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一)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种姜处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生姜;种姜处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   
  生姜的食用部分为根茎,除了用作调味外,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1]。梅州市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客家特产“姜糖”的热销,对原料生姜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生姜是喜温暖、耐阴湿、怕高热的作物,五华县气候非常适合姜的生长,生姜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一般产量45.0~52.5 t/hm2,产值4.5万元/hm2左右。最高姜田产量超过67.5t/hm2,产值达6.00~6.75万元/hm2以上。为使农民了解生姜的特性,正确掌握种植生姜的方法,确保获得高产,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
  
  生姜要求阴湿而温暖,较弱光照,适宜温度为25~32℃,田间土壤湿度以70%~80%为宜,常积水,排水不良,易感病枯死。根据这些特性,种姜时应选择地势较高、荫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块。以中性或弱酸性为佳,生姜不宜连作,选地时注意避免选择前作是姜、烟草等作物的地块,以防止姜瘟病的发生[2]。需轮作3年以上,可与水稻或与芋头、瓜类、豆类等轮作、间作。由于生姜的根系不发达、分布土层较浅,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为此地块要深翻、晒白,开好排水沟,起高畦种植[3]。畦宽80cm,高30cm,沟宽30cm,并施足基肥,施优质农家肥30t/hm2加过磷酸钙750kg/hm2。
  
  2种姜处理
  
  生姜发芽适宜温度为15~18℃。10℃以下低温和湿度较大时根茎易腐烂,地上部遇霜冻即枯死,在强光下叶片易凋萎。选择无病虫害、色泽金黄、无机械损伤、有1~2个壮芽的姜块作种姜,选后用20%的草木灰液浸种30min或用1.0∶1.5∶12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进行消毒,以防治姜腐病。然后催芽,把已消毒的种姜晒2~3d,以减少水分,杀死病菌,提早发芽[4]。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和附着的泥土脱落后进行堆放,用稻草或麻袋覆盖保湿催芽,也可放进温床催芽,当姜芽长1cm或已出了3~4cm的须根时即可种植。
  
  3合理密植
  
  谷雨后,立夏前,当地温达到16℃时即可种植。种植时要做好合理密植,适当密植能提高生姜产量,将经催芽后的种姜掰成小块,每块重50~100g,每块留1~2个壮芽。若收老姜为主,用种量1 500~2 250kg/hm2,若收种姜为主,用种量多至5 250~6 000kg/hm2。种植时,开9~11cm深的种植沟,施入腐熟的猪牛粪混火烧泥15.0~22.5t/hm2、草木灰1 500~2 250 kg/hm2或钾肥150~225kg/hm2。每畦种2行,要求行距10~15cm,株距20~25cm。放种时,姜芽应朝同一方向排列,便于以后回收种姜。种植以后,用细土压紧姜芽,然后覆盖稻草或芒萁草,最后再覆上1层细土,以利遮荫、保温、保湿、防草、防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