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会计准则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完善探讨(一)

会计准则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完善探讨(一)

详细内容

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就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等的完善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重构问题
会计准则实施10年以来暴露出来如下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理论深度。会计基本准则必须对其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作用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入地分析,但基本准则只是将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抽象的表述,未作深透的原理性论证,因此,理论的有效程度和可信程度都不高。二是适用范围有限。基本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用中越来越缺乏适应性。三是基本内容有待完善。如会计目标空泛、抽象,缺少可操作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缺乏明确的层次结构,各种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释义不合理;6大会计要素的定义不科学,没有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等等。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有三:一是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修改,并将之等同国外的概念框架。二是在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会计准则概念结构,形成会计准则概念结构———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体系。三是取消现行的会基本准则,制定和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制定和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1、《财务财务概念结构》是一套把目标和有关概念联结起来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这个体系将使会计准则前后连贯,消除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深度不够的弊端,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理论性。
2、运用《概念结构》可以避免所谓基本会计准则适用性问题的争论,并将其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发展性。
3、运用《概念结构》,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与局限性方面提供基础,以便在一个有效结构的准则体系下促进决策行为和经济发展,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教育性。
二、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了我国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6项职业道德,内容比较详实。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体系不完整,规定过于抽象,操作性较差;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约束力不够;职业道德缺乏应有的评价手段,无法形成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笔者认为,要使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完善并发挥其作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做到:
1、体系完善。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包含:(1)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即提出会计人员应有的行为,以及达到行为守则所规定的最低可行的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修养、职业责任和职业公正性。(2)行为守则。这是强制性的道德标准,可以充分借鉴世界会计界的优秀成果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予以制定。(3)行为守则说明。为明确行为守则的范围和实施提供指南,以提高其现实操作性。
2、环境协调。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实现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统一、协调。政府必须在坚持行业自律原则的前提下明确管制的范围与形式,应通过《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对各种非规范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职业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评价方式。可以确立自我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用户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法。评价的结果应使用奖惩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每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企业、组织内部和广泛的社会督导之下。
三、关于会计规范
会计主体、会计行为和会计规范是会计行为过程的三大要素,会计规范的实现,除了规范本身的完善之外,重要的是会计主体行为的优化和会计行为的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