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语文教案>第12课《虫子,爬吧》课堂导学

第12课《虫子,爬吧》课堂导学

详细内容

12 虫子,爬吧
名师导学
1 理清结构:

2 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自然流畅。如课文第4~7段,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虫子们并不因自己的渺小而轻看自己,也并不理会人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和那含义不明的“眼光”,依然比较匆忙地爬,或幽会或觅食。接下来作者在议论中指出:“这和我们人类大致没什么两样……有什么理由认 为它渺小呢?”在议论中抒发了自己对虫子们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地球上生命的尊重。
作者还在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幽默风趣地表现了散文的理趣之美。如课文第14~15段,描写了灰色的 小蚂蚱 。作者首先用比喻句,描写了它的体形:“它显得营养不良,像一些灾区儿童,还像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农村青少年。”接着作者描写了小蚂蚱“爬得慢,跳得快”的特点:“零星的灰蚂蚱不时从草丛间弹射出来,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度,固然是有一些‘绝唱’或‘最后的华尔兹’的意味了。”这里用词准确,幽默风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把握重点: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重点描写会飞也会爬的金龟子的?
课文第10~13段,重点描写了会飞也会爬的金龟子。作者首先用 两个比喻句 ,描写了金龟子美丽的外形。“它像一枚自己在地面上移动的小花伞。花伞上有黑斑点,底色深红,这种伞的工艺水平很高,印制雅致…… ”“它是美的,像一枚精致漂亮的图钉。”作者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抓住了其外形上的特征。接下来,作者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金龟子的爬行动作,形象而逼真。“‘图钉’在爬,旁若无人。它的小花伞 对它来说是太大了,遮住了全身,只露出碎了的小米粒那般大小的脑袋,还有几根细脚爪……”指出“图钉”的可爱之处:自信、知足。 虽然显得“鼠目寸光”,但美丽,“这就足够了”。进而说明“尺寸有所长,万丈有所短”的道理。
4 攻克难点:对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哲理的理解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课文中处处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尺寸有所长,万丈有所短。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在课文中,虫子虽然 有益虫和害虫之分,但都以各自的生存方式顽强地在这个世界上爬着,都有其生存的理由和权利。作者通过“无穷层次的生物组成的链环环相套”“一环扣一环”“一物克一物”“弱小战胜强大”的生命现象, 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尺寸有所长,万丈有所短。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5 质询疑点: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第18-26段的议论?
在这部分中,作者先用两个反问句“它们短暂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可是请问谁又能灭绝了它们呢?”来说明它们虽然渺小、它们于人无益,但却有其生存的理由和空间。因其小,是难以灭绝的。接着又用一个 设问句,说明:大而凶、大而美的生物未必就能生存下来。其原因是“因为大”。然后由对虫的怜悯转而对人类的怜悯。连用三个反问句“人类不也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么?人类之上,那双俯察芸芸众生的眼光又是谁的呢?在那双眼光里,人不是同样像一些蠕动的、爬行的、蹦跳的虫 么?”阐明环环相扣、一物克一物的深刻哲理。告诫人们:生物链是不可破坏的、自然规律不可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