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使企业管理不尽如人意。结合近期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于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动力不足。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内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权代控,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普遍;其次股东和企业管理层委托关系不完善,企业高管人员兼职比较普遍,由内部人控制企业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因为没人愿意制定出束缚自己手脚的控制制度。另外,由于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导致企业内控动力不足。
2.内部环境适应性不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受长期计划经济和公司领导由政府任命的影响,许多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自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真正把企业当做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经营主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发挥各自的职能,没有形成一个适合于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指南,企业无法正确使用已有规范进行操作。
3.风险评价意识淡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企业状况看,企业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能否搞好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看能否遏制企业风险的发生,如果内控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可能错误地作出估计和判断,导致错误地决策。
4.会计系统控制不严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企业由于会计系统控制不严,核算不实缺乏有效程序控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根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等。近几个世界范围内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一系列的公司财务丑闻和国内银广厦、郑百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会计作假事件,引起了中国会计学界对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的重视。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规章制度难以落实。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内控制度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控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之流于形式,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
2.财会人员难以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财会人员起关键作用,从实际情况看,财会人员难以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纳付款时只看报销手续是否齐备、金额是否正确,会计在财务处长审核的基础上注重原始凭证的内容真实和会计分录是否正确,财务处长若领导无交代的按正常程序审核,若有特殊情况的还要按领导意图处理好此笔业务。在领导心目中财会人员既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又要灵活的领会领导意图,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好的财会人员,死板硬套的决不是好的财会人员。
3.内、外部监督乏力。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执行不力。外部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是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管理分散,未能形成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行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得“经济警察”没有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