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多元智力理论与艺术教育的回归(一)

多元智力理论与艺术教育的回归(一)

详细内容

提 要:本文主要介绍美国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一种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推进”,并讨论该课程给我国艺术教育带来的几点启示,希望能为我国艺术教育以及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助益。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多元智力

“艺术推进”是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为主要依据的艺术课程,该课程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其它学科的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意义。在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改革之际,学习、借鉴“艺术推进”课程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与思路,从而推动我国艺术教育和整个基础教育得到新的发展。

一、多元智力理论与艺术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共有7种或更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音乐―节奏智力(Music-rhythmic intelligence)──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逻辑―数理智力(Logic-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出;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自知―自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交流―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个体与人相处与交往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一,加德纳把创造力作为智力的核心,认为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创造力又是艺术的两个要素──创造力和将创造力表现出来的技能──之一,因此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应该是艺术教育的目标,通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全面、和谐地发展。第二,加德纳认为上述7种智力中至少有4种──语言―言语智力、音乐一节奏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和身体一动觉智力──与艺术有直接联系,是音乐、视觉艺术、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因此,艺术教育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各种智力。第三,加德纳还认为这7种智力中的每一种在运用过程中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表现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需)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因此,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艺术创作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艺术地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自己的艺术需求。对于没有能力与机会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人来说,学会艺术地生活和工作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加德纳试图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向学生提供一种合理的艺术教育,尤其是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在这种艺术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进行艺术创作,体会艺术带来的愉悦之情,并形成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成为“有能力满足自身艺术需要的大众艺术家”。加德纳还探索能否使艺术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作用,使艺术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推进”就是在加德纳的指导下,由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Zero Project)、教育测试服务社(Educational Test Services)以及匹兹堡公立学校(Pittsburgh Public Schools)共同开发的以高级中学学生为对象的一种艺术教育课程,该课程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美国“艺术推进”课程的主要内容

“艺术推进”提倡让学生接触广泛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资源,对艺术进行感知与欣赏,并在对艺术以及艺术创作进行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艺术推进”课程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以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以三种艺术形式为教育内容、以两种艺术教育手段为方式、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下文就这些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一)三种艺术能力──创作、感知、反思

无论是艺术创作能力还是艺术鉴赏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人们长期从事一定的艺术活动逐渐培养和发展。“艺术推进”重视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三种能力,并以此作为艺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艺术课程都围绕这三种能力展开。这三种艺术能力分别为:

1.创作(Creation)。“在领域内思考”、“表演与排列”,如作曲或演奏、绘画或素描、从事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的写作等。

2.感知(Perception)。“感知领域内的事物”、“区别与联系”。具体地说,就是能进行“专业艺术家式的思维”,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比如不同画家、作家的风格。

3.反思(Reflection)。“关于领域的思考”、“评价与修改”。学生能对艺术家以及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从而体会艺术家以及自己在创作时阶情感、表达手法和寻求的效果。

这三种能力是“艺术推进”的主要目标,一切教学活动与内容以及对课程、学生的评估都围绕这三种能力进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三种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具体、细化。总体来说,创作、感知和反思这三种能力是从事任何艺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它们也是“艺术推进”的主要教育目标。

(二)三种艺术形式──音乐、视觉艺术、宣有想象力的写作

“艺术推进”主要以三种艺术形式为教育内容,促进学生上述三个主要艺术能力的发展。这三种艺术形式分别为:音乐(演唱、演奏、作曲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的教育,都注重向学生提供并让学生感知、思考这些艺术形式的内容,了解有关艺术作品蕴涵的感情与思想,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悟与兴趣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学生的时间以及精力、能力所限,他们不可能同时深入学习每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艺术推进”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并深入接触一种艺术形式,学习、了解该艺术领域特有的“思维”及创作方式,从而具备今后对其它艺术形式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两种艺术教育手段──领域专题、过程作品集

“艺术推进”采用两种艺术教育手段──领域专题和过程作品集,这两种手段既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为课程及学生的评估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基础。

1.领域专题(Domain Project)。“艺术推进”为音乐、视觉艺术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这三种艺术形式设计了许多领域专题,如“构图”、“作品传记”等。各专题都涉及这种艺术形式的核心概念与技能、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等,并包含围绕培养学生创作、感知和反思能力的一系列练习。各艺术形式的领域专题都要求学生在掌握该艺术形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感知并反思有关作品(创作背景、风格、手法、效果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创作。

领域专题在课程中的具体实施通常分为几个单元进行,各单元的教育目标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但各单元循序渐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过程作品集(Portfolio)。作品集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大部分作品集一般都收集一个艺术家的最佳作品或准备参展或参赛的作品,但“艺术推进”学生的作品集则与艺术家的作品集不同,他们的作品集叫做“过程作品集”,也叫“艺术夹”。顾名思义,这个作品集收集的是学生艺术学习及创作过程中的作品,除收录他们最后的作品外,还收集原始素描、中间草稿、自己和别人的评论稿;同时,还收集与他们的创作有关的、自己欣赏或不欣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教师或其他人对学生最后作品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以后可能进行的后续创作的计划等。可以说,过程作品集既体现了学生艺术学习及创作的整个历程,也为评估学生提供了全面、丰富的依据。

(四)四个评估方面──创作能力、感知能力、反思能力、工作方法

“艺术推进”十分重视评估工作。课程的开发者首先制定了5条评估基准:第一,评估能测量到学生的学习随时间变化而取得的进步;第二,评估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多种来源上获取信息;第三,评估能为教学提供参考;第四,非正式的评估也应该受到重视;第五,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估者。根据这5条基准,目前“艺术推进”主要评估学生从事艺术学习与创作的四个方面:

1.创作能力──学生进行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技巧、创新、自身情感的抒发以及坚持从事艺术创作的决心与恒心。

2.感知能力──包括精细鉴别领域内作品的能力、对环境的敏感体验、对艺术材料的敏感体验等。

3.反思能力──对他人的艺术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理中肯的评价,虚心并能积极听取、采纳他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4.工作方法──学生在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时的投入程度、独立工作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各种资料的能力等。

“艺术推进”的评估系统与课程同步开发,而且始终贯穿于课程之中。评估主要由教师的观察与学生自我评价两方面组成,但参与其中的人员还包括专业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家长等。评估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领域专题、过程作品集、学生对自己创作的书面反思、学生日记、同伴评价、学生及家长问卷、学生自我评价、创作过程的录像、录音等。

“艺术推进”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估方面都体现出与以往艺术课程不同的特点,正是这样一个课程为美国学校的艺术教育带来了活力,几乎所有参与“艺术推进”的学生都津津乐道地开展自己喜欢的艺术学习与创作活动,对艺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喜爱。从1985年开始尝试到现在,“艺术推进”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甚至采用,引起了教育界以及艺术界的极大兴趣,并于1991年12月被《新闻周刊》评为世界模范教育项目,成为美国当选的两个项目之一。此外,“艺术推进”中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如领域专题和过程作品集,也被广泛应用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与评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