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健词:新课程 教师 角色转变
论文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理念、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转变。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融洽师生关系,让教师的教顺利流畅,让学生的学轻松有效。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角色应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一、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教师不可能像词典或电脑一样包罗万象,而只能在某些知识领域稍胜一筹,故应当允许教师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并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二、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学友。
四、由“灵魂工程师”向二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做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做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五、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要成为课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