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民营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一)

民营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通过分析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以及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对我国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正确定位民营企业、完善相关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政治体制 和谐社会

1 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的加剧贫富分化、劳动关系失衡的矛盾
  民营企业发展腾飞的起点始于改革开放,许多民营企业家也正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至2001年底,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达460.83万人。尽管从人数上看,他们在中国13亿人口中比例极低,然而,因为他们所支撑着的民营经济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3,其经济绩效尤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其不断扩大的就业人口在维系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十分关键,他们在中国的分量其实并不取决于其比例,而是与整个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分量相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势利益团体。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却日益加剧,据北京市今年初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该市高、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3.1:1扩大到2003年底的4.7:1,全国的情势似乎比北京更为严峻。
  由于传统民营企业的一些特点,如不可避免的家族式管理等,使得单个的民营企业常常具有排斥性的团体,形成“外人”很难进入其“信任圈”,以实现平等的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局面;其发展前期增长粗放,造成不少民营企业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劳资关系失稳,企业寿命周期短,有的甚至搞“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加之民营企业中普遍缺乏甚至拒工会之类的能维护工人权利的组织,民营企业更易成为贫富分化引发的阶层矛盾和劳资矛盾的火力集中点,不断暴露出来的民营企业家不光彩的发迹史和官商勾结的丑闻正是印证了弱势群体对其的强烈不满。
2 企业家从政:体制的弱点和角色的冲突
  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家成为强势利益团体,他们不可避免的要求进入政治领域,以寻求利益表达的途径,更好地实现其利益诉求。然而,在体制和角色两个层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获取政治角色似乎已成为民营企业家们一种热衷的方向。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获取一定的政治资本,将人大代表等称号当作一种荣誉和对社会地位的肯定,获得利益表达和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从法理上看,并没有任何理由和必要一开始就从制度上将民营企业家排斥在政治领域之外,这既不符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人平等的原则,也不符合执政党扩大阶级基础的要求。反之,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的正规途径,这部分在经济上拥有优势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实现其利益诉求,即与官员进行权钱交易,获取公共权力的“准使用权”,以此扩大自己的利益。我国转型期的腐败现象多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