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化学第三单元溶液复习学案
详细内容
第三单元 溶液(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典例1:(3分)(2013•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知识点:
1.有关溶液的几个概念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________。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溶剂一般是液体,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此外酒精、汽油也可以作溶剂。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加上________。
(2表面活性剂能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________液,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作用。
典例2:(3分)(2013•滨州)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B.生石灰
C.浓硫酸D.硝酸铵
[变式训练] (2013.南京市)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氯化钠
知识点:
(3)物质在溶于水时有能量的变化:溶于水时放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
典例3:(2013.日照市)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g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知识点:
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具体的四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步骤所需实验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1、(2013.庆阳市)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图2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
A.取一定量的NaCl B.称取3gNaCl C.量取47mL水 D.溶解
2、(2013.泸州市)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不变”、“偏小”)。
典例4:(2013.南京市)若要配制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知识点:溶液的稀释计算:
思路:直接设,分析改变前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和改变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找出改变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然后列方程。
【变式训练】
1、要使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变为20%,计算:
(1)需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
(2)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解:设
2、(2013.株洲市)(6分)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蒸馏水 g;配制时应选用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第三单元 溶液(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典例1:(2013.资阳市)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知识点:
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_______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_______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3.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对溶质和溶剂都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2013.菏泽市)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典例2:(2013.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知识点:
1.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定量衡量溶解性的大小。
2.溶解度的四要素:
①条件:______________,②标准:_________克水中,③状态:___________,④单位___________。
3.一般将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于______________ g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g至______________ g之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 g至______________ g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______________ 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典例3: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知识点: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
(4)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____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_______
(5)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可比较___________。
5.结晶的方法(提纯方法)
(1)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a点的含是 ;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能力提升】
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
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
P点表示的含义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