻人提供了比较适合的岗位,以便于年轻人成长和学习。
年轻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冲劲,敢打敢拼,充满朝气。同时,他们又是没有经过职业训练和熏陶的一群人。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塑造,最容易接受公司文化,也最容易创造出新东西。因而,马云后来也开始重视给年轻人机会。虽然年轻人不免浮躁,办事方法稚嫩,但只要给他们犯错、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心目中最希望得到的那种人才。如果创业者也能像马云那样去给年轻人机会,那么,这些年轻人很可能就会成为我们事业的栋梁之材。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很好地为创业者所用,有些年轻人过于浮躁,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对部门领导不服从派遣……这些人有着很强的优越感,未经世事,不懂刻苦,不懂自己要什么,所以做起事情不懂顾全大局,不懂坚持。对这类的人就要像马云一样,不予留用。否则,公司在人力资源上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我们要给年轻人机会, 但不能什么样的年轻人都给机会。只有像马云那样,对那些懂得自己要什么, 又不浮躁,能坚持在公司做下来的人,我们才给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