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控制>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与防范(一)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与防范(一)

详细内容

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改革使高校获得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也面临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目前高校存在的一种重要风险,本文从概述入手,重点分析了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一、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概述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指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即高校经费收入与支出中长期内不相平衡,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高校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一般企业财务风险,高校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高校财务支出担负着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经费开支的需要。日常性支出对保证各重点项目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高校支出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开支,又要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财务状况失衡风险。虽然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总体财务方面与企业有所不同,不太可能因财务危机破产,但其流动资金的短缺可能导致发不出工资、日常开支困难等现象,由此而产生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二、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成因分析
(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失衡风险认识不足。由于高校财务风险具有隐性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高校财务失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法人实体,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同时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高校在筹集、调度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高校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然而,不少高校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转变,仍然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学校的承受的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高校财务运营风险。
(二)对“开源”重视不够。目前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学费及住宿费等,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尽管高校财政拨款的绝对额仍在增长,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大学的财政状况并未好转。在学校的各种支出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赖财政拨款,难免会引发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财务状况总体失衡。
(三)对“节流”控制不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资金浪费,即使筹到很多资金也有可能会出现流动资金“断流”的危机。高校应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支出。目前许多高校对支出控制不力,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风险。主要原因在于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学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支出庞大,加大了收支平衡的难度等。
(四)学费欠缴现象严重,预期收入不能实现。目前,许多高校对学费催缴措施不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困扰高校的痼疾。同时,随着贫困学生日益增多,而相应的助学措施又跟不上,导致欠费数额越积越大。这种势头在短期内难以遏制,已成为影响学校预算收入任务完成的主要障碍,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经济责任不清,掩盖了潜在的财务风险。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指没有进入高校账簿体系的负债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由于管理层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意识淡薄,高校相继出现了“前任借款,后任还钱”的现象,进而导致贷款无法偿还。这种责任不清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校级层次,一些中层单位负责人也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好大喜功,利用学校的招牌超前消费,使得任期内债台高筑,直接导致高校的正常运转难以维持。高校潜在财务风险的形成,管理人员责任不清是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