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一)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一)

详细内容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对教师、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优点也有缺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受到信息技术、课程以及整合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践

在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各个地区和单位都在进行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但是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等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偏差。很多地方和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困难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此种环境除了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外,它应该是一个多元的,互动性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环境,它也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教学或学习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首先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技术应用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从传统的信息技术只辅助教学的误区中脱离出来,系统、全面地看待信息技术,强调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困难

目前,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但是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从行政上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都支持教师进行实践探索。缺乏教育行政的支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从基础设施上来看,很多学校还不具备基本的整合条件,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很难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其次,就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技能和意识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很多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或者没有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法。资源的匮乏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一个主要困难。

我们根据台湾吴正己教授的调查表格,先后采访调查了各学科教师和学习者,总结出目前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看法。具体调查内容与结果如下表: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教育行政、教育设备、教育资源以及师生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

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机会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要面向课程的要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辩证地评价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趋利避害,追求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实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受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可从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两个角度考虑;课程可从课程结构、课程形态、课程内容三个层面考虑;整合过程则要考虑整合的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而教师与学生的因素都包括信息技术技能、意识、态度等因素。

1.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性因素就是信息基础设施。没有丰富有效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信息技术与整合的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当前关键的问题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和不健全。虽然目前已经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是教师们仍普遍感到信息设施使用不便:计算机投影设备的安装与归还占用了教师下课休息时间;学生希望有更多操作计算机学习的机会,也因计算机教室的使用困难而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