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之资助文化分析(一)

企业文化之资助文化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企业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资助文化也在不断的形成和发展,并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外部效益)。这种效益典型的表现在社会公众和舆论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程度,而公众的这种认可帮助企业形成其产品的差异化,为企业在竞争中带来特有的优势。
关键词:企业资助文化 社会效益 文化效益 经济效益
0 引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企业的资助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新的独特分支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之外从事社会公益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我们不妨定义企业资助文化为: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为企业成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所认同的,资助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取向。那么企业资助文化作为新的文化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又为这个时代带来了什么呢?
1 企业资助文化的形成
1.1 社会进步 企业资助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来讲离不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大力提倡。同时,随着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各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纷纷构建自己企业的文化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精神上的优势。
1.2 效益的推动和舆论压力 资助中的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将帮助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内化,在这个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始意识到社会具有人性化特征即社会会以不同的方式回报企业对他的帮助,这种帮助会对企业形成极大的宣传效果,从而让企业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巨大的效益和舆论压力引导着企业打造自己的资助文化。从中国具体国情来看中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正是这些传统美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重视资助投入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很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的大力提倡以及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使得这些思想在企业资助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3 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也为企业资助文化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无论世界经济还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灾害始终困扰着各国。地震、海啸、洪涝、全球变暖以及诸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疾病地侵袭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绝望。企业在这个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会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从而在购买产品时倾向于他提供大量资助的企业。媒体的对企业资助的宣传无异于良好的商业广告,在这种双重作用力下,企业自然愿意资助各种公益活动就如:盖茨先生成立盖茨-凯瑟琳基金会积极支持非洲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李嘉诚先生不顾自己企业困难支持深圳大学的建造、王老吉在汶川大地震中捐赠一亿帮助汶川灾民……这些不幸的灾难都给企业提供了生长资助文化的肥沃土壤。
2 企业资助文化的社会效益
2.1 近期效益 “要解决当今时代的问题必须要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学习”中国的领导人如是说。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未来的出路,各种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观点中,和谐占据着主流地位。孔子提出的“仁”的哲学观点伴随着孔子学校在世界各地的成立得到不断的宣传。“仁”的哲学体系中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正施于人”“仁者爱人”等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