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探讨式教学法的服装工艺课(一)

探讨式教学法的服装工艺课(一)

详细内容

【摘要】探讨式教学法是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相互解决,唤起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激活学生思维,让患路多方向地、创造性地展开,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探讨式教学法;创造性思维;
提高能力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着改变服装工艺课的原始教学模式,因为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溜号、厌学。而后笔者尝试着采用探讨式教学法即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相互解决,唤起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激活学生思维,让思路多方向地、创造性地展开,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同时采纳模拟企业部分管理的模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做到人人有事做。起裙先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两大组分别命名为第一、二车间组,各组选一名负责而又大胆的学生担当车间主任,车间主任有权利调动组内的任何一名学生。
第三学期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夹克衫、马夹、女西服等款式的缝制工艺,当教学进度进行到女西服工艺缝制一半时,有意安排一节《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的讲评课。
主要目的:
(1)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问题,同时会倾听思考别人提出的疑问“我”能否会解决?(2)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会用专业术语描述问题和解决的办法。(3)为学生们创造一切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机会,增进学生间的互助关系,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前准备:
(1)学生要反思做过的衣服成品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我能否自己改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2)回忆夹克衫和马夹的缝制工艺质量要求。
(3)根据现在完成的女西服工艺内容,总结女西服的质量要求。
教学过程:
(1)提问――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女西服缝制工艺的质量要求。学生们各抒己见,最最由老师总结并摘录部分内容形成文字条款。
(2)导入――通过质量要求的形成让我们共同回忆做过的夹克衫、马夹的质量要求,反问自己完成的作品是否有遗憾,这些遗憾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完美;还有在缝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那么我们利用一节课时闻将这些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并把好的经验记录下来。
(3)统计问题――利用五分钟时间各组讨论并统计问题,每组不少于五个问题,由车间主任担当发言人,将问题公布出来并佟适当解释。
(4)上报问题――老师将各车间的问题公布于黑板上,一车间有五个问题、二车间有八个同题。
(5)讨论问题――与此同时老师再次布置任务:两个车间组互相讨论、解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要求两个车闻主任将闻题逐一下发到每个小组成员的手中,他们分头我饮伴讨论问题解决的最佳办法,最后个小组选定一入代表公布答案。讨论时间走五分钟。在此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适当地参与讨论,仅仅起到引导作用而已。
(6)解答问题――两个车间分别交替着回答问题,并由对方判定回答得是否满意。此时老师仍然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不要随意下结论,结论应该是由学生总结,即使不够完整,也要诱导学生围绕目标作答。
(7)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傲讲评,肯定并鼓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思考的态度,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热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