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深刻理解这六个基本特征,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基本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是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深刻理解这六个基本特征,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主义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凝聚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社会主义法制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平衡发展,才能保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优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在理念和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公平正义。恩格斯曾经指出,要“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十几亿人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只有遵循公平和正义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避免收入过分悬殊,尽可能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才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
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要在全社会进行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