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天津市适龄人口变动及对其中小学校布局的影响分析(一)

天津市适龄人口变动及对其中小学校布局的影响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教育以人为对象,人口的变动,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等都将对学校数量及分布产生影响。在对天津市适龄人口变动情况,目前中小学教育状况,包括中小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校舍面积数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天津市适龄人口变动情况进行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的建议。
  关键词:适龄人口变动;中小学校布局;天津
  
  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包括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由年轻型到成年型、再到老年型的转变。根据《天津统计年鉴2007》,2006年天津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有135.55万,占总人口的12.61%;15~64岁的人口有835.81万,占总人口的77.75%;6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03.64万,占总人口的9.6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1个百分点。
  教育以人为对象,人口的变动,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等都将对学校数量及分布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中小学校很多程度上属于地区性服务设施,其布局必须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适应,并随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而进行适应性改变。
  
  一、天津市适龄人口变化情况
  
  就适龄人口而言,依据天津市统计年鉴以及当前我国的学制特点,我们将适龄人口分为6 ~14 岁人口,15 ~17 岁人口;18 ~21 岁人口。通过分析2001―2006年天津市适龄人口变动情况可以看出,6~14岁人口从2001年开始逐渐减少,2006年只有2001年的69.21%,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10.48%降至2006年的6.77%,下降了3.71%。尽管天津市总人口绝对数量在不断增长,但6~14岁人口不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上都呈现减少趋势;15~17岁人口数量先升后降,在2004年规模最大,2006年比2001年减少了2.62万,占总人口比重下降了0.52%,慢于6~14岁人口的下降速度。与前两个年龄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不同,18~21岁人口总量还在增加,2006年比2001年增加了8.6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2%。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适龄人口数量决定了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随着天津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适龄人口的变动,应当进行适当的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
  
  二、天津市中小学教育状况及分布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五”期间更是成效显著,在各项指标和综合实力上都有了大幅增长,并通过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等形成天津教育较为明显的特色。
  1.小学教育状况。从2001―2005年,天津市小学校数在不断减少,由2001年的1 307所减少至2005年的1 062所,平均每年以61.25所递减,四年减少245所,到2005年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18.7%;小学班数也是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19 367减少至16 036,平均每年以832.75个班递减,四年减少3 331个班,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17.2%;在校学生数由665 495减至533 003,减少了19.9%,这与小学适龄人口数的减少是相适应的;班规模数变化不大,2001年平均每班34人,2005年平均每班33人,少于2002年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45人的学校班额人数。
  在小学教育分布上,天津市五区县的在校学生数和学校总数最多,市内区次之。从2001―2005年天津市各地区小学在校学生数和学校总数都在逐年减少。学校总数方面,市内区在减少幅度上无论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是最大的,学校总数减少119所,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35.7%;五区县在学校总数上减少93所,绝对量上次之;相对量上五区县与滨海区均减少14%;在校学生数方面,绝对数上五区县学生数量减少幅度最大,减少74 301人,相对数上,市内区与五区县减少幅度相近,分别为24.3%和24.7%。
  在学校总数与在校学生数减少的同时,在学校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上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总体上学校建筑面积增长5.1%,生均建筑面积增长3.1%。滨海区生均建筑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生均增长2.25平方米,由2001年的第三位增至2005年的第一位。随着在校学生数的减少,校舍趋于富裕。
  2.普通中学教育状况。2001―2005年初中的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逐年减少,高中学校数与在校学生数逐年在增加。初中学校数减少83所,16.9%,在校学生数减少91 828人,20.4%;高中学校数增加15所,6.9%,在校学生数增加53.5%。从中学总体来看,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都有所减少。
  从中学分布来看,2001―2005年初中学校数最多的均为五区县,高中学校数最多的均为市内区;总体上初中学校数在逐年减少,其中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市内区,2005年比2001年减少了71所;高中学校数总体上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不大。
  从各地区中学在校学生规模分析,初中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为五区县,高中则为市内区;初中在校学生规模总体上逐年减少,2005年与2001年相比市内区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33.5%,滨海区减少幅度最小;高中在校学生规模总体上逐年增加,2005年与2001年相比各地区在校学生数均有显著提高,市内区、滨海区、新四区、五区县、天津铁厂分别增长317%、31.5%、30.3%、41.4%、22.1%,其中五区县增长幅度最大。
  2001―2005年学校建筑面积最大的均为市内区,生均建筑面积2001、2002、2005年最大为滨海区,其余年份为新四区。2005年与2001年相比各地普通中学学校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具有明显改善,总体上学校建筑面积增加1 332 040平方米,增长了32.6%,生均建筑面积增加了2.50平方米,增长了36.2%。其中学校建筑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五区县,增加了474 173平方米,34.7%,市内区次之;生均建筑面积增长幅度较大的为市内区和新四区,分别为42.1%和41.3%,其余各地也都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