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网络交际大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对策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一种新的方式,它在给大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交际给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道德和个性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就如何预防其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频繁,网络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大学生的世界。互联网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冲击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为时尚、最合口味的学习、娱乐和交友方式。尤其是网络聊天交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非常流行的交际手段和生活时尚。笔者自编《大学生上网时间调查表》,调查了某高校500名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上网交际的行为,大学生人均每周上网2~3天,每次上网3~5小时,大三学生上网比例是四个年级中是最高的。
正常的网络交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内的许多学者对此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网络技术在给人类送来幸福、实惠、享乐、希冀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忧愁、痛苦、危机和失望,在给人们带来物质殷实、信息丰富、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情感危机、道德滑坡、人性异化。本文希望通过探讨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意见。
一、大学生网络交际的特点
1.间接性。网络交际是一种间接交往。在网络交际中,人与人之间不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是以电脑为中介,以简单的文字符号来传递思想感情,缺乏现实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与网络的依赖所代替。网络交际的间接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须面对面的互动机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能够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未曾满足的社交需要,因而深受大学生的青睐。
2.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是一个虚幻的世界,网络交际是一种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的“三无”交往。在网络中,社会物理空间交往被电子网络空间所代替,大学生完全可以使用代号或虚假的姓名出现而不必担心被人发现,即使最亲密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不必有任何联系。这让人产生了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感和“咫尺天涯”“天涯咫尺”的梦幻感,网络交际的这些特点对正处于多梦季节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平等性。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身份是一串没有意义的字符,在这里的交往是纯文本式的交往,没有诸如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显示,而是以互悦互重、平等友好的方式来进行的,消除了现实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带给人的心理负担,这对于具有强烈成人感又无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学生来说,当然是最乐于接受的交往方式。
4.自由性。网络是跨越国家、民族、文化的全新世界,人们在特定的社会中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在这里却可以大大弱化。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言说,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不负责任。因此,可以将受到意识压抑的潜意识心情释放出来。
二、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1.认知偏差。首先,过度的网络交际容易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变得单一化。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人对他人的认知是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觉通道实现的,人们的一切经验都来自于直接的交流体验,而网络交际使现实人际交流中的直接经验让位于文字符号,实际上是把人对他人的认知单一化了,它存在对人类身体经验中感性经验丰富性的剥离,也存在交往判断中想象的扩张。其次,过度的网络交际导致大学生对现实认知的歪曲,诱发大学生对现实的不信任。网络交际的特征给大学生带来一种表面安全感,使他们容易敞开心扉,尽情倾诉在现实中难以倾诉的感受,这就使一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网络可以直接面对心灵,而不像现实生活那么虚伪和沉重,进而得出“网络比现实更为真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