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谈创新价值观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先导作用(一)

谈创新价值观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先导作用(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自主创新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价值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创新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取向和态度,为企业自主创新催生灵感、激发活力,为创新主体营造氛围,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创新价值观 自主创新 原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影响和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很多,但创新价值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创新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创新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态度及其实现创新价值的谋划方式、目标与路径的系统观点。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创新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取向和态度,为企业自主创新催生灵感、激发活力,为创新主体营造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的成败。
  
  创新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取向
  
  创新价值观首先表现为一种价值追求,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一种行为取向,是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对行为方向的选择与把握。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中,最具活力的是自主创新。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将阻碍企业和产业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导致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的严重短缺及低档化,导致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严重,这必将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竞争力的提升,使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资源转化为财富的途径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技术创新就是寻求一条更具价值的创造财富的可能途径,这种可能途径所带来的利益就是技术创新的预期价值。因此,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必须寻求一条更具价值的创造财富的可能途径,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创造出更具价值的财富。这样就在观念中确立了创新的价值目标,使主体需要与活动成果具有的功能在观念中直接吻合。如“追求卓越”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三大价值观其中之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以“进步是我们最主要的产品”为基本理念,“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公司”;美国惠普公司则“以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度而自豪”;“在微软,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指出,追求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和心理状态。面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一种面向未来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引导和激励职工把追求自主创新作为价值目标,及时把握各种创新的机会,使企业始终保持在持续创新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价值取向是在价值观念引导下进行的,因为价值观念引导主体对需要进行筛选,而需要是价值取向产生的基础。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9万人,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在生物、纳米、航天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总体竞争力还处于世界低位,特别是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少,致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依赖进口,明显缺乏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如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等制造装备的70%以上均依赖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强势品牌,使得我国产业无法形成较完整、发达的产业链,导致高增长、低效益。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40美元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英特尔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都为发达国家拥有;汽车行业90%为合资品牌,但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方手中。因此,我们必须重塑创新价值观,确立自主创新价值取向,使企业具有不满足于现状,能够认识到潜在威胁,放眼长远利益,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具有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获得成功的竞争意识;具有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争取预期价值最大的效益意识。
  
  创新价值观为企业自主创新激发活力
  
  创新价值观的重塑,自主创新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确立,将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并指明了共同努力的价值目标,从而使企业积极从事自主创新活动,并以极大的热情为实现目标而创造理想的价值。当前,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我国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邓小平指出:“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关键产业水平。江泽民指出:“我们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就是必须尽快地使我国摆脱高技术落后的局面,努力研究开发出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努力创造并掌握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目前,我国以海信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已经培育出一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并将其成功转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一些名牌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取得长足发展,在一些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其独有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占据着国际市场,在某些领域甚至成为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未来趋向的领跑者。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资源。江泽民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吸引人才并激发和保持其创新激情,一方面基于优秀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但更重要的是创新文化环境,特别是创新价值观。创新价值观的重塑,自主创新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确立,就会增强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创新人才的拼搏精神和献身精神,从而形成自主创新的强烈使命感和持久驱动力。如我国的海信集团吸引了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就有10多项,并成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因为在海信集团已形成了“敬人敬业、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每一个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都能发挥自身能力,实现自我抱负。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很低,在国家和省两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平均拥有研发人员仅占企业从业人员的4.3%,拥有博士学位仅2人。创新人才的匮乏,是造成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因此,胡锦涛在会见中科院院士座谈会代表时指出:“要进一步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要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使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