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构建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一)
详细内容
作者:李文才 夏国明 路文梅
[摘 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环境和难得机遇,根据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实践过程,就如何通过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关键词] 企业文化理念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岗前零培训
一、前言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提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环境和难得机遇,根据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就如何通过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二、引入企业文化,彰显职业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具体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从2006年起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从课堂扩展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目标要求。
1.企业精神建设
企业精神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通过与沧州供电公司、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秦皇岛港城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下简称“合作企业”)合作,将企业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诚实守信、公道守法的市场行为准则,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等渗透到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学风建设中去,从而使专业精神风貌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2.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校企合作,吸取合作企业所倡导的企业道德标准,将其引入到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到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与人为善,互帮互助,还要以企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为实现企业目标,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等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它具有企业价值观导向的功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障,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校企业合作,将合作企业科学、严明的企业制度引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到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中。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性强,既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又具有严肃性的规章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练就优良的职业作风,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岗位要求。
4.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教室的布置尽量突显企业特色,通过专栏等形式宣传体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成功人士的资料、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
5.思想文化建设
供用电技术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地域较广,学生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思想上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缺乏主动性和创业精神,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和评价不够成熟、缺乏全面性。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讲座、深入企业参观和参加企业生产锻炼等方式不断地向学生强化企业的价值意识,突出职业定向教育,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较快形成科学的职业观。
三、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品质
毋庸置疑,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理念与企业理念之间接轨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体现。因此,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品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等环节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