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本的初步研究(一)
详细内容
马王堆帛书《刑德》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数术著作之一,初以为有三篇,近年陈松长先生指出,《刑德》丙篇与甲、乙篇内容有较大差异,“还不如称其为隶书《阴阳五行》乙篇”[1]。《刑德》乙篇已发表于《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2],后陈松长先生又有《校释》[3]。甲篇尚未发表,本文根据陈松长《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本的比较研究》[4]中发表的《刑德》甲本的部分内容,和《刑德》乙本,对《刑德》甲乙本的异同与关系作粗浅的讨论。陈松长《帛书〈刑德〉略说》[5]已对《刑德》内容作了简要介绍,《比较研究》则对《刑德》甲、乙本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比较研究,本文着重讨论二本刑德小游的异同与二本间的关系,不当之处,祁请方家指正。
(一)
《比较研究》中《刑德》甲本刑德小游的文字说明是这样:
十一年十二月己亥上朔刑德以其庚子(应是“庚午”之误)并居西宫,丙午刑德并居南宫。壬子刑居东北宫,德复居西宫。戊午刑德并居中宫。甲子刑居东南宫,德居西宫。庚午刑德并居西宫。丙子刑居西南宫,德居西宫。壬午刑[德并居北宫],戊子刑[居中宫,德]居西宫。甲午刑德皆居东[宫]。庚子刑居西北[宫,德]居西宫。十一年乙巳上朔刑[德]以丙午并居南宫。壬子刑居北宫,德居南宫。戊午刑德并居中宫。甲子刑居东北(应是“东南”之误)宫,德居南宫。庚午刑德并居西宫。丙子刑居西南宫,德居南宫。壬午刑德皆居北宫。戊[子]刑居中柱北市,德居南宫。甲午刑德皆居东宫。庚子刑[居西北]宫,德居南宫。[丙午]刑德复并南宫。此刑德小游也。
这里记述了两种刑德运行情况,一是己亥上朔的刑德运行,一是乙巳上朔的刑德运行,可分别列表如下:
己亥上朔乙巳上朔
刑德刑德
庚午西宫西宫丙午南宫南宫
丙午南宫南宫壬子北宫南宫
壬子东北宫西宫戊午中宫中宫
戊午中宫中宫甲子东北宫南宫
甲子东南宫西宫庚午西宫西宫
庚午西宫西宫丙子西南宫南宫
丙子西南宫西宫壬午北宫北宫
壬午北宫北宫戊子中柱北市南宫
戊子中宫西宫甲午东宫东宫
甲午东宫东宫庚子西北宫南宫
庚子西北宫西宫丙午南宫南宫
比较己亥上朔与乙巳上朔的刑德运行情况,不难发现乙巳上朔的刑德更有规律,即它从丙午刑德并居南宫开始,到丙午刑德并居南宫结束,严格遵循六十甲子的顺序六日一徙,完全符合刑德小游的规律。《刑德》乙本有刑德小游的文字说明:
刑德六日而并游也,亦各徙所不胜。刑以子游于奇,以午与德合于正,故午而合,子而离。
所谓“刑德六日而并游”,指刑德六日而同时移宫。所谓“各徙所不胜”,是从五行相胜的角度讲的。甲本一开篇说:“五行有六康,有十胜,有废日,有胜日,木不声(当作‘胜’)金与火,火不胜水与土,土不胜木与金,金不胜火与水。”我们猜想下文还当有“水不胜土与木”一句,方可称为“十胜”。日干与五行的搭配是:东方木,日甲乙;南方火,日丙丁;中央土,日戊己;西方金,日庚辛;北方水,日壬癸。看乙巳上朔刑德运行的干支顺序,正是所谓“各徙所不胜”。所谓“刑以子游于奇,以午与德合于正,故午而合,子而离”,是指刑以子日居侧宫,以午日与德并居于正宫,德常居于正宫,故午日刑德合居一宫,子日刑德分处异宫。对照乙巳上朔的刑德移宫情况,完全符合这个规律。文字说明说壬子刑居北宫、甲子刑居东北宫,似不合规则,但据刑德小游九宫图(见附图),壬子为东北宫,甲子为东南宫,知其文字有讹脱。正确的当是壬子刑居东北宫,甲子刑居东南宫。
以此规则看己亥上朔的刑德运行情况,发现其文字有讹倒,即自丙子至庚子的刑德运行当在首句庚午刑德运行之后,这样刑德自庚午开始,到庚午结束,方符合上面的刑德运行规则。另外,戊子刑居中宫,据“刑以子游于奇”及乙巳上朔之“中柱北市”,知“中宫”当为“中柱南市”之误。
《刑德》乙本的刑德运行情况是这样:
刑德六日而并游也,亦各徙所不胜,刑以子游于奇,以午与德合于正,故午而合,子而离。戊子刑德不入中宫,径徙东宫。戊午德入,刑不入,径徙东南宫。
其初发也,刑起甲子,德起甲午,皆徙庚午,居庚午各六日。刑徙丙子,德徙丙午,居各六日。皆并壬午,各六日。刑德不入,径徙甲午,各十二日。刑徙庚子,德徙庚午,各六日。皆徙丙午,各六日。刑徙壬子,德徙壬午,各六日。德徙戊午,刑不入中宫,径徙甲子。德居中六日。徙甲午,[刑从,因甲]子[十]二日。德居甲午六日,刑德皆并,复徙庚午。
其云“复徙庚午”,对照甲本刑德运行情况,知此刑德运行是始于庚午,止于庚午。根据刑德小游九宫图,可将上引文中的干支换成宫位,列表如下:
刑德
初发甲子东南宫东宫
庚午西宫西宫
丙子西南南宫
壬午北宫北宫
戊子
甲午东宫12日东宫12日
庚子西北宫西宫
丙午南宫南宫
壬子东北宫北宫
戊午中宫
甲子东南宫12日东宫
庚午西宫西宫
以此与甲本己亥上朔刑德运行相比,至少有三点显著差异:
第一,甲、乙本刑德移徙的初始宫位有所不同。甲本刑德移徙的初始宫位显然受上朔的限制,根据马王堆帛书《式法》[6],“天一所居曰上朔”,六十甲子可以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五组。《刑德》甲本刑德的初始宫位就是上朔的五行方位,查《式法》上朔表,己亥五行属金,故刑德移徙从西宫庚午开始;乙巳属火,故刑德移徙从南宫丙午开始。乙本刑德移徙比甲本多一个初发宫位,“其初发也,刑起甲子,德起甲午”,这个初发宫位刑与德不一样,并且从行文来看似不受上朔的限制,因此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乙本的刑德移徙只有一种情况,即初发后,开始由庚午到庚午的循环。而甲本刑德根据上朔的不同,可以有五种运行情况。
第二,甲本刑德严格按规律移徙,而乙本刑德移徙则打破了一些规律,同时确立了一些新的法则。比如,“刑不入中宫”,即当刑德运行到戊子、戊午中宫时,刑都不入,径徙下宫,德一入一不入。这就打破了刑德六日而并游的规律,出现居宫12日的现象;并且,原来子离午合的规律也无法保证。
第三,甲、乙本德游规律有很大不同。从上列的甲本刑德小游表可以看出,甲本的德游似乎有一个本宫,当午日刑居正宫时,德与其合处一宫;当子日刑处侧宫时,德则还居本宫。本宫即其初始宫位,即其上朔的五行方位宫。看乙本的刑德小游表,德的移徙显然不存在类似于甲本的本宫,而基本是在东、西、南、北、中五宫中循环运行。如果将甲本德的移徙规则视为常态,乙本就是变态。
(二)
上述三方面的差异无疑都是根本性的,这不能不让人对《刑德》乙本是甲本的抄本的观点产生怀疑,《刑德》乙本虽然提出了一些刑德小游的新规律,但它打破的旧规更多。目前《刑德》甲本尚未正式发表,笔者在此姑且提出一个初步意见,即《刑德》甲本主要叙述以刑德小游(日徙)为基础的军占,乙本叙述的则是以刑德大小游(岁徙与日徙)相结合为基础的军占。
陈松长先生已指出,《刑德》甲、乙本刑德大小游的文字说明不尽相同,乙本中有一段甲本所无的关于刑德大游的文字:
德始生甲,太阴始生子,刑始生水,水,子。故曰,刑德始于甲子。刑德之岁徙也,必以日至之后七日之子午卯酉。德之徙也,子若午;刑之徙也,卯若酉。刑德之行也,岁徙所不胜而刑不入宫中(当作“中宫”),居四隅。
这里显然侧重于刑德岁徙即大游。甲本中则有一段乙本所无的文字:
五行有六康,有十胜,有废日,有胜日,木不声(当作‘胜’)金与火,火不胜水与土,土不胜木与金,金不胜火与水。
这里详细列出五行胜日与废日,显然是服务于刑德日徙即小游。这种差异不能简单说成是抄手的漏抄,而是《刑德》甲、乙本本是两种刑德学说的反映。
或问,既然甲本侧重叙述刑德小游,为什么其中没有关于刑德小游规律的叙述,而此规律却在侧重叙述刑德大游的乙本中出现。笔者认为这正是甲乙本内容各有侧重的反映。甲本之所以没有叙述刑德小游的规律,是因为这个规律本身并不复杂,六日而并游,各徙所不胜,子离午合,这一定为当时人所熟悉,故不用赘言。乙本记下这个规律,是因为其刑德小游与通常的规则有很大不同,所以它要先叙述通常的规则,然后说明其自身的变例,这就是“戊子刑德不入中宫,径徙东宫。戊午德入,刑不入,径徙东南宫。”这样,它的刑德小游的由来就一清二楚。
事实上,乙本刑德小游规则的变化,来源于其刑德大游的规则。其刑德小游的初发宫位,显然受到了“刑德始于甲子”与“德始生甲”的影响;其刑不入中宫显然来源于刑德岁徙的“刑不入中宫”;其德的移徙宫位顺序,则和刑德大游中德的移徙宫位顺序一致。据上引《刑德》乙本关于刑德岁徙的文字,知刑德岁徙中德的移徙顺序是东、西、南、北、中。这些事实说明,《刑德》乙本中刑德大游与小游是一个整体,大游的规则影响了刑德小游的规则,而透过小游的规则,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大游的规则。
根据上引刑德岁徙的文字,可得刑德大游规律,刑德甲子年始于东方宫,“常徙所不胜”,刑不入中宫。用表表示似乎是这样,表一:
表一表二
德刑德刑
甲子东宫东宫甲子东宫东南宫
乙丑西西乙丑西西
丙寅南南丙寅南西南
丁卯北北丁卯北北
戊辰中东戊辰中东
己巳东西己巳东东
庚午西南庚午西西北
辛未南北辛未南南
壬申北东壬申北东北
癸酉中西癸酉中东南
甲戌东南甲戌东东南
乙亥西北乙亥西西
丙子南东丙子南西南
丁丑北西丁丑北北
戊寅中南戊寅中东
己卯东北己卯东东
庚辰西东庚辰西西北
辛巳南西辛巳南南
壬午北南壬午北东北
癸未中北癸未中东南
甲申东东甲申东东南
这似乎很合乎《淮南子天文》的有关叙述:
太阴在甲子,刑德合东方宫,常徙所不胜,合四岁而离,离十六岁而复合。所以离者,刑不得入中宫,而徙于木。
但这和帛书《刑德》乙本的叙述有明显矛盾之处。据帛书《刑德》乙本,刑的运行是从东南宫开始的,此其一;“廿岁而壹周,壹周而刑德四通”,即廿年中刑德各运行了四个周期,而此处廿岁刑有五个周期,此其二;“刑德初行六岁而并于木”,据此表第六年德在东宫,刑在西宫,此其三。如何解释这些矛盾,马克先生提出两点,一以刑德大小游之间存在关联解释帛书《刑德》刑大游始于东南,因为《刑德》乙本之刑小游始于东南;二认为“刑德初行六岁而并于木”一句有错误,《淮南子》没有此句,“六”可能应为“廿”[7]。这些解释颇牵强武断,但若承认表一正确,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的解释。
帛书本身没有错,而是表一有问题。据陈松长先生所述,帛书《刑德》乙本“刑德九宫图”系用五种颜色绘成,正中是一黄色圆环,东宫及其侧宫(东南宫)为黑里透蓝,南宫及其侧宫(西南宫)用朱色绘成,西宫及其侧宫(西北宫)呈其白色,北宫及其侧宫(东北宫)则用较细的黑线绘成[8]。也就是说,五行共有十宫,每方有二宫。如此则刑的运行可能不是仅在东南西北四宫中运行,而可能是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宫中运行。事实上,在《刑德》甲乙本的刑德小游中,刑都是既在正宫中运行,又在侧宫中运行,刑德大游时,刑也应是既在正宫中运行,又在侧宫中运行,而不可能改为只在正宫中运行。如此,刑德大小游间在移徙规则上当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按《刑德》乙本刑德小游规则复原其刑德大游规则,如表二(见前)。以此表看《刑德》乙本有关论述,便毫厘不爽。刑始于东南,六岁并于木(己巳岁刑德合于东宫),四岁而离(癸酉岁刑德不在同一方宫),十六岁而复并于木(己卯岁刑德合于东宫),廿岁刑德四通。可见帛书《刑德》乙本刑德大游的规律当如是表。
(三)
基于上述讨论,有必要对《刑德》甲、乙本所附两个九宫图的关系重作探讨。陈松长先生已指出,两本九宫图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不同,在甲本中四个正宫都只有‘德’而无‘刑’,即:‘甲午、德,丙午、德,庚午、德,壬午、德,戊午、德’。乙本中则‘刑德’连书,即‘甲午、刑德,丙午、刑德,庚午、刑德,壬午、刑德’”。陈先生据乙本是甲本的抄本的观点看两图间的差异,认为“甲本所绘九宫图上各正宫中所注的‘德’应是‘刑德’之省,或者说是抄写的疏漏,因此当以乙本为准,否则就与两个本子中的文字说明无法对应”[9],其看法无可厚非。但据上文讨论,《刑德》甲、乙本实各有重点,是两种不同的刑德学说,它们所依据之图难免会有所不同,两图间的差异适足以说明这一点。甲本四个正宫中只书“德”,正可以强调“刑以子游于奇”的特殊性。乙本四正宫中“刑德”连书,则意在说明此图不仅用以描述刑德小游,还要用以描述刑德大游。
另外,整理者以钩绳图为刑德大游图的意见也是值得商榷的。甲本钩绳图左侧有两行乙本所无的题记:
“□□□□也,黑者德也,白者□也。
[今皇]帝十一年太阴在巳,左行,岁居一辰,太阴在所,战,弗敢攻”。
陈松长先生认为这是对钩绳图中黑点和白点的注释,这无疑是对的,但他进而在“白者”后面补“刑”字,认为钩绳图就是刑德岁徙之图[10],这是值得商榷的。据上论《刑德》乙本刑德岁徙规律,刑不仅在东、西、南、北四正宫中移徙,还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侧宫中移徙,这是十二向的钩绳图所无法描述的,因此,此图不能作为刑德大游用图。退一步讲,即使刑也只是在四正宫中移徙,此图也不能描述刑德大游。据表一,第五年刑当居东宫,德当居中宫。案钩绳图,戊辰年黑点标于辰位,白点标于中心,没有刑的标示。第六年同样没有刑的标示,因此,将钩绳图说成刑德岁徙之图是有困难的。陈先生以为“钩绳图上刑的岁游在五行方位上或与太阴相重,或与德相合,而不另外再作标示”[11],同样不能解释钩绳图与刑德岁徙间的不合,因为在第五年,钩绳图上黑白二点都不能表示刑的位置。
笔者以为,钩绳图不是刑德岁徙之图,而只是太阴与德的相对位置之图。古书中的一些记载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点:
《汉书·王莽传》:“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填在明堂,仓龙癸酉,德在中宫。”
《后汉书·张纯传》:“建武三十年,纯奏云:‘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德在东宫。’”李贤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
太岁即太阴。按钩绳图,太阴在癸酉,德在中宫;太阴在甲寅,德在东宫。此两条记载与钩绳图完全相合,足见钩绳图本身只是要标示德与太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与刑德大游无关。《刑德》甲乙本中有一些关于德的专门记述,是这样:
德在土,名曰不名,四时以闭,君令不行,以此举事,必破毁亡,虽胜有央。
德在木,名曰招摇,以此举事,众心大劳,君子介而朝,小人负子以逃。
德在金,名曰清明,求将缮兵,先者□,后者亡,攻城伐邑,将御有忧,而无后央。
德在火,名曰不足,以此举事,必见败辱,利以侵边,取地勿深,深之又(有)后央。
德在水,名曰阴铁,以此举事,其行不径,是胃(谓)不果,必毋迎德。
笔者认为,这段文字实际是和所谓刑德“大游甲子表”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德的运行方向和大游甲子表中德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即所谓各徙所不胜。所以,所谓“大游甲子表”是用来描述太阴与德的运行的,和刑没有关系,这在帛书及后来的数术实践中都可以得到说明。这从反面证明了上文对两本九宫图的判断,即二者服务于不同的刑德学说。
(四)
综上所述,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本,尽管有很多相似的内容,但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中心,甲本侧重于以刑德小游(日徙)为基础的军占,乙本侧重于以刑德大游(岁徙)与小游相结合为基础的军占,二者属于不同的刑德学说。《刑德》乙本刑德大小游的移徙规则是相通的,否则其刑德大游中刑的运行与文字记述的矛盾之处,无法得到很好解释。所谓“大游甲子表”不能用来描述刑德岁徙,而只是标示每年太阴与德的位置。刑德之大游、小游用的都是刑德九宫图,即整理者所谓的“刑德小游九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