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文化>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文化(一)

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文化(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适宜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对企业员工有着无穷的驱动力。但是错位的企业文化、过时的企业文化和变异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创也是非常可怕的。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变革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些情况。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错位 过时 变异
  
  大多数人认为西方企业之所以能够今天产业发展之牛耳,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或体系。其实所谓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或体系只是树上的花,而不是树根,真正的树根是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信念和期望值的总和。它确定了企业行为的标准和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同样也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素。这个比喻很恰当:企业犹如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大船,而企业文化就像润滑油,协调着这艘大机器的正常运行,使员工的行为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企业文化还像催化剂,对所有员工的行为有激励、导向作用,因为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员工自觉表现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比尔·盖茨就非常明白员工在公司中的主导地位,他提出了“微软的存在必须依靠员工想象力”的口号,因而大批优秀人才集结在微软旗下。以许许多多富裕起来的雇员仍留在微软公司“卖苦力”而不是跑到外面去享乐这一事实来看,说明微软公司具有强大的内部驱动力。
  许多商业性公司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似乎与商业无关的理念,并且把它作为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力量源泉?答案就是:人作为一种有灵魂的动物,不管是金钱、权力,还是制度法律,都不可能为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因为你可以将你的成功建立在员工暂时对金钱或权势的屈从上,但你不可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创造力和对企业远景的忠诚。企业员工共同的信念却能提供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企业文化能够沟通以及培育更好的员工期望。 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防止或避免以下问题:
  一、错位的企业文化
  企业制定了企业文化,就必须将其好好贯彻下去,让每个员工都把这种企业文化牢记在心,并将这种价值观体现在行动上。这样企业制定企业文化的目的才达到了。但是有些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渐渐忘记了企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忘记了那些促使其企业成功的无形东西——价值观,比如说诚信、勤俭等非常宝贵的品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如果丢掉了这些宝贵的东西,预示着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在逐渐错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错位的开始,也是这个企业毁灭的开始。我们回顾一下曾经风靡全国的“百信鞋业”:一个1972年出生的农家少年,19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最初在一家鞋店当学徒。通过几年的奋斗,20多岁的他便在全国拥有了80家连锁店,总资产达30多亿元。他就是全国闻名的”百信鞋业“的创始者——李忠文。
   ”百信“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它的经营方式密不可分。“百信“在销售上除了注重低成本运作外,在经营上采取”赊销“的办法。百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相对的直接投入并不多。“百信”从供货商手中先拿货,等货销出去以后,再将货款返回。这样由供货商垫付先进现金成本,“百信”基本上没有流动资金的压力。
  “百信”之所以能够采用”赊销”的办法,一大资本是其强大的销售实力,另一大资本就是自身的信用。在“百信”发展初期,信誉很好。“百信”与供货商约定在一周之内结账,遇到特殊情况也不会超过15天。因此,“百信”与供货商之间达成了双赢互利的合作关系。供货商不但不担心能不能收回货款,而且许多慕名而来的供货商更是争着向“百信”供货。自身信用就是“百信”经营壮大最大的资本。通过这种经营方式,“百信”就可以集中资本进行市场扩张。
  可以说,“百信”的迅速成长,是由于“赊销”的经营模式,缓解流动资金的压力,而能够采取”赊销”的经营模式,是因为“百信”强大的销售实力和从公司创立初就形成的“诚信”。而这种诚信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即“百信”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
  但正当李忠文的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他庞大的产业却在一夜之间崩溃了。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百信”在管理上还没有摆脱”家族“企业的模式。李忠文几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的亲戚朋友,但相互又无制衡。
  诚信的逐渐缺失是使“百信”走入困境的又一重要原因。百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壮大以后,他的信誉却在走下坡路。百信鞋业过于注重低价而导致劣质的商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印象。从最初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平民化“鞋店变成了”麻烦“鞋店。“百信”在质量信誉大打折扣的同时,他的销售额也逐渐在下降。而且“百信”某些分公司在经营上开始违规操作,比如拖欠供货商货款,不履行销售协议等行为在供货商中间造成了不良影响,给本来相对和谐的供销关系带来了许多不和谐音符。
  “百信”鞋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的一步步缺失,导致其企业文化严重错位。采取“赊销”经营模式,可以使日常经营的现金风险基本上由供货商承担。但“赊销”是建立在良好的信誉基础上的,劣质商品的流入及拖欠供货商货款使“百信”在顾客和供货商中的信誉逐渐丧失,导致“赊销”经营模式的垮台,最终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倒闭。
  二、过时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同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战略目标及实际情况相适应,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必须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变更而不断调整。否则,企业文化不但不能起到润滑油、催化剂的作用,反而成了摩擦力、阻碍力。所7以企业要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一层不变的企业文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慢慢过时,最终成为企业的绊脚石。
  也许有的人会问,既然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那它怎么又会过时呢?其实,我们可以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去看这个问题。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一个相对到绝对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核心价值观的驱动力是无穷的。而在一段时期内,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制定一个永恒正确的企业文化,而只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相对正确。这就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但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或变革,这样的企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谈起福特汽车公司,这是一家充满光荣历史的企业。身为全球第2大的汽车厂,福特汽车确有独到的经营之处,但也有包袱存在。在开创初期,福特汽车的代表产物是T型车。这部全世界卖得最好的车子虽然写下了历史,却也因此注定了福特汽车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是个农场主的的孩子,从小养成了生活简朴的生活习惯。13岁开始就可以修表,但不收费,发誓要为农民造自己的汽车,所以最后T型车没有多余的零件,两个门,四个缸,手动档,非常实用。他不喜欢汽车有多余的装饰,认为开豪华车是奢侈的,在他的流水线发明以前,汽车工业全是手工作业,后来老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量。
  通用等汽车公司通过市场调研,以人为本,大力开发新产品,小汽车变成了四个门,自动档,液压刹车等,产品越来越先进。但老福特只通过降价来对付,始终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最好、最先进的,从1914年到1924年降了8次价,最后造成利润太低,收入逐年下降。1910年,T型汽车780元/辆,1913年发明了装配汽车的流水线,1914年达360美元/辆,处于第一位,有13000工人,生产26万辆车/年,占美国总产量的48%,其它的企业有66万工人,只占了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