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实施(一)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实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我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很少,而生物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农业企业的特点,逐步完善相关的内外环境和体制,加快准则的全面实施,以规范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事与农业活动有关的企业越来越多。为了规范这类企业的业务核算,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并结合2004年财政部发布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规范农业企业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生物资产准则既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农业企业的特点和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决定的。因此关注这些特别之处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并逐步完善,有利于生物资产准则的实施。
  
  一、生物资产准则试行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要考虑准则试行范围和实际需要准则的主体错位的影响
  生物资产准则主要是在上市公司试行,为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监管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对企业来说,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要花费较高的代价。但是我国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而是通过投资、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等形式涉猎农业,真正涉及生物资产核算的农业企业大部分为非上市公司,不需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因此准则的试行范围与真正需要准则的主体间存在错位。在我国农业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公司治理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情况下,执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准则的大范围应用,也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历史成本是主要的计量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是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模式,即在期末也要对资产价值做出判断并跟账面价值进行比较,这里的价值判断类似于公允价值的确认。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动态计量模式,要求能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并能反映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
  1.虽然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采用有严格的限定,但是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估计价值,作为交易双方自愿协商的结果,没有相关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因此要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2.公允价值是指在熟悉情况的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或多方对资产价值的一致认同,相对来说具有客观性。由于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否则公允价值的采用就失去了意义。
  3.由于报表的编制时间和实际对外报出的时间存在差异,如我国规定年度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出,这样如果单纯依靠报表提供的信息,即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及时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4.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按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在利润表所得税之前单独反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利得或损失。既然在所得税之前列示,那么就应该考虑该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但是我国税法没有这方面的规定。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未实现损益,如果把它考虑在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中,特别是对于利得部分,将会导致对未实现损益征税的情况。因此,企业就会采取措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使公允价值失去客观性。
  
  (三)要考虑资产性质划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对于一般资产而言,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的转化不是很容易,比如说投资虽然容易转化,但是转化损益的核算是不一致的。对于生物资产而言,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转化比较容易,比如说动物资产,是用作销售还是用作产出农产品,很容易中途做出变更。由于这种变更对损益的核算不一致,同时还会影响资产的性质,因此应关注这种转化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