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笔者从诚信缺失的背景、市场的弱有效性、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并给出了治理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诚信会计诚信市场委托代理关系
一、诚信及会计诚信的涵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观念的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一词,从其涵义上讲,与我国古代典籍紧密相关。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字组成,“诚”和“信”既相区别,又联系紧密。诚,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自然宇宙的本体特性方面解释,二是从道德方面来解释。其一,诚是一个描述自然宇宙本体特性的哲学范畴。《礼记.中庸》记载:“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由此可见,诚就是客观存在的意思,即不存在“假相”。其二,诚又是一个描述人的精神状态的道德范畴。诚是人内在的真诚品质,是人的自我统一性,是身心内外的合一不二。诚又是虔诚、严肃和尊重的心理状态。信,从字形结构看,一人一言,讲的是言谈的真实性。信的原义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
诚和信密不可分。许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程颐说:“诚则信矣,信则诚矣。”由此可见,诚与信互通。诚是人的内在品质,而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二者不能分离。诚于中,必信于外。
会计诚信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哲学范畴来看,会计诚信本质是内在要求会计客观的、真实的来反映经济活动,对外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会计产品,取信于会计产品的使用者。二是从道德范畴上讲,由于会计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来操作的,自然,会计由于人的缺陷和不足而使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假相。因此会计诚信就是要求会计及相关人员尊重会计、忠诚于会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精湛的会计技术、技能,进而能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
诚信是会计存在的根基,然而,现实是会计对社会的诚信允诺被不同程度地抛弃了。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就拿美国来说,从安然事件、世通造假、环球电讯破产等事件来看,会计舞弊现象不但中国有之,而且是一个国际固疾,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深远的负面影响。无怪乎会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越来越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究竟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在哪儿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深思。
(一)社会大环境某种程度的诚信缺失是根源之一
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结成了社会,为了特殊利益和信仰建立了国家,形成了不同于私人领域的社会政治关系。一个国家的维系和发展,主要靠两种手段,一个是道德手段,一个是法律手段。前者是软的一手后者是硬的一手,这两者不可偏废。其实在这二者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基础性的东西,就是诚信。通常情况下,一个讲诚信的领导者,一个讲诚信的政府,是治理好国家并使其长久发展下去的保证。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且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和社会大环境失信行为有关,并受其直接影响。
规范化的市场竞争秩序要求每个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竞争,而这种市场竞争秩序需要政府来维护。如果规则制定者在制定规则时把本部门或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置于自己的特殊照顾下,甚至既做裁判员又做追逐利益的运动员,那么公平的竞争秩序必将受到破坏。一旦市场参与者发现无法从制定的规则中受益或受益很少,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便有了滋生的可能。
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约束规则,它旨在约束主体追求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的重要功能是提供市场参与者的约束条件,使其产生明确的收益预期,制度越是稳定,市场参与者预测未来收益越是明确,那么市场竞争将越能趋向公平、有序。然而,当前某些地方由于某些原因,决策具有随意性,制度规则由于其经常性的变动而缺乏严肃性。在某些偏远地区,制度规则的朝令夕改更是严重。这种不稳定的制度规则,必然难以形成较为明确的收益预期,将导致人们行为的短浅化,并可能诱发人们采取非诚信行为来获取利益。
总之,社会环境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将使一些市场参与者采取不合理的甚至违规违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会计舞弊由于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常常成为他们使用的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
(二)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是根源之二
市场经济本身不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可以不择手段去损害他人利益的经济。市场经济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把这种追求看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市场经济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并且这种追求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市场经济就是要形成一个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最终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机制。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尚是一种“弱式有效”的市场。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信息分布不对称,“经济人”理性有限,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这种市场的不完善给一些“经济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可以通过不诚实和欺诈的手法来达到利己的目的,且实施欺诈手段获得的利益大于付出的成本,但这种利己行为不能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弱式有效的市场给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人们实施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是实施舞弊行为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舞弊行为的成本,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形成的净收益的追求最终导致会计造假的泛滥,进而使会计失信于民。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些数据不难得到明证。据统计,过去十年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十年对外正式提供的财务资源(财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不下10000份,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很小。即使造假被发现,造假成本相对其造假收益来说微不足道。
(三)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的不确定性是根源之三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契约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体。契约成为现代社会各种关系的一种本质要求。不管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物质的,甚至是心理的,都客观上要求具有契约性质,否则,所有的关系都将崩溃。会计在现代社会成了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市场与企业、管理者与公司职员等契约关系的纽带。委托代理关系又是契约关系的主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人处于公司的外部,在信息的掌握上必然处于劣势的位置上,而代理人在公司的内部,拥有信息的优势。当股权分散时,公司的实际权力掌握在代理人手中,委托人的权力变得十分脆弱。而会计诚信立足于委托人代理关系比较稳定的基础上,确定的委托人肯定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全力以赴,督促会计履行诚信,提出自己需要的可靠的信息。如果委托人比较分散而且处在一种高度流动的状态,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态度必将冷漠,而其一般情况下只会关心自己今天持股时的利益,因为明天其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所以委托方可能为了今天的利益而损害明天的委托人。由此可见,委托人的不确定性,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