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一)

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探讨防范措施。 方法 针对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并不断完善,改善服务流程,护患共同参与实施。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了护士的言行,降低了投诉和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加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门诊病人种类繁多,80%为小儿及老年患者,工作预见性差,门诊输液室已成为高风险的医疗部门。近三年来我们重视护理风险,科学地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持续性改进,完善风险管理措施,使护理缺陷大大降低,满意度提高,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输液风险分析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输液室发生差错1起,投诉14起,重复静脉穿刺率达5%,2007、2008、2009年三年8次随机满意度调查表平均值93%。根据平时对工作中风险因素识别及满意度调查分析,门诊输液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打错针、输错液

  单名者重名现象或偕音者错输;患者或家属因焦虑、不听清名字,坐下就输;“人卡不一”、有家人拿错就诊卡的;有为方便借用他人就诊卡的。

  1.2 静脉穿刺引起的意外损伤

  静脉穿刺时有损伤皮神经的危险;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意外损伤;穿刺部位血肿;拔针后病人急着上厕所,老年病人按压穿刺部位不正确,时间不够,造成局部血肿。

  1.3 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病种多,环境拥挤易发生交叉感染,此外还与护士手消毒不严有关。

  1.4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过敏,药物配伍禁忌,刺激性液体外渗、液体或药物内异物,滴注速度过快,输液反应等均可引起护患纠纷。

  1.5 护士人员紧张

  大多数老年病人来门诊输液无陪客,疾病诊断不明确,护理人员配备有限,很难解决生活照顾、上厕所、病情变化等实际问题。

  1.6 护士自身职业风险

  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存在职业危险与职业暴露,腰部损伤、静脉曲张、针刺伤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噪音致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等均是门诊护士的高发职业病。

  2 控制风险的具体做法

  2.1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优美、洁净、素雅的环境及完善的服务设施能增加就诊患者对门诊医疗的信赖和情感的愉悦感〔1〕。针对环境差这一风险因素,我院2006年扩建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输液室,供患者治疗和休息,输液室24h开放,配置电视和音响,播放卫生宣教内容及轻音乐。在室内免费提供饮水装置,并放置爱心伞。

  2.2 改善服务流程,加强服务薄弱环节管理

  (1)加强工作连续性。如补充液体改在患者少的时候进行,不影响工作连续性。弹性排班,避免患者排长队的状况;(2)采用侧孔针加药,减少微粒;(3)成立质量控制(QC)小组。针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中不满意现状,对不能一针见血及巡视不到位的情况,作为小组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科室成立QC小组,全科成员均接受QC活动有关知识培训,每月召开会议3次。具体活动有调查、原因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4)设立皮试观察专座,相应皮试抢救盒备好旁边。

  2.3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培养技术之星

  对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及合同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并有实施记录及效果评价。针对科室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月有考试考核,周有提问,重点培训有一定资历、技术较好的护士,并担任高难度穿刺工作,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培养不同层次的梯队技术能手。

  2.4 开展优质服务

  (1)实施服务规范,开展主动服务、主动追踪两主动服务,语言做到有称谓、有问候、有致谢。把告知纳入操作规范,既告知患者,又是再次核对。针对工作中的难点进行温馨提示。(2)实施操作规范,配药打针双人核对,核对完后才丢弃空安瓿。统一的小无菌盘端到患者面前,统一的输液卡有双签名、执行时间、拔针时间、统一的药瓶签有姓名、药名、剂量。输液单保存1年,输液瓶保存1周,以便取证。

  2.5 重宣教

  勤巡视第一次用药的患者,滴速相对控制,并告知注意事项,主动询问并细心观察患者的情况,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和处理。设立新药档案本,制作各类药品的宣教规范及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的宣教内容,制定相应的巡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