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供应链管理在大中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

供应链管理在大中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局限于一个企业和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承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的企业之间协同作战,最终达到共赢目的的竞争。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时而生。虽然,受各种条件限制,供应链管理还未能在国内大中型企业中普及推广、应用。但是,供应链环境下的各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却可以在企业库存控制借予应用。本文针对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库存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方法在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实现形式、机制和风险防范等进行研究,提出对库存物料进行分类库存管理,为未实施供应链管理大中型制造企业库存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商库存管理 应用研究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或运输过程中,为了应付不确定需求而储备的物品。对库存的物品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有效的库存管理可以调节供需余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使存储管理费用达到最低。在生产过程中,库存管理逐渐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局限于一个企业和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承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的企业之间协同作战,最终达到共赢目的的竞争。对承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的企业之间的库存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企业的新课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商管理、联合库存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方法应时而生。
  在国内,受通讯、信息手段等限制,或者供应链成员企业自己的库存管理目标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甚至是相冲突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政,甚至以牺牲其他成员的利益为代价,这些极大地阻碍了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发展。
  作为一个没有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性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借用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方法,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1 物料库存分类
  对物料进行分类,再对每一类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不但可以使企业库存管理清晰有序,还可以极大降低库存成本和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按照传统库存管理理论,制造型企业中的库存可以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两种模式。产品库存管理属于独立需求库存管理,而在制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则属于相关需求库存管理,原材料的需求量通过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等来确定。
  从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范围来说,产品的库存管理属于下游供应链,即制造商一分销商一零售商的三级库存优化;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则属于上游供应链,即供应商一制造商的库存优化。
  
  2 分类库存管理
  2.1 联合库存管理
  (1)适用范围
  ①可以采用定期订货模式和定量订货模式的进行定货的物料;
  ②适合供应方合理进行生产计划优化管理,实现按单生产的物料等。
  (2)实现形式
  需求方通过向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者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但该批货物在当前并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按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计划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
  (3)实现机制
  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供需双方应当建立合作契约机制,共同遵循合作原则、互惠双赢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物流信息技术,使供应链运行信息即时共享,稳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双方需以契约形式明确权利和责任。
  ①供应方应当对需求方明确事项:计划需求量、需求时间尤其是提前期和交付时间、定金或预付货款或保证金的形式及其数量,以及付款形式和要求等;
  ②需求方应当对供应方明确事项:按照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交付货物的质量进行保证。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分批进行补给。按照交付时间窗口约定进行交付,不能延误,也不能提前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