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动”起来(一)
详细内容
摘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目前对多数教师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少讲,怎样启发,怎样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从认识到能力都能得以全面提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素质才能真正地强起来。
关键词:机会 动力 互动 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上动起来,去实践,去创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动起来呢?
一、精心谋划,耐心辅导,给学生提供“动”的阵地
在以往的教学中,讲台是教师的领地,学生的禁地。为了更好地拉近师生间情感,给学生提供“动”的阵地,让学习主动化,我尝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为此,每节课我增加了一个环节――课前十分钟。此环节时间安排为课前十分钟。内容包括两方面:
1.课前检查。每天由一名学生上台主持,其工具为一块小黑板。小黑板内容包含两个板块:(1)课内版――巩固提高,要求学生上台,带领全班同学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然后以试题的形式写在小黑板上,以此检查台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课外版――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拓展,可以略高于教材。此项练习旨在向全体学生介绍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面,提高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前演讲。旨在提高台下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上台演讲的语言。课前十分钟由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与学习,台上、台下身份平等,气氛和谐,所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小小的三尺讲台给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大好机会,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使他们的各项素质和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增强了大家的竞争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更新观念,大胆教改,为学生创造“动”的机会
让学生切实动起来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转变的关键,以往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气氛沉闷,效率低下,和教师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压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直接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打破以往课堂上由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想方设法通过教改为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与此相配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格”言行和举动,教师要表现出“大度”,要做到三多,即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要允许课堂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因为“混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目标的浓厚兴趣。试想学生有了兴趣,何愁学不会知识?此外,“混乱”还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好心情,在好心情的驱使下,学生就没有理解不了的东西,更没有记不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