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与竞争优势(一)
详细内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而隐性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变量。煤炭企业可通过管理隐性知识,降低成本,提高煤炭质量,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
【关键词】隐性知识 竞争优势 隐形知识管理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实践证明,隐形知识在企业取得并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知识经济对煤炭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企业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隐性知识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隐性知识
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Polanyi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一文中首次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之后,我国各位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地阐述。较为全面的是:黄平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的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非编码型知识。它根植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是停留在实践层面即时性的非判断性、经验性的知识,往往被不自觉和无意识得运用。在现实实践过程中,隐性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专长、印象、感悟、直觉、洞察力、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属于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知识类型。
由此可以看出,隐性知识涉及认识和技能两方面,来源于个体、团体和组织三个层面。隐性知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产生的,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习得,即“干中学”、“用中学”才能真正获得隐性知识。
三、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除了资源、资金等基础资源的支撑外,还必须发掘出有别于同行企业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梁启华认为,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
隐性知识以其难以模仿的模糊性、路径依赖性、学习积累性、资产专用性、与组织的难分离等特性,使得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特有的核心资产,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隐性知识的自组织性、协同效应,又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加强和持续,即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自增强性。
四、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途径
由于煤炭企业是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企业,煤炭开采的区位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还有煤炭资源禀赋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从本质上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成本和质量。因此我国煤炭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最终获得竞争优势。
隐性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针对煤炭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隐性知识相应地起到了具体的作用。
1.决策区位,选择经济可采的方位。员工在多年的勘探经验的指导下,识别煤矿资源所在地以及煤炭的禀赋,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开采能力,选择合适的开采地点与方式,变不可开采、难开采为经济可开采,增加企业优质煤的储量。
2.改良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员工之间进行意见交流、知识共享,解决技术难题,有可能产生新的技术创新构思,重组生产线,改造直接引进的机械开采设备,以适应本企业实地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3.高效管理,风险控制。企业文化属于组织层面的隐性知识,真是通过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最终影响行为方式来达到管理的效果,引导员工协同实现企业的总目标。而知识系统的构建,同时也涉及到风险子系统的组成,对整个生产流程实施监控,在可控制的最大范围内,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