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素食吃斋老年人骨折后的饮食护理(一)

素食吃斋老年人骨折后的饮食护理(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素食吃斋;老年人骨折;饮食指导;功能锻炼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肢体协调性差、骨质疏松,使老年骨折发生率日渐增高。在老年骨折患者群体中有着一部分素食吃斋的老年人,其自身饮食特点使他们的机体抗负荷、抗病能力低于正常饮食结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维生素、能量、蛋白质合成相关的营养供给问题将进一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合理的饮食配合功能锻炼,对减少这部分老年人发生褥疮、伤口难愈合、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预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有19例素食吃斋老年人骨折给予饮食指导配合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50~78岁,平均57岁,均为素食患者,其中4例为吃斋患者。上肢骨折6例,下肢骨折11例,脊柱骨折2例。结果本组患者如期恢复,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无褥疮、感染、痂难愈合、骨折不愈合现象发生,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大多数老年患者因突发事件受伤住院,环境陌生,对病情、治疗及疗效不了解,缺乏自理能力,家庭经济顾虑等问题产生紧张、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变化。因此,应及时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熟悉环境,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需要医疗、护理、患者三方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排除精神压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食锻炼,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患者饮食饮水,不要怕大小便麻烦别人而节食节水。消除患者惧怕疼痛、担心活动不利骨折愈合的顾虑,尤其对于吃斋老人有喜静不喜动的生活习惯,需要更多细致的讲解,告诉患者功能锻炼对减少并发症、促进饮食、骨折愈合的好处。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使素食吃斋老人能有针对性的从有限的素食结构中获得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营养要素,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饮食护理

根据骨折愈合不同阶段和素食吃斋老人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视病情、营养、个性及经济情况,遵照摄入充足的能量、优质蛋白、控制脂肪、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微量元素的原则,指导患者饮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1)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 :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处形成血肿,血肿机化演进成纤维组织〔2〕。这一时期患者思想顾虑重,睡眠欠佳,精神萎靡,食欲欠佳。治疗以消肿,活血化瘀止疼,清热解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注意预防并发腹胀便秘及尿路感染。予以指导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4~6次)为宜,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酸辣、燥热、肥腻、煎炒、坚硬、生冷、黏稠不易消化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细软多汁的半流食为主〔1〕,如五谷杂粮制成的米粥、藕粉、红枣、莲子、扁豆、白署、蔬菜汤、水果、蜂蜜等调理脾、胃肠。不可过早食用补品,易造成骨质内无机质与有机质比例失调,拖延病情,使骨痂生长缓慢,影响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