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
详细内容
【概述】在2世纪时,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但是到了3世纪时,陷入了全面的危机,后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这么强大的帝国是如何被灭掉的?如果你感到好奇,可以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转承】虽然强大的古罗马最终灭亡了,但是它辉煌的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一起,造就了西方文明之根,
【展示】边看边回答问题:1、《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及其重要意义
2、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转承】古罗马不仅在欧洲文明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示】在中国出土的罗马精美的色彩斑斓的玻璃器皿,折凳,和各种精确的木工工具 在罗马出土的丝绸,瓷器,香料等东方物品。这些说明了什么?
【总结】古罗马的文明继承了希腊文明,吸收了东方文明,为后来欧洲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古罗马文明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思索。
【回顾】从古罗马游览归来,你对古罗马的历史和它的文明有什么深刻印象呢?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第一课时)
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基督教盛行西欧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2、 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教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 确理解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封建农奴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宗教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
教学准备地图、短剧表演(必要的道具制作)、《圣经》、图片资料等。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5世纪末欧洲地图和21世纪欧洲地图。
[比较]:1、两者版图分布有何不同?
2、5世纪末欧洲国家中哪一个国家最强大?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国家?
3、你知道当今主要欧洲国家的来历吗?
[承转]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在版图迅速扩大的同时,王国也迅速演变成了帝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了。
(新课教学)[板书]一、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扩张根据5世纪末欧洲地图,指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扩张过程。 [板书]2、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展示] 查理大帝肖像。
[活动]表演短剧一:封臣向领主宣誓效忠
[讨论]:1、这个片断反映了封建社会存在着什么现象?2、在这个制度中处于最卑微地位的是谁?3、当时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说的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承转]领主和封臣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了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封建等级制和封建农奴制逐步形成了。
[板书]3、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确立
根据5世纪末欧洲地图,指点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情况,标出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地理位置。[板书]三、基督教盛行西欧
1、基督教创立背景和概况表演短剧二:牧师布道
[讨论]:1、你刚才看到的是哪个宗教的活动场面?请说出该教的创建过程。(背景、创始人、创立时间、经典等)2、你能说说圣诞节、复活节的来历吗?
[补充]:1、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描述的故事。
2、《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承转]《圣经》不仅是一本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容诗歌、神话、传说在内的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对欧洲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也成了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板书]2、教会和封建王权联手统治西欧
[活动]表演短剧三:查理大帝加冕图
[讨论]:1、从短剧看出,基督教从产生到为皇帝加冕,它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你是怎样看待当今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甚至科学家信仰宗教的现象的?
(展示“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组图,有条件的地方可放映反对邪教的科教片。)
3、如何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你认为对待邪教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是什么?
(课堂小结)
[总结]:展示5世纪末欧洲地图,指点当时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督教产生的地区,并以基度教的几条教义为结尾,留下思考。
(课堂作业)
1、推荐读名著《教父》、《荆棘鸟》等。
2、寻找其它有重要影响的宗教,并能说说它们创立的情况。
(教学提纲)
一、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1、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扩张
2、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3、 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确立
二、基督教盛行西欧
1、 基督教创立的背景和概况
2、教会和封建王权联手统治西欧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第二课时)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例“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分析,明确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了解封建农奴制下农奴悲惨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2、明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活跃,促使了城市的兴起。城市的繁荣既是封建经济进入发展时期的标志,同时在政治上也使居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教学难点: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
教学准备《桃花源记》图片资料;巴黎、伦敦、威尼斯典型建筑图片资料等(有条件的地方可制作课件)。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呈现]几幅精美图片,介绍《桃花源记》。(或制作课件)
[提问]: 1、你向往《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这种生活吗?2、认为《桃花源记》中作者的理想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在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社会吗?
[承转]我们古人向往的是一种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式,这是理想中的封建社会生活。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也有许多象桃花源这样自成方圆的封建庄园,那儿的生活怎样呢?
(新课教学)[板书]一、领主的庄园和市民的城市
1、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
[展示]“欧洲中世纪庄园”图。
[讨论]:1、庄园中有哪些建筑?住着哪些人?2、庄园的布局有哪些特点?
3、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比较,两者相同点是什么?
[承转]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粮食、原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板书]2、城市的兴起和繁荣
[展示]巴黎凯旋门、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威尼斯水船等图片。(有条件的地方可放映介绍巴黎等城市风土人情的纪录片)
[提问]:1、你能判断每张图片代表的是哪个城市吗?2、说说在11世纪时这些城市的特点。3、比较城市居民和庄园农奴的生活和地位差异。
[承转]城市之于封建庄园下的乡村,优越之处不仅在于经济繁荣,而且居民享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权,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这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行各业日益繁荣兴旺。
[板书]3、封建经济进入发展时期
[描述]:一、课本图“巴黎一角”1、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2、说说你的感受。
二、课本图“行会徽章”。1、猜猜看,它们是哪个行会的徽章。2、你知道行会在当时起什么作用吗?[补充]:三、《清明上河图》
1、图例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封建王朝的哪个城市的经济繁荣景象?
2、与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城市的繁荣有哪些共同之处?
(课堂小结)
[总结]: 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城市的繁荣,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进入了发展阶段。
(课堂作业)
1、制作《欧洲中世纪庄园》简单模型图。
2、排演世界名著《威尼斯商人》片断。
(教学提纲)
一、 领主的庄园和市民的城市
1、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
2、城市的兴起和繁荣
3、封建经济进入发展时期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一、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情况,组织学习小组。2、课间播放歌曲
二、导入新课1、猜一猜:(1)、听完了歌曲,我们再来猜个谜语(点击),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读)(2)、你知道这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区吗?大家反映都很快的,到底是哪一位同学的猜对了呢?(学生回答)看(点击)三面环海,应该是个半岛。(点击飞入阿拉伯半岛)(3)叙述: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那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沙漠驼铃,走进阿拉伯,探寻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生活的足迹,(点击)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板书]
三、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先把书本反的翻到62页,观察图3-27,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岛的位置。记得在七年级上的时候,我们曾组织过探究活动叫做游历华夏,今天我们再来开展一次游历阿拉伯的活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参与?那好,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阿拉伯之旅,同学们喜欢吗?
2、说一说:(1) 叙述引题:沙漠就在前方,骆驼正在引颈召唤,我们的阿拉伯之旅就要出发了,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老师觉得似乎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带?水?为什么特别要带上水呢?(点击课件)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阿拉伯的自然环境呢?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2) 教师归纳:那好,老师把同学们介绍的归纳一下,(点击课件)正是这一些组成了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3、想一想:
(1)在这干旱的沙漠中,(这样的恶劣地形和气候条件下),阿拉伯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游牧生活(2)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阿拉伯人有何帮助呢?(点击课件:图)于是,一部分人就从游牧生活中分离出来,从事――商业活动,并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从此,翻开了阿拉伯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下面就让我们去实地感受一下吧!
4、游一游:我们出发了,第一站我们的驮队将去哪里呢?看一看导游为我们的安排。(点击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城市里,诞生了了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是谁呢?(点击课件)这就是穆罕默德的图片,来了解一下他的经历。(点击课件)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身为贵族,却关心下层人民的痛苦,创立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在座同学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吗?谁来介绍一下:还有没有同学能够补充一些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吗?
创立者是穆罕默德;时间是610年;教徒称作穆斯林,信奉真主安拉;根本经典是《古兰经》。(点击课件)这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传教,来听听他的主张:
这种宣传穷人听了有什么反映,富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这种主张吸引了许多不富裕的人,却遭到了麦加贵族和富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阻止他的宣传,打击、压制他。最后穆罕默德不得不从麦加流亡,与622年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第二站我们就追随着穆罕默德的足迹,到麦地那去走一走(点击课件:图)。第二站,麦地那。
1、 同样是穆罕默德,同样是伊斯兰教,却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我们来看看发生的变化:(点击课件:资料)。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摆脱了被打击受压迫的局面,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和支持,伊斯兰教也结束了被排斥的历史,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成为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刻。
2、 伊斯兰教又是如何来纪念这个历史事件的?(点击课件)。也正是这个城市,穆罕默德的身份开始发生变化:从一名宗教领袖向政治人物发展,于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了(点击课件)。
3、 如何将自己的主张扩展到整个半岛,壮志满怀的穆罕默德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率领自己的信徒们高举圣战旗帜,取得了节节胜利,于630年又回到了麦加,到632年他去世之前,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点击课件:图)。这就是632年前阿拉伯国家的版图。
4、 半岛统一了,伊斯兰教义也成为半岛的主导思想,穆罕默德以后的哈里发国王却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他们还想干什么呢?在一个多世纪里,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第三站就让我们一起紧跟穆斯林圣战的旗帜,来到它的都城巴格达城,了解一下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情况。(点击课件:图)。
第三站:巴格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巴格达这个城市呢?今天,它是伊拉克的首都,历史上它又曾经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呢?(提醒学生注意和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论城区分开来)。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国家的版图,(点击课件)。
5、 想一想:这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阿拉伯在一个多世纪里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先后征服了中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版图扩大了好几倍,这只军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是谁的力量把原本散漫的游牧民族凝集在了一起?同时伊斯兰教也随着阿拉伯的扩张向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那么,你知道另外两大世界宗教吗?是基督教和佛教,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请同学们结合今天的学习,在课后完成课本第64页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填表题。
(6)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曾一度非常繁荣。特别是首都巴格达(点击课件:图),商业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之一,你知道另外两个吗?但是,古往今来,所有的帝国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建立在战争和剥削基础上的阿拉伯帝国也注定了10世纪以后帝国的衰弱。(伴随着其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起义、教派斗争的不断发生)。(你知道它是被谁灭亡的吗?是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占巴格达,杀死了哈里发。)
帝国虽然衰落了,但阿拉伯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在帝国的废墟上源源流传。最后一站,让我们一起来到古老的阿拉伯历史文化博物馆。
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然后说一说这些展厅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说一说你为什么对它最感兴趣?(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1、 这是阿拉伯的原始清真寺,这是中国的。清真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另外,这些清真寺又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说明文化也是可以创新的。
2、你知道《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吗?你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哪些是出于这本书的?
小组讨论:阿拉伯人为什么会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
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古老的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又加以创新,最后有传播的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文明,直到今天,还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文明的产生离不开阿拉伯帝国(土壤),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圣战基础上。其中,穆罕默德,作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位杰出人物,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人物、一个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明。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宗教景观图,使学生了解宗教景观的丰富多彩,感受世界文化的多种多样。
2、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理解宗教景观的象征意义,领会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融合。
3、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知识运用和迁移,学会观察身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不同的宗教景观的探究。
2、教师难点: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区或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中,认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1、导课。由三位从远方来到金华考察参观宗教景观的宗教朋友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探究氛围。
2、探究园。对不同的宗教景观自主探究,了解不同类型的宗教景观,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这是本堂课的中心,本环节设计是开放的、多维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对象和探究伙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3、伸展台。通过世界各地宗教景观的探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的宗教景观(浙江的、金华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欣赏吧。让学生欣赏金华地区有名的永康方岩胡公文化庙会场景,感受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进一步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5、结束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会因多样而更加精神。让我们带领宗教朋友考察参观锦绣中华的宗教景观”,这是本课的归纳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