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猪支原体性肺炎的发生与防治(一)

猪支原体性肺炎的发生与防治(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发生;防治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喘气病或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1]。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旦发病,经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的经济损失。
  1病原
  病原体为猪肺炎霉形体。具有多形性,主要为球状、球杆状、环球、两极形或三极形。病肺触片,以球状为主,少数环状;革兰氏染色阴性。猪肺炎霉形体对温度、阳光及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当排除体外后,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 h,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 ℃可保存45 d,在1~4 ℃可存活7 d。对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而对土霉素、四环素、卡耐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洁霉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2]。
  2发病情况
  2006年8月李某从云县拉来一车仔猪共86头,当卖给农户后,多数猪出现咳嗽症状,有的还伴有轻微气喘,全身症状多无明显变化,食欲减退,后全群感染发病,发病率100%,死亡7头,死亡率8.12%。9―11月,大驮村2个社、黑蛇3个社相继发病,母猪发病15头,架子猪发病46头,双月猪发病134头,仔猪死亡12头,死亡率8.96%。2007年7―12月,新村3个社、困嘎2个社,母猪发病18头,架子猪发病68头,双月猪发病143头,仔猪死亡12头,死亡率8.39%。2008年1―3月,大驮村3个社、芹菜塘村1个社、苍文村2个社母猪发病26头,架子猪发病62头,双月猪发病162头,仔猪死亡13头,死亡率8.02%。
  3流行病学
  (1)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但1月龄及断奶的仔猪感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成年猪要高。其次为怀孕后期的母猪和产后哺乳的母猪,而成年肥猪则很少发生。土种猪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杂交猪,纯种猪发病率最低。
  (2)该病各季节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冬季,多雨、潮湿的夏秋季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力,易于发生该病,是影响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继发巴氏杆菌、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及猪流感,会引起临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3)病猪及隐性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最初发病往往由于从外地引进猪只,引起该病暴发。哺乳仔猪常被患病的母猪传染,肺组织的病菌含量最高,呼吸道为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猪在咳嗽、喘气和喷嚏时,形成飞沫传染。一般在一群猪中,先有1~2头发病,随后陆续发病,最后全群感染[3]。
  4临床症状
  (1)急性型。以气喘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新疫区流行初期,病猪突然发生气喘,呈腹式呼吸,并有喘鸣声,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少数升高,一般多在40 ℃以下,食欲减退,如不经治疗,常因窒息死亡。病程在1周左右。
  (2)慢性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老疫区的猪。病猪长期干咳或湿咳,初期咳嗽少而轻,以后咳嗽逐渐增重,严重时发生痉挛性咳嗽,甚至引起呕吐。气喘时症状时轻时重,随气候变化和饲养条件变化而改变。病猪常流黏性或浓性鼻涕,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病程长。如不治疗可拖延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隐性型。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咳嗽和气喘症状,有的仅在清晨和运动后偶尔咳嗽,如果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情不会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