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的是人为造成的,也有的受到制度本身局限性的影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防范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2005年1~11月,审计署共查出各类违法违规资金超过2 900亿元。此前,美国世通公司又有两名高级主管因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而涉嫌财务欺诈,已承认违纪的美国世通高层管理人员已达到5人之多,涉案金额高达70多亿美元。联想起近年来国内著名的“银广夏”、“郑百文”股票风波,人们禁不住会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还能不能相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逐渐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企业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客体群。在这个客体群中无论是个体还是单位,都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信息,并据此经过分析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高低是影响他们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而,可以不夸张地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容乐观,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较深、范围较大,既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又影响了会计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道德的丧失
在各项工作中,人的因素永远起着决定作用,与提供会计信息相关的各项工作也是如此。当前会计信息的失真,多与经办人的职业道德的丧失有关。一种情况是经济业务的初始经办人,为了个人经济利益,填制和编造虚假的原始凭证,在以后的各审核环节蒙混过关,这就为以后的账务处理提供了虚假的记账依据,最终导致假账。有的是会计人员贪污、挪用企业资产,为掩盖事实真相故意作假,也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胁迫会计人员,左右利润核算,或少算利润偷税漏税,或多算利润,粉饰经营业绩。这些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丧失,干扰了正常的会计核算程序,导致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二)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低
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业务知识老化,技能提高缓慢,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容易在无意中做出违纪违法的行为。
在会计制度改革以前执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在这些制度中对会计科目的使用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定,甚至还有各种业务类型的会计分录举例。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时,只要照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样的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自然不高。会计制度改革以来陆续颁布的《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取代前述内容详尽的行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会计人员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由会计人员凭职业能力判断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实践证明有相当一部分职业能力较低的会计人员在新规则面前无所适从,他们离开了内容详尽的行业会计制度,就不免会作错账。即便是合格的会计人员,由于职业能力高低不同,选择会计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方法直接导致账务处理结果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备
1.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财务监督体系由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组成。单从体系上看财务监督体系很庞大,但这些监督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不相同的,在监督标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不能有机结合,不能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监督。当国家宏观利益、社会个人利益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
2.社会监督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社会会计监督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人们也把注册会计师称为“经济警察”。这主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领导的左右,相对来讲能够公平执法。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大多数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生存,挂靠在企业主管部门。在受主管部门委托,对企业审计时,不免投鼠忌器。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被审计的公司,可以说业务报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为了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收入,必然会迎合被审计单位的要求,结果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使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必然。
(四)会计体系的局限性
1.货币计量前提的局限性
货币计量前提是会计核算的4个前提之一,是指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量度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但是这个前提本身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假定货币币值稳定,只有在币值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的资产的价值才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并计算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一旦货币币值出现波动,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企业分两次购进了200件A种商品,第一批100件,每件进价100元,第二批也是100件,每件进价110元。现在企业账面上有200件A商品,总金额21 000元。那么1件A商品的现时价值是多少呢?200件A商品的现时价值又该是多少呢?恐怕很难回答,按历史成本计价还是按重置成本计价存在选择。在会计核算中有那么多的数字需要汇总,而这些不同币值的数字汇总本身就缺乏可比性。也就是说,在当前货币币值不稳定的情况下,会计的货币计量前提本身就是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