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指导(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当前,在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着偏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倾向。在教学安排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发生动摇;在教材建设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逐步削弱甚至被取消的趋势;在教学实践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分析、批判的前提下,吸收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合理的成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研究,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
为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启动一年多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从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身建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除了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立斗争的庸俗经济学的思想体系
1.西方经济学曾经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众所周知,在我国,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简称。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则是指流行于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近年来,在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和课程安排中,一般都用西方经济学特指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历史上,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的古典经济学阶段,曾经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来源。众所周知,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几乎批判地研究了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所有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献。但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庸俗经济学的转化。
2.西方经济学从古典到庸俗的转化。一旦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一旦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形式,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就从科学的经济学蜕化为庸俗经济学。马克思是这样描述这个时期的:“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他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他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就是这样的庸俗经济学。
3.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既与它替资产阶级辩护的任务有关,也与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一刻也没有停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攻击、诬蔑和诽谤。现代西方经济学现存的许多理论、方法和命题,都曾经是作为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命题而提出来的。例如,作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就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为取代劳动价值论而提出的庸俗理论。其理论错误早已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所认识和批判。然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现代数学方法把这种错误的理论加以包装以后,我们的许多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就不能再以批判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理论了。
再如,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就是对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诅咒和批判,等等。因此,西方经济学,无论是在字面上明确写着的还是暗含于其理论命题之中的,它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替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辩护的本质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4.吸收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科学合理成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大量地吸收、借鉴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科学成就,实现了经济学领域的伟大的科学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吸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合理成分以后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合理成分,并不等于我们对西方经济学要盲目照抄照搬。
二、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偏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十分突出。
1.在教学安排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已经动摇。全国各高等学校几乎无一所高等学校不受如下风潮的影响:一方面,不断减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课范围、开课层次和开课的课时数,一句话就是不断地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另一方面,却不断地强化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西方经济学在开课范围、开课层次和开课的课时数方面都得到了加强。目前各高校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授课时数已经大大地超过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所使用的课时数。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已经大量地引入了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不仅按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样的不同的内容来开课,而且还逐步按照初级教程、中级教程和高级教程来分别开设。在教学力量组织上,很多高校也争先恐后地不惜重金聘请洋专家来进行教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学内容原汁原味的传授和宣传不断地得到强化。相反,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是被排挤和削弱了。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资本论》教学,仅仅是一些重点大学的本科“经济学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政治经济学专业”开设,且课时量得不到保证。最近,在全国各高等学校中,不仅在文、法、哲、理、工、农、医等专业取消作为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甚至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各个专业也取消了政治经济学课程。
2.在教材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分析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越来越弱,甚至已有逐步取消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老一辈经济学者编写了一批比较好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教材。这些教材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另一方面又对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吸收和借鉴。然而,近几年的情况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现代西方经济学教材,根本就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进行分析批判的内容。有的教材甚至公开否定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由教育部社科司主持,高鸿业教授担任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这部教材,高鸿业教授呕尽心血,亲自动笔编写了对西方经济学各部分理论进行批判和评论的。尽管这些评论和批判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商榷,但因为有对相关内容的批判和评论,而成为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好教材。只可惜这本教材的主导思想,没能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大学课堂上得到正确的运用和贯彻。
3.在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在部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堂不仅不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反而硬要加进一些名为“市场经济学”、实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内容,并在批“左”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横加指责和批判。
也有个别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直接攻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有部分高校教师认为,西方经济学是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纯粹的经济学,是唯一科学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受意识形态影响严重的规范经济学,是缺少科学性的不能令人信服的经济学。在教育部社科司负责组织专家制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里有分析批判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这个环节。如果是在少数个别高等学校出现这种情况,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局部问题。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大面积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建设上的缺陷。
4.在科学研究和新闻出版中,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甚至是宣扬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同志明确无误地对已经被实践检验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否定。同时,有的同志大力宣扬已经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并且早已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过的庸俗理论。有的报刊不追求理论的严肃性,而是片面追求新闻宣传的轰动效应,公开支持这些错误的理论思潮。有的出版物,作为国家权威的科学研究阵地,不仅在理论形式上而且在理论内容上,都去追求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刊物接轨。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的严肃挑战。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设工程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分析、批判与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合理成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发展就要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吸收人类的一切科学成就,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和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如何将学习分析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和巩固而不是从根本上动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2.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两种极端做法及其危害。盲目排斥和不加分析批判地崇拜这是对待西方经济学的这两种极端态度。改革开放之前,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由于我们既脱离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又脱离与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斗争的思想实际,使这部分内容成了远离经济实践和思想实践的干巴教条。而社会主义部分,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概括还缺乏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受教条主义的影响,把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带有局部经验性质的做法,过快过急地上升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用主观主义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些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了远离经济实践的的空洞无物的说教。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状况有所改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生机和活力。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严重脱离与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斗争的实际。部分学者为一时迎合某种需要,竟然搬出早已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得体无完肤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创新,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名义来崇拜和贩卖西方经济学的局面。这种局面事实上的结果,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彻底否定。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不仅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著作要研究,即使是最臭名昭著的庸俗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著作,都一一地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吸收借鉴了古典经济学特别是其杰出代表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和著作,还在严厉地批判萨伊、马尔萨斯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肯定他们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建设,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不注意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有力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和在实践中被实践所检验,科学的生命力还表现在同各种伪科学的斗争和论战的战斗力。一种科学如果在同伪科学的论战中和斗争中表现出软弱无力,不能最终有效地战胜伪科学,那么,这种科学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了。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不能画地为牢,不能回避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和斗争。如果我们任凭西方经济学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自由泛滥,而我们却对其熟视无睹,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在向资产阶级缴械投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刻都没有忘记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斗争。在经济学领域,能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能否有说服力地批判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这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建设效果的一个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