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详细内容
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 授课内容: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主备教师:黄x 课型:新授课
课 时:3课时 备课时间:2015、9、18 班级: 学生姓名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学 时
3课时
知识链接
1.《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这就是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
课前过关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逆()傀()徒跣()抢地()
缟素()庸夫()色挠()
学法指导
朗读法、分析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自
学
互
学
一、翻译课文第一、第二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一)第一段
使 谓 欲 之 易
其 加惠 虽然 受
之 弗敢 说因 使 使
(二)第二段
谓 以 易 何也 且
亡 而 以 之 存
以 为 故 错 以
请广 而 逆 轻 与
对 否 是 受
虽 岂直 哉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体展示:
小组展示: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
①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②许: 高可二黍许(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③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作业布置
1.预习第三、第四段。
第二课时
自
学
互
学
一、翻译课文第三、第四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一)、第三段
怫 公 尝 天子 对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布衣 怒
免 跣 以 抢 尔 此
庸夫 士 夫 仓 子 休
? 与 将 若 士 缟素 挺
(二)、第四段
色 挠 谢 谕
而 以 徒 以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人展示:
小组展示: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仓鹰击于殿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
①以大易小。( ) ②徒以有先生也。( )
③以君为长者。( ) ④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不辱使命 ②秦王使人
③仓鹰击于殿上 ④受地于先王
⑤请广于君 ⑥使唐雎使于秦
⑦虽然,受地于先王 ⑧秦王怫然怒
作业布置
1.深入阅读文本,完成第三课时“自学互学”的相关内容。
第三课时
自
学
互
学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补充完成文章各个部分的段意概括。
第一部分(1)叙述出使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和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
二.深入探究
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4.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5.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 达了什么意思?
6.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7.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8.唐雎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人展示:
小组展示: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休?:吉凶的征兆。休,吉祥;?,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作业布置
一、1.请你根据下面不同的性格,设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字数在200字左右,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当父母错怪你时,你会怎么说……
A:性格暴躁 B:性格温和
二、研讨与练习二。
三、研讨与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